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们分享了深圳妈妈Ally的故事。11年前,Ally带女儿到泰国清迈读国际学校,她们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不同可能性。
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另外一个小众国家,新加坡。为了厘清真实的新加坡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采访了两位妈妈。
她们一位来自于兰州,一位来自于北京;一位是初来乍到的新人,另一位已经在新加坡生活九年之久。
听完她们的故事,相信在某个瞬间你也会被打动,关于妈妈们的勇气,关于孩子们的蜕变。
兰州妈妈的选择
送即将中考的儿子到新加坡读中学
从家乡兰州来到新加坡,对于婉盈母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那时儿子俊浩刚上初三,就读于兰州第一梯队的体制内中学,学校学霸如云。当年要申请进这所学校,学校不仅要面试学生还要面试家长,在“过三关斩六将”下,俊浩好不容易踏进这所学校的大门。
俊浩成绩优秀,只要发挥正常,第一梯队的高中近在咫尺。
而去新加坡读中学,光听起来就充满挑战,不仅要离开原本熟悉的同学、老师,而且新加坡是全英文教学,好的学校也并不是“想进就能进”。
因此,在这个时间节点“出走”,婉盈听到了太多的“劝退声”,但那时留给母子俩思考的时间并不多。
新加坡政府规定,想要申请新加坡政府学校年龄上限是16周岁,那时俊浩已经15岁了。
2021年的春天,当婉盈带着儿子来到新加坡和先生团聚时(婉盈的先生在新加坡工作),事实上,是赶上了最后的末班车。
如今,一年多过去,俊浩就读于新加坡义顺区比较拔尖的政府学校(相当于国内公立学校),是一名中二学生(相当于国内八年级)
从兰州体制内中学转学到一个全英文教学的国家,表面看起来,俊浩的转轨之路太过顺利了,但作为母亲,婉盈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她知道儿子承受了不小压力。

所谓“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亲历过两个国家,不同的教育对比后,回头来看,婉盈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兰州最好的初中,
我们经历了什么?
让故事从头讲起。
回忆起俊浩在兰州的初中生活,婉盈的语气里满是怜惜。
日程表用分钟来推进。那时,俊浩每天6点起床开始连轴转,放学到家通常都晚上7点了,但还要继续学习,做作业到凌晨12点已是常态,“他的同班同学还有做作业到凌晨一两点的。”
到了周末与假期,俊浩也几乎都泡在辅导班里。成绩和排名,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他不能松懈。
关于松懈的惨痛“教训”,俊浩是经历过的。
俊浩刚进初中时,入学排名靠前,位于年级20多名,但是初一的时候,有一次期中考试,俊浩一下子下滑到200名以外,这让当时的俊浩震惊不已。后来“复盘”才知道,那一年的寒假,同学们都在补课,很多知识点已经提前学了,而自己出去玩了一个月,所以“考砸”也在情理之中。
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那一年的暑假,俊浩不敢掉以轻心,经过大量补课与刷题,成绩才又上去了。但在一个“高手如云”的学校,想要保持成绩,又谈何容易?“少考个0.5分,都可以甩掉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孩子。”
身为母亲,看到儿子每天睡眠都不够,婉盈当然也心疼,但处于“剧场效应”中,当身边的家长都站起来了,有的甚至站在板凳上,自己也不得不站起来。
所谓危险的14岁,身为男孩的妈妈,当看到俊浩偷懒或者玩游戏时,因为过于焦虑与着急,不免与儿子发生冲突,“当时我很急,男孩开窍又比较晚,那时跟他相处,真的好累好辛苦。”

但渐渐地,婉盈观察到儿子变得越来越内向沉默,这是最让婉盈心疼与担心的。
俊浩读小学的时候,性格活泼开朗,还是学校的大队长,能说会道。刚进初中时,他还像一个“小傻蛋”一样,有着孩童的无忧无虑与天真,但慢慢地,犹如经历过生活的重锤一般,性格一下大变,整个人都“很木讷,目光也是呆滞的”。
婉盈回忆说,“刚到新加坡时,孩子爸见到他就说,这孩子是咋了,怎么不说话,坐在那也不吭声。”
欣慰的是,在新加坡生活一年多,昔日开朗的儿子似乎又“复活”了。
不仅如此,婉盈感受到昔日动不动就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也变得和谐了,就像回到了孩子小的时候。
在国内时,学校老师和儿子班上同学的家长都很焦虑,在那种氛围下,婉盈很难不受影响。每一次考试,他们的情绪会像坐过山车一样,随着排名与成绩,上下起伏,“大人小孩都很心累。”
但来到新加坡以后,不用“推娃“,俊浩会主动“自鸡”,反倒是婉盈,成为那个“松绑”的人,“我会鼓励他多休息,多去和同学出去玩或者聚会,以前在兰州时,我们出门看一场电影都很奢侈。”
还原真实的新加坡教育
新加坡教育真的“卷”吗?
