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并加星标 
 精彩消息不错过!

印度政治简报
2022年第17期 · 总第80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编委会:孙上了、吴孟克、王思远、张潇予、施兰茶 
责任编辑:王晶
本期编辑:王若桐、陈安澜
本期提要
【美印关系】美借口助印廉价购油,欲拉其入伙“俄油限价联盟”,以持续压低俄油价,阻断俄军费来源
【老党动态】国大党新一届主席选举,资深元老退党并攻击拉胡尔破坏原咨询机制,纵容“小圈子”专权
【信息安全】印最高法批评政府不配合“飞马间谍案”调查,推特前安全主管爆料,其曾被迫雇佣政府特工
【芯片产业】印欲砸100亿美元加入全球芯片竞赛,而政策滞后、基建落后、人才溃泛或使其力不从心
外交动态
【美印关系】美借口助印廉价购油,欲拉其入伙“俄油限价联盟”,以持续压低俄油价,阻断俄军费来源
8月25日,美财政部副部长瓦利·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访印,并同印财长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等高官会谈,旨在意在拉印入伙“俄油限价联盟”(crude oil price cap coalition)。该“联盟”由美总统拜登在今年G7峰会间提出,意图“封杀”俄油以限制其战争经费。而印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成为俄石油重要买家,并无视美欧关切,持续扩大进口俄廉价石油。对此,美改变外交策略,欲“以退为进”,标榜满足印“廉价购油”需求,逼印站队,以此达到对俄制裁的目的。美称,印加入后不仅可低价续购石油,还可在交易中享受该联盟提供的航运、保险、港口和金融服务。但如果不加入,印或将招致美制裁。美还表示“若印入盟就可与联盟成员共同商讨原油定价,确保其低价购油”。另据报道,美印双方已就此进行“建设性对话”,而印则希望了解更多细节。美大西洋理事会欧亚中心专家表示,限价和潜藏其中的制裁风险,将大幅增加印压低俄油价格的筹码,并迫使中国、土耳其等国入盟,实现美遏制俄军费收入的目的。但新加坡能源咨询公司Vanda Insights创始人万妲娜·哈里(Vandana Hari)则认为,组建该联盟或刺激国际原油价格进一步走高,加剧各国通胀,因此中印应拒绝美提议。
——综合摘编自《铸币报》《印度快报》《日经新闻》
【印太战略】印外长称“万隆精神已过时”,“亚洲人的亚洲”无助地区利益,需与美澳共谋“亚洲世纪”
829日,印外长苏杰生出席亚洲社会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启动仪式并讲话。他其在阐释“多极亚洲”(multi-polar Asia)和“亚洲世纪”(Asian Century)概念时表示,考虑到亚洲国家的多样性和实力差距,“亚洲世纪”要求建立能够管控各国矛盾的有效机制,而这正是本地区所缺乏的——尽管东盟曾被视为潜在的协商平台,但当前亚洲问题的复杂程度已超出其治理能力。苏杰生指出,与东盟相比,QUAD显然更具优势,因此多极亚洲离不开美澳参与。此外,苏杰生还声称,“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这一观点是狭隘的亚洲沙文主义(narrow Asian chauvinism),不利于本地区利益。尽管曾经的万隆会议提倡这种“地缘浪漫主义”精神,但现实证明,这一主张经不起长久考验,已然过时。本报认为,苏杰生的观点反映出近年来印外交理论和实践转型:印正不断突破和消解“不结盟”传统。造成这种现象的核心原因是,面对中国迅速崛起,印希望借助QUAD等“小圈子”外交,从传统地缘强国借力,以提升自身在亚洲地区的话语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苏杰生93日在印度管理学院艾哈迈德巴分校(IIM Ahemdabad)讲话中承认,“‘印太’这一概念刻意凸显亚洲的分裂”。对此,苏杰生也应当意识到,对于亚洲出现的分裂印度也是重要责任方。
