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不焦虑来电」专栏来啦~每周我们都会和大家定期见面。本期来电内容来自俱乐部第二年课学员。
我自己的工作,出差相对比较频繁。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发现出差除了想孩子,还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每次出差回来前几天,自己总是控制不好情绪,会跟孩子起冲突。
5月末,我又出差了。因为疫情,这次要连续一个月时间不能回家。返程后,在家休息一周,还需要继续奔赴下一个城市。
考虑到中间在家只有一周时间,自己也真的不希望这一周在和孩子的冲突中度过,于是我开始思考解决办法。
经过自己的实验,以下三个方法,对我回家后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亲测有效,分享给大家。
记录每天的生活
出差在外,每天晚上跟孩子视频的时间,就是一天中唯一一段也是最重要的一段连接时间。
之前每一次出差,视频的时间基本就是瞎聊,没什么话题,如果孩子聊天热情不高,很快就会没什么话说了。
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每天都留心自己的经历,收集一些晚上可以跟孩子聊聊的话题。
比如,早晨起来天气怎么样,拉开窗帘看到了很美的云,云是什么样的形状;吃完饭溜达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树,结了什么样的果子,和家乡的有什么不一样;今天午饭吃到了什么,味道怎么样。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琐事,但它可以作为一个话题的开场,引出来很多其他的问题,而且比起我们总是问孩子学校里怎么样,发生了什么,这样主动交代自己的经历,反而能让她打开话匣子。
前几天在福州出差的时候,我看到了茄子树,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南方的茄子是多年生的灌木,而北方的茄子是一年生的草本。那天晚上,徇着这个话题,我们聊到了不同的茄子的样子,还说到了吃过的有茄子的菜,以及为什么南方和北方的茄子会长的不一样。
这样的聊天,不只是让我保持了和孩子之间的连接,同时,让我变得更善于观察和发现,也让聊天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讨论会,引发了孩子对简单事物的思考。
带上一本书
平时在家,女儿的睡前故事都是我来读的。读完后,我会陪她入睡。
之前很多次出差回家,我们都会因为不能很快地调整好睡前的这些程序,把握不好收拾洗漱、上床读书的时间而懊恼。
所以这次离家前,我想到,是不是可以带上一本书,这样孩子依然可以听到我讲睡前故事,我也可以始终保持着在家陪娃的睡前流程。
这一次,我选的书是《夏洛的网》。
开始阅读后,女儿非常地喜欢。有时候晚上加班很晚,顾不上跟孩子多聊一会,但她也会睡前给我打过来,要求读一会书。
因为有了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共同的话题,小猪威尔伯真的是一只“王牌猪”吗?夏洛接下来会写什么?
一起阅读不只是在出差期间给我们带来了一段共同的时光,也把出差前与回家后的日子连续了起来。
因为故事没有完结,回家第一天晚上,到了睡前读书时间,孩子主动要求继续读,我们顺理成章地完成了睡前读书,进入了休息的模式。
其实,一本什么样的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为我们和孩子之间创造的连接,就是我们在用实践来证明,无论我在哪里,我都爱你,愿意陪伴你。
提前调整“时差”
之前出国留学的时候,一位老师教给我们一个调整时差的秘诀。那就是,上飞机之后,直接把时间调整成目的地时间,然后当地时间该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
有时候,我觉得出差回家,就像是从一个时区到了另一个时区。
出差在外的时区,是“独身”时区,在那个时区中,我有更多自己的时间,不需要挤早晨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而回到家里的时区,是“多角色”时区,回归到妈妈的身份,需要兼顾更多的事情,自己想做的事儿需要靠早晨的“黄金一小时”来完成。
以前我回家后时常觉得难以适应,除了需要重新捡起陪伴孩子的安排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作息规律的变化,让我在回到家后,一时难以回到以往的计划安排。
比如,以前在家时,我是早晨早起来码字、看书,出差的时间,不需要像在家起那么早,也不需要陪孩子睡觉,变得晚睡晚起。再回到家,早晨总是起不来,很难完成自己的事儿。
而当自己的事儿做不好时,自己心里总是会很烦,跟孩子以及家里其他人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
这次出差返程前,我提前开始调整作息。回家前一周,我把起床时间提前,起来后安排码字、读书,适应回家的节奏。晚上也强迫自己在10点多上床,这也是在家里陪伴孩子的时间。
这样的调整,目前来看,是有用的。这次出差回来,我基本上每天早晨都能顺利起床,做一些自己的事情。虽然还没达到之前最理想的安排,但是只要做了一些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状态就变得很不错,和孩子的关系也保持得很好。
最后的最后
解决问题始于定义问题
本来只是想写一些小技巧,写到最后突然间觉得,自己这一次调整能够顺利做到,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自己尝试去定义问题
我出差并不少,出差前后的调整适应也经历过很多次。可是,以往当我出差回家状态不好,我都会懊恼、难过、内疚,在心里评判自己,觉得自己不是好妈妈;可是这一次我尝试理解自己,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有什么可以解决的办法。
然后发现,自己面临的问题是,一个人的状态和多人的状态需要衔接,自己的时间安排变化需要适应。
当我看到了这些问题,我想到了保持衔接、加速适应的办法,而当我陷入懊恼、内疚的情绪,经历的只是情绪起落的不断循环。
这让我想到,其实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让人无所适从的,并不是问题到底有多难,而是我们时常陷入情绪,然后盲目地想要改变,却很少静下心来问自己,问题到底是什么?
而事实是,只要我们想明白问题是什么,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问题,当我们知道问题是什么,答案很快就会出现在眼前。
作者 | VIVI


5岁女孩的妈妈

努力在与孩子的对话中寻找自己
带娃不易,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焦虑父母季度营来啦!
欢迎加入我们~三个月获得自我剖析的方法,给孩子更多理解和支持。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什么?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童行书院建立的父母共学社群。希望在喧嚣世界里营造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这里有共同学习的心理学内容,有温暖共建的思考氛围,也有日常育儿的有益沟通。希望让父母获得更多有关成长的知识,获得自我剖析的方法,也希望孩子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获得更长远的学习方法。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如何学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采取“领读书籍+共学讨论”的方式,每两周围绕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书籍展开共学。课程内容包含书籍领读音频、原文精选阅读音频、讨论总结音频,理解问题、学以致用、学而思辨内容讨论,思考作业。更重要的学习来源于俱乐部队友之间的讨论和思考。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包容环境,可以让平时得不到疏解的困惑得到聆听、理解、肯定和解决方法。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