食品界“老炮”进军预制菜
文丨红碗社 ID hongwanshe2020
作者丨Julie
陈建华2000年就进入了联想集团,从一名IT工程师做起,到中国区产品营销经理、欧洲区品牌营销负责人,再到中东欧大区消费业务总经理等职。2013年加入联想控股旗下的农业食品板块佳沃集团,历任海外投资高级总监、海外业务副总裁、佳沃智利农场执行董事、九橙(上海)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佳沃食品总裁等职。
今年1月,陈建华从佳沃食品总裁职位辞职,创立了主打异国餐品预制菜的花花食界。问及为何在这个时间节点选择自创预制菜品牌,陈建华称,22年在联想“不停创业”的经历让他有信心和勇气自己做一份想做的事业,与此同时,中国的食品到了百花齐放的时代,在冷链技术成熟的当下,做品牌比纯做原材料更有挑战,目前中国的预制菜市场尚未形成存量竞争,未来10年,深加工和预制菜赛道一定会迎来高速增长。
花花食界创始人陈建华
陈建华告诉红碗社,负责佳沃海外及食品业务10年,对于全球优质食材、供应链网络非常熟悉和了解,有着广阔的资源和人脉,对于西餐行业有着一定的理解和洞察。他坚信好食材和好配方加上食品保鲜技术,能让异国的美食也能呈现到中国消费者餐桌。
“我在欧有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对于异国料理也十分热爱,相比于中餐的做法复杂、口味多变,西餐的标准化程度更高,这更有利于我们打开预制菜市场。”陈建华表示。
几个月时间里,花花食界完成了三个核心产品团队的搭建:一是研发团队,由国际化的西餐厨师组成,负责研发菜品,每一道菜都要经过四轮的用户体验测试,才能确定推出这款新品;二是口味研究团队,这个团队负责量化指标,建立了理化分析实验室,综合分析一款新品的盐度、ph值、辣度、浓稠度和食材的配比等,分析完之后会做产品定型,再通过具体数据来指导工厂生产,以此达到“标准化复刻每一道菜正宗风味”的目标。
“我们还有一个专门指导预制菜口感还原的技术团队,通过大量实验找到科学的平衡点,保证产品在烹饪之后能够达到90%以上的还原率。”
经过三个团队数月的努力,6月18日,花花食界推出了30余款产品,产品线涵盖了泰餐、意餐、欧餐、日餐、创意西餐等5大餐系,涉及到西餐的头盘、汤品、主菜、主食、酱料等,覆盖开袋即食(RTE)、加热即食(RTH)和简烹即食(RTC)三大类型。
陈建华表示,目前花花食界的主要渠道在B端中小连锁餐厅,疫情冲击下,餐饮业态存在巨大的生存挑战,很多餐饮老板面对昂贵的后厨人力、店租金和微薄的客流量,早已不堪重负,因此降本增效成为他们的首要目标。针对这一痛点,花花食界可以为其提供一整套口味好、综合成本更低、出品快的定制化餐品解决方案。
“B端对口味和性价比的要求反而更高,虽然B端起量并没有C端快速,但长期来看,我们的策略是先填补餐厅和KA渠道的市场空白,这样一来可以测试我们的供应链能力,二来也有助于我们测试市场口味偏好,待到一定规模后,再满足C端更加多元化的市场。”
发挥“海外供应链优势”
陈建华说,一款好吃又叫卖的异国料理,首先是口味地道正宗,但是价格要合理。目前花花食界针对C端也开辟了有赞商城渠道,就6月推出的30多款产品来看,第一个月的复购率达到了40%,餐品的普遍定价在40-100元间。
“我们8月中旬又发布了泰餐系列产品,比如泰式冬阴功汤、炒饭冬阴功虾仁炒饭等,即烹后的口感还原度经测试达到90%以上,秘诀就在于原料的选择,如果用的香茅等料不对,就达不到正宗的泰式口味。目前花花食界已经在有赞商城推出泰式风味、创意西餐、日本料理、欧式风味等60多款产品。”陈建华进一步表示,明年会拓展更多新的菜系,如西班牙餐、墨西哥餐、日韩餐等。
在陈建华看来,花花食界是一个以产品为导向的品牌,前期并不会在营销上投入过多精力。B端的打法和C端不同,在把产品推广给餐厅时,只能依靠更优的品质和性价比说话。因此花花食界目前会把大部分的资源都花在产品研发上,然而这将对供应链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据陈建华透露,目前,花花食界在前期产品研发方面已投入近千万元。
“预制菜最大的考验就来自于供应链的把控,而这恰好是花花食界的优势。”陈建华直言。
为何有如此信心?据陈建华介绍,这完全得益于他在佳沃食品从业的资源积累。担任总裁期间,陈建华引进了很多海外的优质资源,比如阿根廷的牛肉、加拿大的虾和俄罗斯的蟹等;此外,他还主导收购过智利第二大三文鱼公司,成交额达到10亿美金;在海鲜领域,他也积累了全球主要国家的海洋蛋白的优质供应链资源。
这些优质的原材是做出好产品的第一步,很多进口食材和地道烹饪配方的搭配,才是说服餐厅经营者的最有力“武器”。他列举了一款海鲜意面——土豆团团海鲜意面,其中的主料是意大利进口土豆团面,配料有3颗湛江白虾和2颗新西兰青口贝,单是进口青口贝的售价就接近10元。
土豆团团海鲜意面
“再比如奶油南瓜汤,这款汤是不加水的,完全是熬制的,奶油南瓜汤里边只有奶油和南瓜,菜品研发的大师有很多年酱料开发的独特工艺。”