在我们的华语媒体里,新加坡教育通常与“分流”挂钩,这让家长们倍感焦虑与压力,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婉盈与另外一位在新加坡生活9年的北京妈妈Ellen,因为都亲历过新加坡教育,对这个话题有着话语权。
Ellen是三娃妈。9年前,一家人通过投资移民来到新加坡,如今三个孩子都在同一所国际学校SAS(新加坡美国学校)读书。这所学校是12年一贯制,在新加坡颇具名气,属于第一梯队国际学校。
和国内一样,就读于国际化学校,孩子不用面临分流问题,因此孩子们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
如今,Ellen的大女儿已经读高中了,学校三点就放学了。放学后,孩子们通常会被送去上兴趣班。“老大在上滑冰和小提琴,老二上游泳课,老三还在读三年级,放学就直接回家休息了。”
最让Ellen意外的是,老大进入了新加坡花滑国家队,但Ellen明白,这主要是因为新加坡人少,如果放在国内,以女儿的水平与能力,万万进不了国家队。
这是新加坡国际学校的情况,那么新加坡其它体系的学校呢?
在新加坡,有三种学校可以选择:私立学校、政府学校、国际学校。
事实上,在俊浩进入如今的政府学校前,他在另外一所私立学校有过近一年的学习经历。
私立学校门槛是相对最低的,很多海外家庭,会首选私立学校作为“跳板”。婉盈坦言,“私立学校生源其实不太好,学校会有不少中国孩子,大家聚在一起说中文。”
婉盈观察到,当时俊浩班上有不少孩子,韩国裔的,日本裔的,都会在私下准备新加坡AEIS考试,一旦通过,就可以转到政府学校。
进入政府学校,意味着升学率更高,也意味着,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可以拿到新加坡身份。这项政策是吸引不少海外家庭选择政府学校的关键原因,但是它的“入学考试通过率只有20%左右”。
至于国际学校,想要进入IB体系的学校,低龄的孩子会比较容易,但对于高年级学生,尤其是九年级以后的学生,想要考进,非常难,“不仅英语要求更高,课程也很艰难。”
毫无疑问,选择私立学校来实现“曲线救国”,是当时俊浩的最优解。
在初三那一年,俊浩承受的压力并不小。那时,他在兰州,既要一边准备国内的中考,也要一边准备私立学校的入学考试。俊浩的数学成绩向来出色,但用英文来学习数学,还是不小的挑战。
好在,从私立学校到政府学校,俊浩都应付过来了,新世界的大门也就此打开。
在国内时,俊浩的脑袋成天埋首于刷题,人就像一个器械一样运转,周而复始。如今的学校,下午三点甚至更早就不用上课了。
学校一周安排了两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项目琳琅满目,射击、中国乐器,西洋乐器、计算机、折纸、画画等等,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对此“孩子们都很重视,因为会计入中考成绩。”
在俊浩读小学的时候,他也曾上过不少兴趣班,跆拳道、美术、钢琴、围棋,但到了初中,因为学习时间紧张,兴趣班一个个被取消了,这让婉盈一度觉得愧疚,“没有给孩子培养一个好的体育爱好和习惯。”
来到新加坡后,到了周末,俊浩开始有时间,把曾经丢掉的兴趣班重新捡起来。婉盈希望,体育运动可以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活泼一点,但她发现儿子已经明显不喜欢那些激烈的竞技类运动,他选择的是相对安静的泰拳和高尔夫。
学校的课程也时常让母子俩感到惊喜。
学校有一节课是“Food and Customer Education”,这堂课教孩子们做蛋糕和甜点,俊浩非常喜欢,放学后,他会兴高采烈带一块自己亲手做的蛋糕回家,和妈妈分享。
“以前孩子的世界只有分数与成绩”,婉盈说,“现在他会意识到,哦,世界原来是如此多元与多样。”
另外一节课是英美文学,最开始,这堂课让俊浩觉得太难了,老师让他们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但是俊浩有点读不懂。在国内时,俊浩根本没有时间大量阅读原著,婉盈给他买得最多的是优秀作文集,婉盈安慰儿子,“读不懂是因为读得太少了。”
现在,孩子拥有时间阅读经典和名著,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去“走马观花”式的读章节,背诵知识点。婉盈感叹,“在这里,他可以慢慢成长,这挺好的。”
新加坡低龄留学是万能“良药”吗?
