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备份号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文丨雷纳 • 齐特尔曼博士

>>Dr Rainer Zitelmann<<
译丨禅心云起 
7月14日,纪录片《柏林墙后的生活》于拉斯维加斯举办的“freedomfest”上首映,并荣获“观众选择短片奖”。约有2500名观众和350名演讲者参加了这次活动,包括参议员兰德 • 保罗、福布斯创始人史蒂夫 • 福布斯和传奇投资人吉姆 • 罗杰斯。
观众从这部片子中得知,东德公民需要排队等候12至17年,才能买到史上最烂汽车“特拉比”(Trabi),为了更快地得到这样一部车,人们选择从黑市上以新车价格购置一辆15年车龄的“特拉比”。对比之下,西德人当天就能从汽车经销商那里开着崭新的宝马、大众或奔驰离开。
史上最烂车是哪一款?——卫星轿车简史
听到这一“旧闻”,观众当中爆发出一阵笑声,但并不是这部记录片提供的唯一吸引人注意力的讯息。
一场“经济学演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一分为二:美英法占领的三个区合并成西德(“联邦德国”),苏占区成为东德(“民主德国”)。
一个民族被分割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政治体系,它们在未来45年并肩发展,成了冷战期间一场绝佳的“经济学演示”。
战后生活对全体德国人来说都是一场痛苦挣扎。在西德,几乎1/4的住房都成了废墟,价格腾踊、物资匮乏,经济更是遭到了灭顶之灾。
即使在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失败之后,许多西德人仍不相信市场经济会带来任何改善。不过,西德选民还是以微弱优势,支持路德维希•艾哈德引入自由市场的计划。
之后,西柏林以及西德其他地区实施市场经济,而东柏林和整个东德继续实行计划经济。两者也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后果:西德创造了经济复苏“奇迹”,给每个人都带来了更多财富和繁荣;而东德人生活水平则远低于他们的同胞,不仅经济发展程度较低,而且拥有更严重的污染。
环境污染和居住问题
反市场经济者常常宣称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对于利润的贪婪导致了环境恶化——然而事实表明, 这种说法完全是误导性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下的环境问题可要严重多了。
“特拉比”就是典型例子。东德以制造世界最差汽车而闻名。这部车有一架双循环发动机,使用油气混合物,就像一台老式割草机。我们现在可能觉得它们很有趣,但从车里面冒出来的蓝色烟雾,对于使用者和居民来说一点也不友好,这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
一个更大的问题是褐煤。这是最脏的煤,德国拥有大量这种煤。1988年,东德人未经过滤的烟囱污染了大气,导致每平方公里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是西德的10倍以上。另据统计,东德每单位GDP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是西德的三倍多。
1989年,东德主要河流当中几乎有一半是“生物学死亡”的,70%的河流不再被允许用于饮水。由于大量的氮、磷、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进入水体,近一半东德居民部分或全部时间得不到清洁的饮用水。
这里尘土飞扬、臭气熏天,生活在东德,对身体健康很危险。但人们不允许谈论这个问题。没人觉得自己有责任,这不是个人问题,这是国家责任。
很多人认为资本主义对环境的威胁更大,但事实上,废除了市场经济的东德,是全世界人均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饮用水并不是在东德居住的唯一问题。东德的房子看过去也是破破烂烂。
东德政府延续了纳粹统治时期实施的所谓“租金冻结”政策。低租金听起来不错,但另一面就是没钱对住宅进行维修和现代化改造。东德有10%的建筑完全无法居住,40%的公寓楼被列为严重损坏,许多未损坏公寓还有其他给人带来烦扰的问题。
西德几乎家家有浴室,只有2%的人不得不与邻居共用厕所。但在东德,有27%的人不得不与其他住户共用厕所,而这个厕所在他们自己的公寓外面。
1989年,东德65%的公寓依然用煤炉取暖。只有16%的东德人有电话,而在西德这个数字达到了99%。
修建柏林墙的原因
西德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之初,虽然一开始物价上涨,但很快就因为创造了大量消费品,各类物资充足,物价出现回落。而东德商品短缺现象十分常见,进口产品很难找到。当商店出售进口的香蕉或橙子时,人们不得不排长队,最后很多人不得不空手而归。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家决定——最终由消费者选择——生产什么。在计划经济中,政治家和公务员根据他们的计划决定生产什么。少数计划者而不是由数百万消费者和企业家来决定人民想要什么——不同的思维方式带来了两条发展路线。
1948年一个周日,西德经济部长艾哈德结束了价格管制,美国占领当局这天没在办公室,没法制止他。这催生了“德国经济奇迹”,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奇迹,而只是回归常识:让价格由市场而非政客来设定。
在接下来12年里,西德经济快速增长。商超里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住房得到极大改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在东德,情况不是这样,事情进展并不顺利,人们不愿意跟随政府的计划者,从而不得不受到各种强制。
日常生活问题促使东德许多年轻的、受过教育的、有才华的人迁到西德,这被称为“人才流失”。企业也在离开,带走了经理和技术工人。他们“用脚投票”,为了追求更好的机会,从东部国营体系迁到西部私营体系下生活。
到1961年,有超过250万人离开了东德,包括近100万工人。记住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几乎所有人都是从东部迁往西部,而不是反过来。所有这些移民中有50%的人年龄在25岁以下。
东德政府觉得必须做点什么。那么,他们做了什么呢?1961年8月,他们修建了隔离墙。东德政府称之为“反法西斯墙”,对外宣称是为了防止西方的法西斯分子进入,但事实上这是一堵把东德人困在里面的墙,由枪口对内的持枪士兵把守。
随着时间推移,东德的情况虽然略有改善,但总体上越来越落后于西德。计划没有发挥作用。通过对吸尘器和冰箱等“奢侈品”征收重税来补贴廉价生活必需品,使它们变得更难以负担。东德人可以购买的所谓奢侈品,并没有达到西德的标准。音响、电视和汽车的品质,都远不及在西德所能买到的。
不能忘记教训
今天,德国支持“社民主义”的人与东德那样的制度保持距离,表现得好像经济和政治可以任意地相互分离。但许多社民党人和其他左派人士(比如“绿党”)的经济处方,与他们的非民主同行非常相似——其共同特点就是对市场力量极不信任、对国家几乎无限信任。
仍然有一些人喜欢将资本主义现实与他们的理想社会理论进行比较。但这就像把你现实生活中的婚姻与展示完美爱情的浪漫小说进行比较一样不公平。公有制计划经济在纸面上看起来总是很好——除非那张纸是在历史书里面。
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重新统一为一个国家。今天,柏林墙只剩下了一小段,我们将其作为德国历史上这段可怕时期的提醒。
一旦围墙倒塌,人们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当企业不再由国家而是由私人创业者拥有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急剧上升。这表明了市场经济会带来繁荣,不仅对企业家或富人有利,对普通人也有好处。
限量签名版《经济学入门50讲》
欢迎扫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精·读·训·练·营,上新限时团购价299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