除了深厚的原材料供应链积累,在研发生产环节,陈建华也着重金搭建,花花食界在山东、福建、江浙都有原材处理代工厂和酱料等辅料加工厂,食材从加工厂处理完毕后,会在北京销地工厂进行生产加工和储存,然后通过顺丰冷链发货给全国的B端餐厅和C端消费者。
陈建华向红碗社介绍,针对B端餐厅,他们专门制定了一套完整的SOP精细化操作流程,比如说油温、火候、烹饪时长都会进行量化,还会配上温枪等服务性的设备。
问及如何才能保证盈利,陈建华称,主要是短链逻辑和规模化操作。短链是指尽量拿到最源头的货源,减少“中间商”,规模化则是指在短时间内通过口味、配方的研发让更多B端老板产生信任,因为食品行业从来都非高毛利生意,只有形成规模化,才能起量。
“聚焦京津冀,逐步铺开全国”
“对于一个创立不到一年的品牌,谈未来规划有点为时尚早,不过我们目前还是先把北京及周边的B端客户市场跑透,目前很多餐厅先是通过小批量的采购来做产品试销,观察顾客反馈后再确定长期的合作关系。等到北京市场验证成功,会在其它一二线城市铺开。”
在C端市场,未来会建立“家庭型小B端”的会员制模式,陈建华表示,这样会大大降低冷链物流成本,也符合“精致宝妈”等用户的消费需求,双方都更具性价比。
陈建华进一步表示,目前花花食界的主要任务是做好B端餐饮的后厨解决方案,搭建专业的业务团队来做好售后服务,帮助西餐厅来优化成本结构、改变库存格局,因此今年最后一个季度还是会将重心放在产品上。
冬阴功海鲜汤
整个预制菜市场来看,花花食界先攻B端的打法也符合发展现状,国信证券数据显示,中国预制菜企业的ToB的营收占比达到80%,ToC的营收仅为20%。目前冷链运输也是很多预制菜品牌的成本支出的很大一部分,B端的批量规模化会减少冷链的边际成本。
陈建华认为,预制菜核心是产品好,但关键是冷链好。冷链几乎是预制菜得以从中央厨房还原到消费者餐桌最重要的环节,从上游原料配送、生产完成进入中心仓,再到消费者手中,预制菜运输全程都需要冷链的保障,才能保证预制菜的高还原度。在欧美市场,预制菜渗透率都在60%-70%,其冷链的干线、支线基础支撑都很到位,中国目前的冷链技术也很成熟,但是很多刚起步的小企业还是要做好成本控制。
据了解,花花食界团队已由年初的几个人扩张至目前的40多人,主创团队均来自国内大型食品集团的部门负责人、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水产行业的产品开发专家和中国农大食品工程科班出身的合伙人。
花花食界团队活动
融资方面,不久前花花食界正式宣布完成数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泥藕资本领投,海南晟怡投资和上海铜程跟投。据了解,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开发、团队搭建和业务拓展等。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8.94%,预计到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1.07万亿元。近几年来,“预制菜”一直处在消费行业的风口浪尖,有人看好,有人唱衰。
另外,从增长情况来看,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五一”期间,市场预制菜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300%;618数据显示,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275%。显然预制菜消费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但预制菜火热发展的背后,产品的食品安全、商业诚信等问题也不断显现。被消费者诟病的口味还原度差、操作麻烦、性价比不高都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加之现在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鱼龙混杂,缺乏成熟的行业标准和政策法规监管,消费者也难以辨别形形色色的产品。
采访最后,陈建华表示,预制菜市场的确处于早期的萌芽阶段,“百花齐放”、鱼龙混杂是很正常的发展规律,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行业标准和政策法规越来越健全,市场也会逐渐稳定。花花食界有信心在万亿市场分一杯羹,首先是得益于选择的品类,很多企业早已在中餐预制菜市场布局,大企业很多,竞争相对激烈。中国餐饮市场中西餐的比例约为8:2,西餐相对空间较大;再者是供应链优势,未来预制菜想要真正“占领”消费者的餐桌,口味的精进、新鲜程度、性价比都是关键所在。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