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最近因其亿万富豪老公在失联6个月后终于有了新动向而频频上热搜,被网民关注。
01
近日,有网友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晒出了与著名主持人董卿一起工作的画面,
而48岁董卿的工作状态也罕见曝光,由此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在网友晒出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当天的董卿身着干练的一身黑衣,妆发精致气质斐然,整个人散发着精干和温柔
与网友合影的时候也是笑意盈盈,完全没有明星架子。
但进入工作状态时的董卿却表现出了非常高的专业性,只见她面对着电脑屏幕正专注地进行工作,身边则是了一圈的打光灯和工作人员。
从现场环境来看,打光灯也非常刺眼,不过,董卿以超高的职业素养完全不受影响,全身心投入到采访之中。
而与其一同工作的网友还在配文中说道,董卿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真和温柔,尤其明显。
即便只是录制了《朗读者》的一小段,但从画面,脚本等各个环节,董卿都亲力亲为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一小段节目就录制了一整天。
董卿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即便是家喻户晓的国民主持人,但董卿在舞台之上表现出的才华,在舞台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低调,也一直被大众所认可。
特别是《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两档节目,董卿更是完美诠释腹有诗书气自华。
02
1973年,董卿出生在上海。
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母亲则是同校物理系的高材生。成长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董卿从小便被耳提面命地教导:读书要刻苦,做事要认真。
孩童时代的董卿极少有机会和同伴外出,因为每到周末或假期时,母亲都会列出一张书单。
她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名列其中的书,还要将读物中出现的成语抄写下来:
“我那时候甚至不知道成语是什么。爸爸说四个字的都叫成语,于是有一次我就把‘回维也纳’抄在了本子上,结果还挨了骂。”
在董卿上小学时,由于父亲工作调动,她随着家人离开上海到安徽生活。
新住处紧挨着学校,董爸爸便会在天不亮时将熟睡的女儿叫醒,“然后扔到操场上跑圈”。
如果不能在师生出操前跑完1000米,那她就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锻炼任务,“整个学校的人好像都看着你,感觉自己特傻”。
成长于父亲的严苛教育之下,董卿自认与快乐无缘。
在尚未成为合格的成年人之前,董卿与父亲的互动像极了一场单方输出的“战役”。即,爸爸说着,她听着,并且不能有任何的反驳。
父亲崇尚努力可以改变一切,于是便也如此要求董卿。
他不允许女儿打扮,甚至不喜欢她留长发、照镜子。因为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分散注意力的事情,“非常耽误读书学习”。
有一次,董卿的妈妈买了一块新布料,打算为女儿做一件新衣裳。正当母女二人兴高采烈地讨论如何裁剪时,父亲忽然用略显严肃的语气问:
“把旧衣服改一改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买新布料?”
“马铃薯再怎么打扮都是土豆”,在父亲的眼里,董卿就是那些无需包装的“小土豆”,与其花心思打扮自己,倒不如多读书充实心灵,若实在觉得枯燥,那可以去社会实践里找乐趣。
在大型励志节目《挑战不可能》上,一位父亲带着自己5岁的萌娃,现场默契合作,挑战“飞镖攀岩”。
不过,在攀岩过程中随着孩子逐渐攀向高处,危险系数也随之增加,令在场观众胆战心惊。
而就在挑战之后,这位父亲说“我希望我的女儿长大后,知道我为她做了一件事情”,一句话竟让评委董卿情难自控,现场痛哭。
董卿几度哽咽后,含泪述说,
“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对我非常非常严厉,我有一度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可是当我长大一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每一个父母都会倾尽所有去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我特别羡慕你们,将来会有很多特别美好的回忆”。
爸爸的教育,让董卿学会了坚持和忍耐,毕业后进入浙江电视台,两年后被东方卫视录取。
再到离开已经生活安逸、小有名气的上海,进入不知前途几何的央视。
经过十年的打拼,最终站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
那一刻,她彻底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我不知道有一天,我有了小孩以后,会不会用这种方式对他,我很害怕,因为我本能的觉得,我会,因为我认同了我父亲的这种方式,我现在觉得,他让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
03
站在舞台上,她永远是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状态。
无论是《主持人大赛》上对选手的点评温柔犀利,引经据典,字字珠玑,
还是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名著典故脱口而出,董卿的现场表现都堪称完美
董卿的完美表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若是没有大量的知识底蕴做支撑,根本不能有现场这样引经据典、娓娓道来的应变能力。
董卿曾说过:“主持人应该是文人而不是演员,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
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重要不是美貌,不是富有,不是聪明,也不是情商,而是知识和涵养。演员式的主持人固然能赚足名利,但却不是董卿的心愿。
她不想只是荧幕上装饰的花瓶,要做就要成为最亮眼的那一颗星。
2005年初次登上春晚舞台,董卿就成为央视不可或缺的主持之一。
作为央视的当家花旦,万人瞩目,事业如日中天,各种优质节目资源排着队的等她主持。
多年摸爬滚打,好不容易才刚刚坐稳央视一姐的董卿,却觉得自己的知识底蕴还不够,眼光应该放的更长远些。
2014年,董卿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决定:放下话筒,在事业高峰期急刹车离开,暂别央视赴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小编备注:另一说法是掩人耳目出国产子)
好不容易事业有成,却要主动退出,许多人都觉得她傻,父母朋友也都反对,但董卿却毫不动摇。
赴美留学的她按点上课,课余时间整日待在图书馆,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重拾中国古典名著与诗词。
她始终认为,做一个主持人,不仅要把节目主持好,更应该引导文化,传播精神内涵。
事实证明,她的决定和想法没有错。
董卿担任《朗读者》制作人的那两年,电视荧屏上最火的是明星遍地的综艺,是吵吵嚷嚷的选秀。
这个以读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类节目,根本没人看好。
没人看好,没人帮忙,整个节目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她一个人负责。
从开策划会,写方案,再汇报到频道、台编委会,再经过各级审查,立项,组建团队,寻找投资方与合作公司……这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
她如此回忆《朗读者》成立之初的艰难。

为了挑选合适搭舞台的材料,她曾经跪在演播厅的地板上,反复翻看铺了一大厅的建材,用手一遍遍擦拭。
快要开机录制的时候,从外国请来的灯光师和摄制团队却不愿意来了。然而,这个时候留给董卿团队的录制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
一个月,制作公司说连景都搭不好。
较着劲儿问:“怎么做不出来呢?是哪里不行?”
那段时间,董卿整日整夜不眠不休地待在机房里,硬是把问题挖出来,一个个解决了。
《朗读者》一经播出后,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一时间刷爆了各大社交网络,第一期节目就在豆瓣上拿下9.3的高分。
不少重量级嘉宾在演播室里掉眼泪,很多观众也情不自禁地落泪。
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不是背后有靠山,而是把自己活成一座靠山。
直到今天,董卿也仍然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
她说:“如果我几天不读书,会感觉像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人们所谓的成功和奇迹,追根溯源,不过都是脚踏实地的积累和努力。
每个人的人生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足够努力,才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利,才能引导生活向你所希望的方向行进。努力的人,终将活出自己的人生。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董卿?
“因为做每一件事情,她都会拼尽全力。这是人的底气,更是温情。”
END
大家都在看
用一个字总结2020年  5类热点
信源:横店兔网、栗子姐姐讲故事、哑巴文摘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聚焦于新闻热点、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