——综合摘编自印度外交部网站、The Wire网站
【印拉关系】时隔9年,印外长再访拉美,重申促进彼此经贸、投资合作,印拉关系发展呈现四大特点
8月22日至27日,印外长苏杰生访问巴拉圭、巴西和阿根廷,分别会晤三国元首和高级别领导人,并为印驻巴拉圭大使馆揭牌。在访阿期间,印阿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在经济和战略领域加强多双边合作。作为自2013年来首位访问拉美的印外长,苏杰生此行引发广泛讨论。近年来,印与拉美地区贸易增速快,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贸易额从2000年的20亿美元激增至当前的400亿美元。拉美对印出口现已超过对日、韩的出口。而印向拉美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伍德罗威尔逊中心专家指出,与中国同拉美贸易状况相比,印拉经贸关系呈现四大特征。一中拉关系获得政府引领,而印拉关系发展的核心驱动来自私营部门和市场力量。二是中国政府推动对拉投资,备受瞩目,而印对拉投资也主要依赖私营部门,获得当地关注较少。三是两国对拉投资领域不同,中资偏重采矿业、基础设施,而印资则主要流向制药、信息技术、汽车、机械制造等部门。就其效果看,印资更直接,创造就业效果更好:印企每投资100万美元,比中企多为拉美创造21.1个就业岗位。四是印与拉美大部分国家都属于“民主政体”,双方政治结构及面临挑战相似,经验互鉴更为有效。
——综合摘编自《印度斯坦时报》、印度外交部网站
内政动态
【老党动态】国大党拟举行新一届主席选举,但资深元老退党并称拉胡尔破坏咨询机制,纵容小圈子专权
8月28日,国大党最高领导机构工作委员会宣布,将于10月17日举行新一任国大党主席选举。2019年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辞去国大党主席职务后,索尼娅·甘地(Sonia Gandhi)就任临时主席。截至9月5日,拉胡尔仍拒绝参选,故本次选举或出现较为激烈的竞争。然而,国大党元老、“23人帮”领袖古拉姆·纳比·阿扎德(Ghulam Nabi Azad)8月26日却宣布退党,并在致索尼娅·甘地的公开退党信中称,退党意在对党内乱象泄愤。他表示,国大党的运作制度、组织程序已几近瓦解,其受损之重已无法复原。他认为,造成乱象的罪魁祸首正是尼赫鲁·甘地家族的现任继承者拉胡尔·甘地——他彻底破坏党内咨询机制,并纵容“马屁精圈子”掌权。而索尼娅由于身体抱恙,已被架空。在阿扎德退党后,至少64名国大党领导人追随其退党,其中不乏曾在印控克区影响力较强的领导人,而阿扎德曾任该地区首席部长。9月4日,阿扎德在查谟宣布组建新党。值得注意的是,有多名“23人帮”领导人曾在阿扎德退党后与其会面,包括普宾德拉·胡达(Bhupinder Hooda)、布里特维拉贾·贾万(Prithviraj Chavan)、阿南德·沙尔玛(Anand Sharma)。其中,胡达是国大党哈里亚纳邦组织领导人,在该邦人气颇高。
——综合摘编自《印刷报》《印度快报》
【贾邦政情】贾邦联合政府转移大批议员出邦,其首席部长或因深陷“矿权转移”丑闻,而失去议员资格
