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最近丁香的一系列账号都被夹了,非常诧异,好在现在已经复原了。扫了一眼丁香园、丁香医生最近发的内容,也没看出有潜在敏感性——如果你要是告诉我丁香妈妈那些号能有敏感内容,那我甘拜下风。

更让我惊讶(或许不该惊讶)是很多人对丁香被夹拍手称快。我不太理解这些人是什么诡异心理。别的不说,丁香几年前曝光权健,促使后者被查处,因此免于受害或是免于继续受害的人有多少?说是成百上千不夸张吧?以种种莫须有攻击丁香的人,对社会又曾有多大贡献?
抛开那些乱扣帽子的,我还真没看到有谁在事实层面上指出丁香的哪些内容有错。一些人对丁香的盈利性质颇有微词,可是别人就必须为爱发电吗?盈利本身不是贬义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可。网上那么多靠制造假消息骗钱的,还有夸大其词带(假)货的,哪个是非盈利了?怎么提供正经内容输出反倒必须是分文不取?
无论对丁香的运作模式有什么看法,我觉得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丁香这样能持续输出高质量科学信息的平台在简中世界非常少,这才是中文互联网的遗憾。
我的个人公众号写了两年半多,期间也有幸为包括丁香在内的科普平台写过一些文章。而在这些过程中,愈发感受到丁香这类大型科普平台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这些大型平台才能做到高质量内容的持续输出。
写一篇质量过关的科普文章并不容易。从选题,到信息查证,再到如何将内容有机组合,成文做到非专业人士也能读个明白,这既有一个不低的知识门槛(这两天黑丁香的大V们,不是我小瞧了你们,就你们那点知识水平,丁香上的文章你们还真写不出来),也是一个耗脑子耗时间的过程。
个人写科普,不太可能做到维持内容高质量的同时,保障持续输出。因为如果要保质量,每一个科普耗时都不少,个人精力时间总归有限,怎么可能做到持续?只有是平台性质,像丁香这样,不是一个人,而是群策群力地做,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做到高输出。
丁香这样能做到高质量内容持续输出的平台,也保证了实时性。这对科普辟谣非常关键。一些不实信息的传播极具“轰动性”,可能某一天,点开朋友圈或微博,大家都在转一篇营销号的文章。针对这些内容辟谣,时效性非常关键,晚几天再出辟谣文章,很可能就没那么多人会注意到。可是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不实信息可以信口开河,辟谣却要查证核实。
去看丁香的几个号,每天都是有不错的信息输出的。有些可能是综合资讯,比如疫情期间的每日感染病例分布。有的是相对专业一些的学术内容,比如医学前沿的进展,还有一些是针对大众关心话题的科普。要做到这个程度,只能是一个大平台。

也正因为做到这种了持续输出高质量信息,丁香成了很多人获取科学信息的重要途径。一些人说丁香为了拉流量搞噱头。可能有些文章的标题是过于看重“引人注目”了点,但在实质内容上丁香有明显错误的不说绝对没有,至少是极为罕见了。如果是准确的信息,那么丁香这样有广大的受众,流量大难道不是好事吗?我们担心的应该是网上动不动一个造谣文章十万加,而不是一个提供靠谱科学信息的平台粉丝太多吧?
这里不得不提的另一点是丁香聚焦的医学内容恰好也是最切合大部分人实际需求的。

很多东西都值得科普,比如这几年夏天都非常热,我们还经常有一年比一年热的感受。那么像这是否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有哪些可行的应对措施,这些都会是很多人想了解的科学问题,也是很好的科普题材。但相比之下,一些医学健康问题,会更贴近个人,也更实用。比如家里老人要买保健品,到底有没有用?个人要不要补充维生素,如果要,那么多种维生素该买哪个?感冒了吃什么药有用?
丁香的定位,恰好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得到靠谱实用的医学信息的简易通道。国内有很多科普平台我很喜欢,比如果壳的物种日历、吃货研究所,做视频的柴知道,专注地理风光的星球研究所等等。但这些如果让我推荐,我只能说从长见识的角度非常好,从实用的角度,还真的得推荐丁香。
当丁香突然说不了话的时候,放眼望去,另外又有哪个平台在简中环境里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实用医学信息呢?
那么多人对丁香偶尔一两句话可能过于绝对而指手画脚,对那些常年散布虚假信息,除了打赏的账号没一句真话的无良自媒体毫无异议只能说,我们对好人太严苛,对恶人太宽容。
如果觉得此文还算靠谱,那么订阅一下这个公众号,转发分享
也可以在clubhouse(@yebin_zhou)或微博(@生物狗Y博)上找到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