“来新加坡的中国家庭确实越来越多了。”
这是在新加坡生活近十年的Ellen的感受,“不仅是中国人多了,这两年,因为疫情和政策因素,很多国内的大企业,陆陆续续都搬迁到新加坡了。”
回忆多年前,在老大刚读小学时,班上只有一两个中国面孔的小孩,但现在到老三读三年级了,班上有三分之一中国面孔的小孩,“当然这些孩子拿中国护照的,其实并不多。”
而拿着中国护照的孩子,背后通常有着极为类似的“出走”故事。
前不久,Ellen遇到一个从北京来的妈妈,她的孩子原本在中关村三小读书,这是北京特别难进的一所顶尖牛校。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Ellen注意到,那个男孩很安静也特别有礼貌。几个妈妈们在一起聊天,谈到孩子从牛校“出走”的原因时,那位妈妈回答,“国内太卷了,孩子眼里已经没有光了。”
关于新加坡政府学校和国际学校,究竟谁优谁劣,其实并不好说。因为政府学校是A—level体系,它像国际学校一样,可以申请全球大学。
不同的家庭,因为不同的需求做出不同的选择
“前者学术氛围更为浓厚,后者因为更为宽松,适合性格更为活泼的孩子”,婉盈分析说。
另外,从学费上来讲,国际学校通常比政府学校高两倍。俊浩就读的政府学校,学费按月缴纳,每个月1600多新币。但Ellen见到过不少家境不错的海外家庭会主动选择政府学校,“因为国际学校,将来是没法给孩子提供身份的,但新加坡国际学校的整体收费肯定比北上广低。”
一旦选择政府学校,分流确实会贯穿整个教育体系。
其中,新加坡政府中学是四年制的。这意味着,还有不到两年,俊浩即将面临中考分流。那时,眼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进入初级学院(相当于国内高中,为两年制,毕业会参加A—level 考试)一条是理工类的工程学校。
对于新加坡本土孩子而言,很多孩子会出于兴趣主动选择理工类学校,不同于国内备受诟病的职高,新加坡理工类学校全球认可度高,不少海外大学偏爱新加坡理工类的孩子。“如果这些孩子将来申请海外大学,可以直接跳级读大二。”
婉盈还注意到,有不少孩子会先去当兵,或者工作两年,然后再去考新加坡国立大学或者南洋理工大学。总而言之,分流并不是一刀切,或者一考定终身,而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俊浩今年16岁了,在国内,同龄的孩子有些都快要备战高考了。为了适应新加坡的进度,俊浩“留级”重读初二。
节奏虽然慢了下来,但看到儿子心态上的成熟以及为了目标,变得更坚定与自律了,婉盈打心里欣慰。
“你究竟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今后究竟想走怎样的路”,这是新加坡教育体系里,时刻会提醒孩子们的一环,也是最戳中婉盈的地方。
“在国内,大家都很急,都恨不得提前学,最好能够跳级,结果是很多学生大学毕业,仍旧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婉盈说,“我也不需要他早两年毕业,去赚钱养家。”
婉盈曾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犹太人教育的。那篇文章讲诉,犹太小孩在上完高中后,不会急于读大学,而是有一年的时间去看世界、服兵役,接着再去上大学,这种教育理念让婉盈深受感动,“我觉得这个太好了。”
关于俊浩的未来,婉盈没有想太多。但考初级学院的共识把一家人拎成一股绳,“我们主要是想让他拿到新加坡身份。”
新加坡当然也有“卷”的地方,比如,想要进入最顶尖的政府学校竞争会非常激烈,“但是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国内比较,如果付出同等的努力,在这里,收获的成果是完全不同的。”
硬币也有反面。
