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语
「校园记」是由今日今时正于哥大求学的在校生为读者们分享 - 校园内外的学生声音,趣闻轶事,无论轻松诙谐,亦或嬉笑怒骂。
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是美国最古老、最著名的本科课程之一,旨在为每一位哥大学子提供西方文明的通识教育,并将从中习得的价值观内化为人格、诚信、荣耀与尊重。
今年正值哥大核心课程诞生100周年。本期校园记中,哥大全球中国联接(Global China Connection)挑选了核心课程中最具代表的三门课进行介绍,分别是文学与人文、当代文明、大学写作,并邀请了数位哥大本科生谈谈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本文经哥大GCCWeChat ID: gcccolumbia)授权转发,文章有删减,原文请点击《GCC“走进哥大”系列首发 | 哥大核心课程》。我们欢迎与本栏目主题相符的任何形式的原创作品投稿,投稿及作者信息请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Literature Humanities
文学与人文
Literature Humanities(简称Lit Hum旨在提高学生对近三千年来形成的西方思想文学和哲学发展主线的理解。
Lit Hum不仅仅是对经典名著的思索,还鼓励学生成为对经典文学带有批判性思维的读者。为什么前几代人会如此重视这些作品?我们和作者在哪些方面有思想碰撞?这些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我们从阅读中获得了什么?这些问题只是Lit Hum能带给我们思考的冰山一角。
学生不应指望Lit Hum教他们这些书籍的内容。相反,它要求学生加入小组,和同学一起提出问题和讨论答案。Lit Hum希望学生能够回归这些经典书籍,发现它们的美,以及通过阅读,让学生对生活提出更深刻的疑问。
部分Literature Humanities书籍
《伊利亚德》荷马
《埃涅阿斯纪》维吉尔
《忏悔录》奥古斯丁
《创世纪》
《神曲》但丁

《到灯塔去》弗吉尼亚·伍尔芙
// Jerry Shi
哥伦比亚学院2020届经济数学专业
一年的课上下来接触了不同时间段的西方文学,阅读了很多名著,收获还是很大的。主要是学会了快速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书是希罗多德的《历史》,这本书是历史学的鼻祖,作为原来想主修历史的我对这本书是敬仰有加。
我的教授Dames是哥大英语系系主任,估计是Lit Hum最好的教授之一了。因为他自己研究British Victorian Literature,而且又对希腊语和古希腊文学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所以两个学期每节课都感觉能够学到很多新东西。他为人也很好,乐于帮助学生,只要花时间去他的Office Hour,和他的对话就能收获很多。
最有趣的论文题目是挑Lit Hum一本书中的某个小角色,写一篇五页的essay。这个论文题目比较特别,而且仔细钻研那些书中不起眼的小人物对整个情节进程的影响就能发现许多非常有意思的论点。
总之,只要Lit Hum上肯花时间读书,一定能提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 Peter Wang
哥伦比亚学院2021届哲学专业
虽然有时候Lit Hum中的书籍看起来未免显得古旧,但其实这些书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人类如今的文明。
Lit Hum课堂的小班设置可谓是有利亦有弊。一方面,小班教学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在学习与思考上得到更私人化的建议。比如说,我和我第二学期的Lit Hum老师就成了好朋友,平常甚至会去他的办公室讨论一些课堂之外的内容,从虚构性写作到哲学,着实令我受益良多。
另一方面,小的课堂意味着Lit Hum这门课需要大量的教师资源。但由于高水平(教授级别的)教师的数量着实有限,哥大并不能保证给每个班都配备一名优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老师。
比如说,我第一学期的老师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对学生的发言做过任何comment,也没有通过其它方式加深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导致我们对所读书籍的思考还停留在原来的粗浅水平。这样的弊端也就意味着,如果学弟学妹想真的从Lit Hum中有所收获的话,找一个好的教师也是很重要的。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
当代文明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成立于1919年,是哥大核心课程的最早的一门课。
它的中心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一系列与政治、社会、道德和宗教相关的问题。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成为积极和有社会责任的公民。
虽然每年的书籍时不时有变动,但一成不变的是这些书籍的历史意义、贯穿整年课程的核心思想,以及通过阅读引发的深入探讨。

部分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书籍
《理想国》柏拉图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康德