8月30日,贾坎德邦贾坎德自由阵线(JMM)-国大党-国家人民党(RJD)联合政府,将本党至少44名邦议员(贾邦议会共81席)转移到当下由国大党执政的切蒂斯格尔邦。这一事件系近期贾邦首席部长索伦(Hemant Soren)所涉矿权转移丑闻持续发酵所致。今年2月,贾邦主要反对党印人党对JMM发起攻讦,起因是2021年索伦曾将一处采石场所有权划到其所属公司名下。印人党方面指出,当时索伦同时兼任贾邦采矿和地质部部长及森林、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部长,且所涉采石场环评业已通过。因而,索伦的行为涉嫌违反《印度人民代表法》。5月,在贾邦邦长要求下,印选举委员会接手该案。据报道,选举委员会近日已给出建议,并将正式书面文件递交贾邦邦长。有消息称,该文件建议终止索伦贾邦议员资格。然而,由于联合政府在贾邦议会仍拥有51席的绝对多数席位,即使索伦失去议员资格,政府也不会垮台。此外,由于涉案采石场只是完成产权交割及环评但并未开工,索伦或不涉腐败与犯罪,因而不会失去参选资格,甚至可能快速重新当选。有媒体称,三名贾邦国大党议员7月30日在西孟邦被执法机关抓捕,系三人已被印人党收买,并图谋分裂联合政府,实则贾邦印人党组织内斗走漏风声,索伦遂联系西孟邦草根国大党(TMC)政府采取行动。本简报第78期曾错误猜测三人在西孟加拉邦被扣是TMC政府与印人党合谋所为。本简报认为,这一事件或使印人党不得不提前打出“矿权转移”牌,但由于准备尚不充分,还无法达到颠覆联合政府的目的。
——综合摘编自《印刷报》《印度快报》
【执法工具】印人党频繁操弄独立中央机构打击反对党,但各界普遍认为这类手段恐严重威胁印民主根基
近日,在印宪法结构中本属于中央独立机关的多个执法机关,包括执法局(ED)、中央调研局(CBI)等活动频繁,频繁针对反印人党的政治力量发起调查。在德里,印人党与平民党(AAP)的斗争日趋白热化。近日,CBI搜查包括德里副首席部长西索迪亚(Manish Sisodia)在内的多名AAP相关人员,指控他们涉嫌在酒税政策中参与腐败。然而,在搜查过程中并未发现其财产异常,CBI因此被迫撤销指控。但印人党方面已在酝酿包括不动产交易腐败等新指控。在比哈尔邦,ED与CBI在新联合政府确立前夕,搜查多名与印人党存在竞争关系的政治人物。在西孟加拉邦,ED等仍以涉矿案件为线索,调查包括TMC主席阿比希克·班纳吉(Abhishek Banerjee)在内相关人员。在卡纳塔克邦,印人党政府宣布调查国大党前政府的“不轨行为”发起。在贾坎德邦,类似调查已引发新一轮政府危机。此轮攻势也呼应莫迪近期“打击腐败”的表态。同时,印媒也注意到,这些“独立中央机构”的调查几乎从未涉及印人党及其盟党。且当涉案当事人转投印人党后,此前调查就会逐渐平息。因此,反对党普遍指控印人党使用执法工具、金钱收买、封官许愿等手段挖墙脚,并成功颠覆多个反对党政府。此外,许多印人党成员的“案底”也被逐渐撤销。更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15日独立日当天,古吉拉特邦政府假释11名犯罪分子。虽然他们均涉嫌在2002年古邦暴乱中轮奸妇女,但他们出狱时却受到印度教右翼分子英雄般的欢迎。本简报注意到,面对印人党政府的“执法攻势”,各反对党仍有较强抵抗力。一方面,被各地方政府掌控的邦警察等地方执法、司法、民兵力量等仍牢牢控制地方局势。8月29日,西孟邦首席部长玛玛塔·班纳吉(Mamata Banerjee)公开威胁印人党政府称,若其扣押西孟邦警务人员,西孟邦将对ED、CBI、边境安全力量(BSF)、中央后备警察(CRPF)等采取法律措施。另一方面,人民主权仍是印政权生成的基础。印人民普遍厌恶腐败分子,对遭到调查者不抱同情,但印人党肆意操弄中央独立机构,大肆颠覆民选政府,这无疑严重威胁人民主权。各反对党针对印人党的火力也聚焦于其“调查+收买”的手段已威胁印民主制度的根基。
——综合摘编自《印刷报》《印度快报》《今日印度》
政策动态
【农业化肥】印欲统一全国化肥品牌和包装,公司名称仅占包装1/3,此恐损害企业品牌价值和多元市场