不得不承认的是,新加坡留学,并不是所有家庭的“万能良药”,尤其当大人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时。
在过去一年里,有不少从中国来的陪读妈妈,找婉盈聊天时,说着说着便情绪崩溃,声泪俱下。
新加坡的陪读签证,只允许一个大人前来陪读。一边是疫情,导致夫妻俩分隔两地,长久不能见面,妈妈在异国独自一人处理所有事务;一边是,能来新加坡的妈妈,往往都有一定追求,孩子通常在国内本身就读于不错的学校,但在新加坡却未必能考进好学校,或者好不容易考进一个学校,但一查,发现学校排名在100以外,这些都让妈妈们焦虑。
婉盈对此的建议是,大人们一定不要盲目,一定要想清楚,来新加坡究竟是为了什么,比如只是暂时来陪读,还是将来长期留下来。“焦虑是会相互影响的,当大人焦虑时,小孩是会感受到的,如果孩子又实在考不上,大人小孩都会很折磨。”
还有些妈妈,以为来到新加坡就可以快乐教育,于是松懈下来,但他们的孩子想进入政府学校,其实是有难度的。婉盈所知道的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在新加坡备考政府学校,“硬是几年都没考上,这完全没有必要”,婉盈对此的另一个建议是,一定要针对孩子自身的情况做好规划。
“比如,你要清楚自己小孩的性格,政府学校学习氛围浓厚,爱学习的孩子会更适合,如果你的孩子阳光积极,可能国际学校更适合一点,”婉盈说。
回忆一年前,当婉盈向儿子同学的妈妈们透露自己要把俊浩送到新加坡读初中时,那些妈妈们未免心惊与不解。
作为“实践者”,婉盈太想把自己如今在新加坡的资讯和所见所闻带给自己家乡的家长了。在自己的城市,好学校鲜少,大家都“挤破头”想进那一两所好学校,但事实上,当中不少孩子本身很优秀,他们的父母也有实力把孩子送出来,但囿于消息相对闭塞,家长们不敢轻易迈出这一步。
婉盈想要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踏出这一步并不难,而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完全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能性。
 后记:
在新加坡生活9年,把三个娃从CIS(加拿大国际学校)转到SAS(新加坡美国学校),也帮不少朋友入读了新加坡几所不同的国际学校,Ellen被朋友们当成了移动的新加坡国际学校“指南”,基于她对新加坡国际学校有着深入的了解,但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详尽展开。
索性,明晚19:30我们邀请Ellen和婉盈作客我们的直播间分享,为大家介绍新加坡的国际、私立和政府学校以及入坡后的中国家庭们的生活百态。
👇点击即刻预约直播活动👇
直播推荐
#关于申请季,我的心里话
学霸养成记:三个女孩的故事
申请内卷时代,列表有再多教育大咖,看再多留学申请攻略,都不如亲耳听听亲历申请季的孩子们怎么说。今年夏天,留学全知道携手多家机构举办的学霸分享会如期而至。下周二晚8:00,第一场线上学霸分享会来袭!
本期三位主讲,斩获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牛津大学、西北大学等名校offer。三个学霸女孩,将为大家带来怎样的故事分享呢?
直播看点:
  • 如果能重来,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有哪些一定要避的坑?
  • 申请季和父母关系如何?关于亲子关系,有什么想告诉他们?
  • 面临专业、学校等未来的选择,有哪些建议给学弟学妹?
......
感兴趣的家长扫码预约,开播提醒不错过👇
家长社群推荐
留学全知道家长群,准留学家庭聚集地,定期分享留学讲座、专题直播、资讯干货、课程资源、线下沙龙,扫码即可进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