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贝睿编辑推荐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现在的幼儿园和早教班,越来越「依赖」贴纸奖励了。
从奥特曼、星星、小红花奖励……这些对小朋友来说,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说给贴纸,孩子的配合度马上高很多。
随之而来的烦恼也逐渐显现。很多孩子本就该自己完成的事,都会问大人一句:「你会给我贴纸吗?」,遇到什么都想和大人谈个条件,得了奖励就高兴得不得了,没有奖励就哭鼻子,更不愿意好好表现。
虽然物质奖励能短期提升孩子的积极性,很快就会因为缺乏内在动机,让孩子i进步停滞,非常得不偿失!
那么,能让学校不用贴纸奖励么?小爱咨询了一位资深的幼儿专家,她说在幼儿园采用奖励措施是正常的,否则一个班几十个孩子老师没法管。
作为家长,如何抵御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呢?小爱推荐这位爸爸的做法,科学有效,值得一学~
本文授权转载自:UPer  ID:guyanpro
作者:古严
这次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小学课堂现场观摩的经历。
之前参加了儿子小学的课堂现场上课观摩。整体而言,发现该小学对孩子们的教育是非常用心,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早中晚餐饮服务、自上而下的持续管理优化等等。作为家长,我感觉比我当年的小学要好太多太多了,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与之同时,我也发现学校存在一定的改进之处。比如上课和活动中大量采用贴纸来激励小朋友们更积极的发言、约束自己的行为等。积累多少贴纸之后找老师更换大奖品这种方式,本质上是一种代币形式的行为改变技术。这种方式短期来看会有很好的效果,但长期而言会损害小朋友们的内在动机。
截两张图给大家看下:
老师手里拿着一卷贴纸,凡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有贴纸,而课程内容的设置也与奖品正相关。
不仅在教室内,小朋友们站在操场上看其他班级同学表演的时候,老师们也是不停的贴小纸片在小朋友胸前(让他们站好站正)
可以发现,代币激励方式已经被学校运用的非常娴熟。小朋友们被多种短时外在激励策略持续的影响或操纵,就会慢慢失去主动管理自我行为的尝试,也会失去自我探索与试错的能力,而按照学校指定的行为模式运行。
比如前些天儿子直接跟我说,他不想上小学了,问原因说是因为奶奶不小心把他裤子里面老师发的小星星卡片洗了,所以他就少了小星星卡片,后面就不能换奖品了。当时觉得小星星卡片少了几张虽然会影响小朋友的心情,但应该不至于到「不上学」这个地步。但这次参加完现场观摩课程后,发现能理解儿子的想法了。因为学校在多个课程、多个场合、反复多次使用这种代币的行为控制技术。
发现这个现象后在一个育儿群问了一下,结果有不同城市的家长表示也有类似经历:
所以作为家长的我,如何应对这种趋势呢?
我知道,学校的这种行为主义作风在短期可能没法改变,但我可以改变能改变的地方。
我想到了从两个层面入手,其一是主动成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结点。
所以,当我看到班主任在家长群里面发消息说第二天选出 4 位家长当学校家委会成员时,我第一时间自荐。第二天观摩课程结束后,班主任在教室给每位家长发了一个评选表,上面一共只有 5 个家长姓名。我发现除了我之外,其他四位家长都是上一轮的家委会成员。换句话说,除了我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之外,其他四位都是默认延续的家委会成员。但由于我的自荐导致家委会名额超限,所以要进行现场全体评选。班主任说现在每位家长有一分钟发言自我介绍下,然后全体家长现场评选出 4 位家委会成员。五位家长介绍 1 分钟完之后,全体家长开始投票。结果我的票数(19 号)是最高的。
所以,我成功实现了打入学校场域的第一步,哈哈。
第二个方法,就是努力帮助小朋友构建一套独立于学校之外的评估体系。
我想,既然学校有针对小朋友的行为控制,我完全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这种方式更好的使用在家庭环境中。
糟粕方面,除了前述行为主义之外,我觉得还有几点不足:

  1. 贴纸就是简单的五角星、笑脸等单一样式,对小朋友长期吸引力不高。
  2. 贴纸上除了展示形状之外并无其他内容,得到贴纸的小朋友可能过了几天根本记不住每张贴纸是自己哪方面被「激励」了。
  3. 贴纸发放针对全部是小朋友个人,没有针对小组、小团队的贴纸,忽略了小朋友的集体协作能力激励。
  4. 贴纸是老师对小朋友的单向发放,没有小朋友给老师反向发放贴纸的可能性。
  5. 贴纸只适用于学校环境,没有其他场域迁移的可能性。
针对这些不足,我开始尝试制作一款主要在家庭与小朋友社交圈的贴纸激励机制:
  1. 贴纸的形状、样式、类别由小朋友为主制定,我负责相关素材的收集、调整与成品制作。
  2. 贴纸正面设计为小朋友制定的内容,反面设计为可以书写/绘画的空白空间,换句话说,每张贴纸都可以在背面写明或者画明了为什么要发给某人。
  3. 贴纸的使用范围增加多种范围,比如:礼物、运动、协作、帮助他人等等,这样贴纸反而变得更加多元,而且更加灵活,可以自定义类别且持续增加。
  4. 贴纸在家庭中可以相互发放,小朋友也可以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具体的「贴纸奖励」,给到小朋友自主发现与自主激励权。
  5. 贴纸不仅在家庭中可以使用,在小朋友的社交圈也可以使用。
以下就是我我收集大量的相关素材后,与小朋友共同选出来的样式:
在小朋友成长过程中,一定有比学校学习激励更为重要的内容,比如帮助他人、运动、看书、分享、协作等等。所以我针对这些方向作了一些贴纸,以示对它们的认可与激励。
上图中的倒数第二张与导读第四张,则是读完老年期心理资本的论文后,发现家里的老人需要更积极主动的构建他们的社交圈与运动习性,所以,特别制作了与老人相关的贴纸,让小朋友去主动关注老人在心理资本与健康资本上的具体行动。
像这样的卡片未来还可以继续增加,针对小朋友的发展与培养方向,可以更灵活的自定义。
我下一步的行动就是将这些贴纸进行实体印刷并制作成卡片,使用在学校之外的家庭环境与小朋友社交环境中。当然一方面我会继续与小朋友沟通学校贴纸的正面价值,但另一方面也会同步给到独立于学校的更立体的激励与游戏环境,给到他更多自主权限。
这就是目前我设想到的两套并行的对抗学校行为主义的方法,目前还在进展中,但我觉得可以较好的缓冲来自学校的行为主义的不良冲击了。◈
- end -

「儿童发展专修课」五期来了  

「儿童发展专修课」第五期下周末开课!为了更好的帮助家长科学养育,特别推出福利活动——现在购买,赠送3次儿童早期发展评估系统使用权限,并限时赠送阳志平老师签名版的,爱贝睿文库新书《育儿高手》一本三管齐下,助你轻松养育!
如果你是 0-6 岁孩子的爸妈或者准爸妈,想了解更多儿童发展知识;如果你有志在儿童教育行业领域发展,欢迎加入《儿童发展专修课》!在阳志平老师、王贞琳老师、滕明博老师屠筱青老师老师等多位专家引领下,用 3 个月时间,带你精读儿童发展前沿教材,与优秀爸妈共同育儿。不仅育儿,更是提升自己。
五期下周开课,
给宝宝一个更好的未来
五期下周开课,
给宝宝一个更好的未来

五期小周开课,给宝宝一个更好的未来
👇👇👇

👇一起与宝宝成为更好的自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