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球图
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
位于章怀太子墓墓道西壁
1971年乾县唐章怀太子墓出土
在章怀太子墓墓道西壁绘有一幅举世瞩目的《马球图》。描绘了在远山和古树陪衬下的宫苑中,二十多球手争打马球的壮观场面,原图全长8.9,揭取时被分割为五幅。
《马球图》是一幅曾经震惊世界的壁画。打马球者均身着窄袖袍,头戴幞头,脚登黑靴,执缰挥杖,跃马扬鞭,围绕马球往返穿梭,各显绝技。这幅画成为我国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记录,也以其场面之宏伟,构图之绝妙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是《马球图》中最精彩的部分。图中五位骑手击球,场面人物虽然不多但竞争相当激烈,骑手穿两种不同颜色的服饰,有的扬起球杆准备击球,有的手握缰绳直奔马球,有的驰骋腾空,有的注目等候,各显绝技。尤其是骑枣红马的第一人最为有趣,他手持月牙鞠杖,侧身后看,作反身击球状,马球似乎正在他身后的空中飞旋。这种高难动作,不正是唐诗中牵缰绝尾施新巧,背打星球一点飞。的完美呈现吗?
马球原称波罗球(Polo),是古代一种极富娱乐性的体育运动。起源于波斯(即今伊朗),隋唐前后,从波斯经由西域传入我国。唐人称此为打毬,或击鞠,唐太宗李世民是马球运动的最先倡导者,首先在宫廷和贵族阶层中形成风尚,接着在社会上也广泛流传,历宋、元而不衰,至明代末期才逐渐退出中国的竞技舞台。
这幅沉睡地下一千三百年的《马球图》,经发掘面世后,因其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引起海内外的关注。一直以来,击鞠这一终唐之世极为兴盛的体育活动,因缺乏实物资料,而文献记载义过于简略、零乱,始终扑朔迷离。《马球图》的重新问世,不仅成为我国马球运动最早的记录,而且可以使我们直观、形象地领略马球运动的场面和风貌,同时也印证和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