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又要到了,职场人最忙的日子要来了。不同部门之间残酷的撕x大战也将拉开帷幕。

 

前几天和一个销售朋友吃饭,他说本来计划交付客户的产品生产出了点问题,迟迟供不上货,客户可能要丢掉,全年指标可能完成不了,他们的奖金可能要受影响了。

 

在开跨部门沟通会议的时候,销售部准备了一肚子的炮弹准备施行猛烈打击。销售总监David站起来说了一下目前的项目延误情况及可能的后果,准备等着产品部反驳几句,然后开始打击。


没想到产品总监听完后,直接说了一句:“都是我们的不对,实在不好意思。

 

还没打击先自我认错,这句让销售总监一下子把一肚子的炮火生吞了下去。销售总监只能说:“也不是也不是,我们也有预测的问题,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看看我们怎么一起解决问题。”

 

之后,大家都开始就事论事讨论应对策略,一开始的剑拔弩张彻底消失了。再之后,通力配合的产品部和销售部成功化解了危机,货供上了,客情关系也没有受到影响。

 

这是我身边的一个真实例子。你可能会想,一句简单的话就有这么大的力量?

 

是的,就有这么大的力量。

 

好好说话无疑是职场甚至生活中最重要、最容易被忽视,也是最难坚持的一种能力。


我总发现,那些掌握了好好说话能力的人,在职场以及生活中都是无往不利的,他们就像磁悬浮列车一般,毫无阻力地解决着各种看似难搞的问题。


而那些没有掌握好好说话能力的人,他们总是不明就里的就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或者总是在很小的事情上就犯下了不小的错误而举步维艰。

 





好好说话的重大前提

了解对方的话背后的原因


这里的听话不是要你耳提面命言听计从,而是指能完整地听完对方的话,并充分理解对方的意思以及对方所期望的结果。

 

我经常遇到喜欢插嘴打断别人的人,也经常遇到那些还没明白对方意思就急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


对于喜欢打断别人的前者,时常会引发表达者的不快,情绪被激发了出来,观点自然会出现扭曲,从而使得沟通阻力大大增加。


而对于自说自话的后者,因为根本没有彻底弄清楚表达者的意图,会导致丧失很多关键信息。


如果对方是同事或上级,会无法充分向前推进下一步工作,如果对方是客户,甚至可能因为没听明白客户话中的意思而丧失这单生意。

 

以销售工作为例,很多人都认为,一个优秀的销售员应该是口若悬河颠倒黑白的。可是,我所见过的真正顶尖的销售都是少说多听的:


通过合适的问题引导出期望的关键信息,通过耐心地倾听赢得客户的青睐,通过精妙的关切让客户自己说出痛点,最后通过痛点的挖掘有针对性的推荐产品,顺利拿下订单。

 

没有人喜欢一个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滔滔不绝的人,当你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时,你的耳朵就彻底被塞住了。

 

所以,下次遇到任何沟通情景时,请时刻牢记以下两点:

 

  • 先让对方把话讲完,并确保你完全理解了他的意思。


  • 多提合适的问题了解别人话背后的原因。


解决好好说话最大的阻碍

情绪抵抗

 

回到文章开端的那个例子,试想一下,这个产品总监如果听完销售总监的陈述后,马上也跳起来找借口推诿甚至反击的话,那结果会怎么样呢?

 

也许销售总监那预先准备的一肚子炮火就正好结结实实落下来了,更不好的是,也许整个会议都是一场情绪发泄的巨婴吵架,浪费了时间浪费了感情最后啥也没谈出来。

 

我们都以为,观点不同甚至针锋相对是导致沟通受阻最大的原因,其实不然,个人情绪才是最大的阻碍。


哪怕交谈双方观点南辕北辙,只要讨论还是在理性框架内,大家总能找到一个妥协点让事情向前推进,可一旦激起了彼此的情绪,就很难达成妥协一致了。

 

如何在沟通中不激起彼此的情绪呢?

 

有一个好方法:


谈话中多谈论事物本身,而尽量避免使用针对个人的主观评价言语。


如果你还是不太确认具体该如何操作,以下我奉上一条终极公式。

 

终极说话公式

说话、思考带着同理心

 

我们对比看一个场景下的两种话语可能产生的效果:

 

刚入职场的Lucy做的表格出现了不小的错误,导致这个月的销售报告出现了错误,她的老板Diana把Lucy叫到办公室交流:


Diana1: 


“Lucy,你怎么回事?怎么错了这么多?我们这个月的销售报告是错的,你这个人怎么一整天粗心大意的,心在哪放着呢?是不是惦记着赶紧下班找你的小男朋友去呢?下次给我上点心!”

 

Diana2:


“ Lucy,我发现你这次的报告有五个错误的地方,这导致了这次销售会议我们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做参考。


我有点困惑,因为这些错误看起来比较初级。销售报告是我们做复盘分析的指南针,准确性非常重要,下次你能更细心地多检查两遍吗?”


如果你是Lucy,你更喜欢哪个反馈?


1号Diana对Lucy个人进行了质疑和评价,还在最后气急败坏地进行了一些讽刺的话语。


而完全没有陈述事实,也没有具体地提出销售报告错误会导致的风险和问题,更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下次上点心”具体怎么执行呢?

 

这样交流的结局有可能是,Lucy不爽极了,她丝毫不觉得没做好报告是个错误,还可能觉得这一切都是Diana指令不清导致的。


自此她可能对自己的老板产生了质疑,短期可能消极怠工,长期可能干脆走人了事。

 

而2号Diana则显得更加理性。她先陈述了自己的客观观察,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感受,然后基于观察到的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和请求。

 

这样交流的话,Lucy会感到愧疚,她可能会向老板袒露心扉,这次的错误也许是她最近家里有点事情。她内心会感激老板的指正并暗暗发誓在下一次多检查几遍以确保准确。


2号Diana的沟通方式其实就是套用了马歇尔·卢森堡在他著名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出的那个著名的说话沟通公式:

 

非暴力沟通=客观地表达观察+表达自我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提出具体的请求。

 

这是一个很好用的公式,如果你能理解这公式背后所蕴含的同理心基础,那我相信你将能彻底掌握“说话大法”。

 

生活中的许多事,本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可就是因为有时,我们没有完整理解听清对方的意思而采取了错误的行动。


或者我们或对方说了不得体的话,激起了彼此的情绪,从而让争论本身从事物上升到了情绪。

 

我一直相信,没有那么多的对立观点,也没有那么多的职场敌人。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言语不当,创造出了众多由误解产生的对立观点和由情绪催生的职场敌人。


愿好好说话的技巧能助力你的职场,让你在职场中像磁悬浮列车一般,无阻力地飞速前进。


你有什么通过说话方式化解争执的秘诀吗?





LinkedIn招聘技术类实习生啦~~~


代码达人、编程鬼才、各路技术大神,简历统统甩过来,或扫描二维码即刻投递,让我康康是谁这么优秀!


LinkedIn欢迎你的加入!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格雷,一名追求良质的舌尖圈外企中层职人,一名热爱文学的故事控咖啡馆作家。个人微信公众号格雷札记(id:Book_Movie_Music)。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Yestone邑石网和影视截图,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9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