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源的个性签名是:“有情怀又务实的梦想家。”
文| 铅笔道 记者 代伟
导语
自大二始,刘文源陆续经历过4次创业。而第5次创业项目——小场景桌面式充电宝“Hi电”,是刘文源认为最游刃有余的那一个。“无论是企业经营管理、资源还是认知和激情。”刘文源觉得自己上了一个台阶。
有两件事情可作为佐证。一是“Hi电”在半年内搞定两轮融资:第一轮是去年12月身边朋友(2个基金4位个人)合投的天使轮,第二轮是今年4月光速中国领投的A轮。此外,刘文源透露,第三轮融资也即将完成。
二是上线不到一个月,“Hi电”200名BD人员已将1万台终端设备铺进2000余个商家,绿色醒目的充电设备已遍布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南京等5个城市。
注:全文未经创始人审阅,由铅笔道记者根据采访录音独立撰写,内容仅供参考。
向共享单车学习
创业大街拓荒者,中午12点,午餐高峰期。刘文源面前摆了一盘沙拉,但他好像没有什么食欲,而是专注于快速滑动、触击手机屏幕。
他握于掌间的手机通过一条绿色的线连接着充电宝。该充电宝即是他的创业产品:“Hi电”。
“Hi电”是这位90后男生的第5个创业项目。去年11月,在上一个校园O2O打印项目被卖掉后,他瞄向桌面式共享充电设备。
想法部分借鉴自共享单车。12月,刘文源一个人在办公室、咖啡厅、家里思来想去。他将当下火热的创业项目捋过一遍后,发现共享单车有三点值得借鉴:共享、所见即所得、用完即走。
他将其搬到共享充电,成立了“Hi电”,拟从小场景桌面式共享充电切入。拿着6个朋友(2个基金、4位个人)合投的天使轮,刘文源第5次踏上了创业路。
“创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刘文源一方面寻找供应链、考察市场环境;一方面招募团队,“有很多同济大学的学弟学妹,一招就来了”。
今年4月,产品上线。充电宝容量为20000mAh,并配备3个接口(MicroUSB、Lighting、Type-C)充电线。产品成本为100元,可供充电1500次。
铺进2000商家
产品上线后,刘文源开始在上海验证测试。他陆续将产品投入几十家店(主要是餐厅),每家店铺配备5台左右设备。结果“效果还不错”——每台设备每天使用频次为3~5次。
“Hi电”的使用频次为每台每天3次。
4月中旬,光速中国领投的A轮融资敲定。有了资本加持,团队开始在上海大面积BD、铺货。而产品量产的供应链来自一位自带资源的合伙人。
截至4月底,刘文源已线下招募200余位BD(自营),在上海餐厅等商家推广。关于与商家合作形式,他表示这属于商业机密,“媒体关注的也是竞争对手爱看的”。
“Hi电”现于2000余个商家(餐厅、酒吧等)铺设1万台充电设备,且以每天几千台的速度增加着。这些设备分布于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深圳5个城市,使用频次为每台每天3次,价格为每小时1元,无需押金。
据悉,“Hi电”于5月3日进入北京。北京地区现有自营BD 团队80~100人,铺设商家1000多家。刘文源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绿色图标在五环内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每一个图标代表一个配有“Hi电”充电设备的商家。
和BD一样速度凶猛的还有融资速度。在宣布完成A轮融资不到一周后,“Hi电”第三轮融资也即将完成。“目前我们只有C轮融资需求了。”刘文源笑道。
本轮融资将被用于设备研发、生产和团队扩张。刘文源打算今年陆续进入30个城市。
采访中途,刘文源不时拿出手机,低头摆弄。“这几天信息爆炸。” 他看起来很忙,但还是抽空发了条朋友圈:“我回来了,快满电了。精彩不断电,生活更嗨dian。”
这条朋友圈状态对应的是他在20分钟前发那条“很遗憾,我因没电退微信,用下Hi电扫码充电”。
编辑 赵芳馨校对 魏本源
 阅读完莫急走
我是本文作者代伟,关注内容创业、房产服务、本地生活。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k973336589。(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节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