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豆瓣“极简生活”小组丨
由豆瓣用户@北山北北 授权发布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自打记事起,奶奶过着极简单的生活。
爷爷在父亲还幼小时就被牛角顶到过世了。奶奶一生抚育子女八个。大的带小的,过着极苦的生活,却也都过来了。
子女们各自成家,子女的子女们又有了新的一代,四世同堂。奶奶活到87岁,在1997年离开。她在世时,每年春节都格外热闹,老老小小一大家子人聚齐,不下一百号人。
奶奶在的时候,有时我们去找她玩,有时她来找我们玩。有点别人送的好吃的,都不忘分些给我们解馋。
她住在五伯家。乡下老式的一长间。后间朝北,是厨房和餐厅。一个柴火灶,一张四方桌,一个水缸,一个洗脸架,一个洗脸盆,一个洗脚盆。几双筷子,几口碗,加铲子勺子。前间朝南,是卧室。一张床,一个衣箱,一张长桌,一把椅子,一面镜子,梳子发绳和发夹。一个烤火炉。一个马桶。一根拐杖。再无多的东西。
她每天起早,总是坐在镜子前细致地梳理头发,然后盘成发髻。有掉的发丝也不扔,都卷起来在抽屉放好。衣服是老式的盘扣棉服。薄的白色,厚些的藏青色。再无多的颜色。鞋子永远是黑面的老布鞋。天冷时,也就多了层加棉的。再多一顶黑色的丝绒寿帽。
她的一日三餐,也是简简单单。两菜一饭。我们偶有好吃的,母亲总会让我们篮子装一盘给她送去。看到她生火,我们就坐灶下给她烧柴。看她吃完收拾完再走。
她是虔诚的基督徒。母亲说年轻时,村里没有教堂,她走路几小时都要去做祷告的。平时则很少出门,大多时候都是坐在走廊上晒太阳。
记忆中的奶奶有特别地笑过吗?好像和她的话一样,也是极少的。她总是平和的像是无皴的远山。现在想来,又或许是因为人生的种种苦意都淡了又淡吧。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两年里,大概身体条件不再允许自己做饭。这才一家一户轮着给她送吃的。身子也是一群儿媳给擦洗。
她一生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简简单单。连着走了也是,没有给子女太多辛苦和负担。睡着睡着,到半夜,叫了声五伯,就再也没醒过来。
时隔多年,再次想起她。终于明白,像奶奶这样的,也算是善终了吧。平淡的生活,子女孝顺,活到高寿,未有过摔跤和疾病住院,只是安安静静地离开。何其幸运。
无论她曾经与儿媳们有过怎样的恩怨纠葛,也无论她曾经如何地重男轻女。想起木心先生的一句话: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人与人之间,无论关系是否亲密,缘深情浅,又或情深缘浅,都是注定好的。每一个遇到的人都会教给我们一些东西。所以,在时,多珍惜,不在时,放下亦不遗憾。足矣。
秋夜,雨骤风急,忆奶奶,问候她安好。感恩曾经如光般的温暖。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