《富国论》亚当·斯密
《古兰经》
《马恩文选》卡尔·马克思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与基础》卢梭
// Renbo Tu
哥伦比亚学院2020届计算机科学专业
我在当代文明这节课上的收获主要有三方面:
  1. 接触了从古希腊到现代众多思想家的精华内容
  2. 在短时间内阅读、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
  3. 分析一套理论的方法,以及自身对于这些观点的接受或拒绝
在前两点上大家的收获可能都很类似,但是每个人对这门课体验的不同就是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在思想上的改变也不同。在我21个同学的课上,大家可能来自十几个不同的专业,所以在讨论问题中大家不同的切入点也非常有意思。
我的教授是哥大新闻学院的历史老师,有着几十年教学经验。尽管如此,他的思想却不保守 - 在学期末的时候,他与我们每个人单独进行了关于课程内容的讨论:他咨询了我们对于不同阅读的理解以及意见,并且在每年都对于课程大纲进行适当的修改。
当代文明不是一门一成不变的课程,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之后能在生活中应用到所学的内容。
// Jerry Lin
工程学院2020届计算机科学专业
我对当代文明这门课的感觉是又爱又恨。爱呢,是因为通过阅读,我的人生观和阅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恨呢,是因为阅读量太重,每天的睡眠时间因为这门课缩短了两个小时。如果问我这门课值不值得上,我会毫不犹豫给出肯定的答案,它不仅给予我们一次和西方思想家对话的宝贵机会,同时也能使人在当今信息高速泛滥的生活中喘一口气,让人静下心思考人生、社会、责任。
当代文明上下两个学期的主题各不相同,第一个学期的书单主要围绕“正义”“自由”“道德”“信仰”和“政治”等话题展开。
下学期的中心是“Enlightenment”,中文可以翻译成“启蒙运动”,来自康德发表的短文《What is enlightenment?》。在这一学期里,关于“道德”“思想解放”“平等与压迫”等讨论占了上风。
我写的印象最深的一篇论文是结合John Stuart Mill对启蒙运动的理解,以及他提出的“多数暴政”来解释18世纪女权主义背后的问题根源。通过阅读这学期的书籍也让我意识到,人一定要在各种情况下要有独立的决策能力,不能盲目的信任外界信息,否则会间接让整个社会失去思考能力,从而导致扭曲的社会环境。
我的授课老师是一个Swarthmore毕业的神学教授,他虽然看上去很平易近人,但是评分上是一点不留情面,也是当代文明带来的难点之一。如果有什么不足的话,我觉得就是课程形式略显单调,不过总体来说非常推荐大家来上这门课。
University Writing
大学写作
University Writing旨在帮助本科生阅读和撰写论文,从而帮助学生在学术界有更好的沟通能力。
该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研究、合作和修订能力。通过撰写通常从3到10页的多篇论文草稿,学生将了解如何开始写作,如何完善他们的想法以及如何修改论文。
该课程没有将写作视为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把写作定义为可以终生实践和发展的技能。
// Julia Liao
工程学院2021届地球与环境工程专业
我在的班级是国际学生大学写作(University Writing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我记得当时学校是用托福成绩来筛选申请者的,所以托福离满分有一定距离的我成功进入了这个班(苦笑)。
这个班所分析的问题侧重点是我所期待的,从学习"struggles of biracial speakers"(编者译:双语者的挣扎) 到 "ideological division that exists over modern U.S. lexicography"(编者译:现代美国词典编纂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分歧) 再到 "plagiarism, copyright, inspir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rtistic appropriation (or theft)" 编者译:剽窃、版权、灵感、知识产权、艺术挪用或盗窃)等等,我深入分析了挺多我之前很少接触的话题。
我觉得这个班级更有意思的地方其实在于班上的同学,当时班里的同学来自中国、印度、尼日利亚、埃及、德国等等,大家带着不同的社会经历和宗教背景来探讨对于美国社会问题的困惑、提出与自己背景文化的冲突、并且相互换位思考去理解对方,所以一学期下来,我还从同学身上吸收了很多关于其他国家的见解。
结语 
哥大对多元性的重视深刻体现在了学院的多样化,学生的多样化,以及课程的多样化。只有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才能够了解到每一个人不同的见解,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核心课程的设立正是为了给急于求职和融入社会的我们提供一片难能可贵的思想的净土。在这里我们可以让思想飞扬,让思维碰撞。
有人说,这个世界就好比一本书,而哥大的使命就是让我们不要止步于自己的篇章,而是去了解文明与政治的起源,宗教和信仰的根基,去走向远方。
虽然有时我们会对大量的阅读感到头大,会去羡慕其他学校的学生加大马力地学着专业课,但是哥大想要培养的不是管中窥豹的偏才,而是能够做到融会贯通的新一代领袖。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