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但是还有一些东西,明明看上去很不起眼,价格却十分高昂。
真正贵的东西可以有多么朴实无华?让我们看看知乎答主们的分享。

人工耳蜗

答主 @菠萝菠萝 分享了自己使用的人工耳蜗:
这是一台人工耳蜗。用手比了一下,方便大家感知一下它的大小。
您问这货多少钱?28.8 万。
所以大家要是在外面捡到这么一个耳蜗,一定捡起来交到最近的的服务台,或者交给最近的警察蜀黍~
毕竟,除了使用耳蜗的那个人,这货对别人而言没有任何用途。但对于丢耳蜗那个人而言,没有耳蜗他就完全听不见了。
蟹蟹大家~❤️❤️❤️
【温馨提示】不少网友提到那部《耳蜗》电影,我想说,电影的出发点是好的,促使社会了解人工耳蜗,关心耳蜗使用者,要点个赞!
但电影也存在一些误导性的内容,在此纠正一下:
1. 人工耳蜗和植入体不是唯一配对的,如果丢了实在找不回来,还是可以配一个新的外机,并不需要重新做手术~
2.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个微创手术,在耳后褶皱处做一个 3cm 的切口进行植入,其实睡一觉就做好了。并不是开颅手术,不是开颅手术,不是开颅手术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3. 然后,如果有人把耳蜗丢了,也请不要只顾着在地上找哈~耳蜗上有个磁铁的圆片,就是照片那个圆片,是个磁铁,八成是被吸在一切和铁有关的家具上了,例如公交车的铁杆,雨伞柄,甚至课桌腿上。所以多些发散思维,到处都摸摸看~
4. 有人私信问我,什么情况要做人工耳蜗。这个一般在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标准是,双侧听力特别是高频听力达到 90 分贝以上的话,助听器就不能再帮助患者听清声音,此时就需要人工耳蜗的介入了。
最后,感谢大家对人工耳蜗,对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关心和支持!我康复的很好,让我们一起加油!
光电倍增管

答主 @海伯利安 分享了一个价值 3000 美元的白炽灯:
一个大玻璃罩子+几根电线+一块电路板,猜猜多少钱?
粗看起来就像个普通白炽灯,其实是 20 英寸的光电倍增管,日本滨松公司生产,一口价 3000 美元,您爱买不买,反正全世界只有滨松能生产。
中微子探测实验离不开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它的作用是把极其微弱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当年日本的神冈实验升级成超级神冈实验,向日本滨松订购了 11000 多个这样的光电倍增管,用在超级神冈探测器上,仅仅是光电倍增管,就花了三千多万美元。就是这个实验:
超级神冈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挖在地底下的大池子,池子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光电倍增管,然后池子会注水,怎么检查光电倍增管呢?如上图所示,划船进去。
在 2001 年注水的时候发生一件「惨案」,有 7000 多个光电倍增管莫名其妙地爆炸了!花了这么多钱,一夜之间变成 7000 响的鞭炮了。
科学家们只能含泪又买了一批光电倍增管(滨松公司在偷笑),重建工作进行了 4 年,2006 年之后超级神冈恢复运行至今。
看起来毫不起眼,像白炽灯一样的 20 英寸光电倍增管,尽管贵,却是物有所值,是中微子探测的关键器件。
从神冈到超级神冈,光电倍增管帮助日本人获得了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次是 2002 年小柴昌俊因发现超新星中微子获奖,还有一次是 2015 年梶田隆章等人因发现中微子振荡获奖。
日本科学家正在计划把超级神冈升级为超级超级神冈,用于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和质子衰变,预计会使用更多的光电倍增管(滨松公司又在偷笑)。
小柴昌俊获得诺奖的时候,有一张照片是他抱着 20 英寸的光电倍增管在憨笑。
一大块玻璃

答主 @朱庇特不是宙斯 分享了苹果零售店的玻璃:
看到这些高大的玻璃了吗?
一片 20 万美元。
记得看过的一句话,「苹果店里最不值钱的,反而是货架上的商品」
有人问,为什么这么贵?
正常建筑设计中使用到的玻璃或者幕墙尺寸一般为 3m×1.5m 左右,因为涉及到运输、施工难度、维护、等问题,特别在运输这一环节,极易有损坏的危险。
所以苹果旗舰店动辄高 10m、15m 的玻璃的价格也非常人所能及。
2014 年 1 月,第五大道苹果旗舰店其中一块玻璃被铲雪机碰坏了,更换的费用高达 45 万美元。
再来欣赏下苹果的极致。
伊斯坦堡店,只用了四块玻璃,没有玻璃肋,但可承重。非常简洁美观,造价也是恐怖的。
一节课


答主 @鬼木知 分享了苹果零售店的玻璃:
想起还在读大学时,网上有个段子,说将每个学生大学所花的学费除以所上的课时,平均下来每上一节课自己就要花十五块钱左右。
当然,对于那些真正坚持去教室上课的人,肯定不是因为心疼这十五块钱才不翘课的;
同时对于那些除了最后一节老师划考试重点的课,其他课基本都见不到人的同学来说,浪费十五块钱换自己多睡一个小时实在太值了,毕竟楼下台球室都不止这个价格
但事实是,大学校园是一个基本遵从二八法则的地方,即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能充分利用学校里百分之八十的资源。
因此,对于那些长期旷课,将时间都泡在打游戏、睡懒觉的人来说,那一节课十五块的代价不过是将百分之二十的资源除以百分之八十的基数而得到的极小值,他们真正拒绝的,是同那百分之二十的人分享那百分之八十的资源的机会。
举个例子,要知道,学校里那些看似一抓一大把的博导,那些在课堂上讲课讲得让你想睡觉的教授们,一旦脱离学校,有的是公司愿意花几十上百万的年薪聘请他们当总工程师或高级技术顾问
作为公司,想要请到一位名校教授来开展一场三天的技术培训或项目调研,标配基本是头等舱加五星酒店,另外还有不下于五位数的报酬。
而这一切,若是你还在学校里,所需付出的代价往往不过是在下课后找到他们说一句:「老师你好,能不能麻烦您帮我看一个问题……」
不过大多数人总是要等到毕业工作后才真正了解大学校园所拥有的极大便利和价值。都说当代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生不懂主动提问,所以才会造成这种资源浪费。
但我并不很认同这种看法,就我亲身感受而言,那些刚入职的应届生,别说有多爱思考、多爱向人请教问题了。
而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因为工作后他们会发现这里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可供自己参考,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想去尝试才能有所进展,于是那种「学生心态」会让他们主动去找有经验的人请教。
但职场和学校是不同的,在这里,没人有义务一定要回答你的问题,别人辛苦尝试和多次失败才总结出的经验和技能,更不可能仅仅因为你一句「拜托」和「谢谢」就免费传授给你。
于是更多时候你所得到的回复不过是「这个书上有,你自己去翻翻看」、「这些数据属于技术机密,我不方便透露」、「这里面的理论太多太难了,你不需要懂,只有明白如何操作就行」……
因此,如果你已经步入职场,我首先建议你放下「求学者」的身份,努力将自己变为一个「参与者」,只有当自己通过自学后拥有一定的见识,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才有可能让别人向你透露更为核心的知识;
如果你还是在校大学生,那就去多泡图书馆、多跑实验室、多找优秀的学长求取经验,迟早你会发现,十五块钱一节课的代价,实在太值了!
题图来源:《西红市首富》
知乎热门文章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回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