8月底,印中央政府宣布,为统一全国化肥品牌,今后不论化肥生产商是否为公有制企业,其化肥产品均统一使用“婆罗多”(Bharat)品牌和包装:所有化肥包装袋,不论是尿素或磷酸氢铵,还是钾肥或NPK复合肥,都将使用“婆罗多牌尿素”(Bharat Urea)、“婆罗多牌磷酸氢铵”(Bharat DAP)、“婆罗多牌钾肥”(Bharat MOP)和“婆罗多牌NPK”(Bharat NPK)等名称。除了统一品牌,商标也一律使用中央政府化肥补贴计划(PMBJP)的标识。化肥包装正面面积的三分之二,必须展示上述品牌和商标,而生产商名称和商标最多只能占包装正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规定覆盖所有化肥生产企业、国营交易实体(STE)、化肥营销实体(FME)。现阶段,印设定化肥销售价格上限,仅为生产成本的10%到20%,余下部分由政府补贴。印化学制品与化肥部部长称,该规定将减少化肥运输成本,可就近销售原产地化肥。工业界人士认为,政府旨在使社会了解政府大力补贴化肥。但反对派指出,此举实属莫迪政府自我推销,且有损生产厂商积极性。部分化肥生产企业指出,该规定将使行业品牌价值归零,严重打击企业生产动力。
——综合摘编自《印度教徒报》《商业标准》等
【高等教育】为发展综合性高等院校,印大学拨款委员会欲合并邻近高校、拓展单科高校、组合高教机构
9月2日,印大学拨款委员会(UGS)发布指导方针,为发展综合性高等院校,拟更好组合现有高等教育机构。这是2020年印国家教育政策(NEP)的一部分,强调建立大型综合性大学、学院、高教机构集群。方针列举三种发展综合性高校的路径。一是合并地理位置邻近的高教机构及单一学科高校,组建复合型高校集群。在第一阶段,各高校机构仍附属于所属大学,但需同步统筹合作院校资源,使学生获得多学科教育。在第二阶段,再逐渐将各机构合并为高校集群,使其获得独立的学位授予权;在第三阶段,上述学术机构经相关部门验收,将有望转升为研究型或教学型大学。二是将单一学科高校并入综合性高校。三是将单一学科高校发展为多学科、综合性高校。这要求现有高教机构做好准备,包括充实教学资源、提升研究能力,以满足综合性院校的建设需求。
——综合摘编自《印度快报》《印度教徒报》等
【信息安全】莫迪政府用间谍软件实施监控的“飞马案”仍在调查,印首席大法官批评当局不配合调查
2021年中旬以色列“飞马”间谍软件曝光,相关调查就此启动。8月底,印最高法院在处理“飞马”间谍软件案时,未在29部涉事手机中发现间谍软件,但其中有5部手机存在某种病毒。据悉,“飞马”软件的监控名单上包括一千多个印度号码,而同时莫迪政府则是该公司的客户之一。印度政府称其2017年购入该软件,仅用于监控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虽然最高院尚未发现政府滥用该软件的证据,但印最高院首席大法官罗摩纳称,政府仍拒绝配合调查。同一时期,推特的前安全主管披露,莫迪政府曾强迫推特公司雇佣政府特工,后者有权接触用户的敏感信息。报告指出,莫迪政府安插特工正值各地爆发大规模抗议,其政治意图可见一斑。
——综合摘编自TheWire网站、半岛电视台网站和《印度快报》等
社会动态
【传媒帝国】印富豪阿达尼欲收购知名媒体新德里电视台,或借资本与媒体操控舆论,影响印政治和经济
8月底印富豪高达姆·阿达尼(Gautam Shantilal Adani)以1370亿美元身价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富豪,仅次于特斯拉的马斯克和亚马逊的贝索斯。阿达尼长期经营天然气、煤炭和港口等业务,其身价暴涨与俄乌冲突以来能源价格高企直接相关。此外,阿达尼欲收购印知名媒体NDTV的消息也引发关注。阿达尼已成立阿达尼传媒网络集团,计划把NDTV并入此前收购的Quintillion数字商业新闻平台业务。该集团首席执行官表示,此次收购是“新传媒网络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为跨平台新时代媒体铺平道路的里程碑”。新德里电视台成立于1988年,是在印备受欢迎和信赖的英语新闻频道,其长期处在政治叉路口,以客观公正的报道赢得社会声誉。本简报认为,阿达尼此次收购新德里电视台的举动在印商界和传媒界颇为常见。此前,另外一位印度富豪安巴尼(Mukesh Ambani)就通过信实集团收购Network 18传媒有限公司。目前,安巴尼掌握CNN-IBN、CNBC-TV18、CNBC Awaaz、MoneyControl、CricketNext等十余家媒体机构,这使得信实集团成为印传媒行业的大玩家,并借助媒体大幅提升自身影响力。若阿达尼收购新德里电视台,印新闻业会进一步走向商品化、同质化,内容生产将更符合企业利益,而非真正关注社会公平正义。阿达尼曾采取极端手段对付报道其负面消息的记者,除诉讼、诽谤外,其还操弄警力恐吓记者。印富豪掌控的传媒帝国或将进一步恶化印舆论环境。
——摘编自《终点线新闻网》《卫报》
【芯片产业】印欲砸100亿美元加入全球芯片竞赛,而政策滞后、基建落后、人才溃泛或使其力不从心
莫迪政府推出100亿美元激励措施,吸引世界知名厂商赴印开办半导体制造厂,并投资相关产业。当前,印芯片需求量正以每年两倍的数量增长,到2030年半导体需求金额可达1100亿美元。从需求种类来看,与欧美不同,印主要需要不太先进的28-65纳米芯片,用于制造智能汽车、手机等产品。据悉,印已制定10年培养85000名芯片工程师的计划,并积极与英特尔、高通、英伟达、三星、富士康等企业合作。分析认为,印始终无法占据高技术制造业的一席之地,与其政策、基础设施等条件直接相关。专家认为,一方面,印加入全球芯片竞赛是追逐海市蜃楼。当前,印为第三方提供了大量低端芯片的设计服务,每年约有2万名工程师设计2000种低端芯片,未来的发展也应瞄准中端芯片。然而,巨额投入无法突显印优势,还恐增加其不确定性。因此,印应借助人口红利,发展对基建要求较低的芯片组装、测试、标记和封装业务,并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此外,印应投入资源培养芯片设计人才,而非芯片制造人才。不少印政治经济精英都认为,通过政府补贴、加强国际合作、加快人才培养等方式,印有潜力在该领域崭露头角。
——摘编自《印刷报》《财富》《日经新闻》
【社会稳定】全印涉仇恨言论案件数量七年内激增500%,立法真空、审理效率低下或为定罪率低主因
据印国际犯罪记录局统计,过去七年,由仇恨言论引发的案件量激增500%。此类案件2014年为323件,到2022年则达1804件。由于印未对仇恨言论管控直接立法,故无法对其定罪,仅可依据“涉及基于宗教、种族、出生地、居住地、语言的不同群体之间的敌意”提起诉讼。从案件综述来看,此类案件数在2020年达到峰值,2014年则最低,仅323例。从地方来看,案件登记数量最多的是泰米尔纳德邦,其次是北方邦、泰伦甘纳邦、阿萨姆邦和安得拉邦。从定罪率来看,超八成仇恨言论相关案件无法定罪,其中2016年定罪率最低,仅为15.3%;2020年定罪率最高,为20.4%。据悉,此类案件多由多方法庭审判,缺乏证据和审理流程缓慢是定罪率低下的主因。从案件种类来看,“发表或传播任何引起公众的反感和仇恨、仇恨或阶级间敌意的报告”类案件,从2017年的257件增长至2020年1527件,增长率约为17%。侮辱个人或社区宗教信仰的案件量过去四年始终保持在1800件左右,数量最多。评论认为,基于印当前的犯罪形势,围绕仇恨言论本身立法迫在眉睫,其将有效制止此类犯罪妨害社会稳定。
——摘编自《印度事实核查》
本期编辑:王若桐 陈安澜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79期 | 印在台海问题上绝口不提“一中”原则,意欲何为?

经报·72期|史无前例!iPhone 14自发布日起在中印同时开产

军报·8期|印海军要求实在奇葩,多国企业连续退出招标?

重磅 | 美权威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究竟怎么样?


重磅|张正阳:东西联动?印度也趁佩洛西竄台搞事情

  更多内容请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