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 |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中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


未来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国际化不单单是企业的国际化,而是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的语言、资本、护照、教育等等在国际上有着更广的使用范围,这个过程是很长的,我们要加倍努力。


来源 |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 Y-Tron 授权



2020年9月29-30日,中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在海南省海口市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就“国际化的挑战与未来”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整理演讲全文:

当下外部环境变化非常快,国际化面临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国外谈论国际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人有意无意地被迫成为了民族主义者、民粹主义者甚至包括一定程度上的种族主义者,这些都不禁让人感叹人类对自然探索的进步突飞猛进,但对人类自身的社会却如此无能为力。

但是,我们对国际化也不用太担心。实际上,即便没有中美贸易争端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产业链已经在以很快的速度开始重构和升级了,只是现在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了。中国不是一个资本输出型的国家,特别是如今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很难有大面积真正地“走出去”,包括资本、技术、管理等等。我们需要为了获取一定市场、技术、原材料而“走出去”,但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在自己国家内投资更应该被鼓励,特别是中国有着如此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消费潜力。


当下有些概念是错误的、容易被混淆的。有些人说,中国资金充裕,所以一定要“走出去”进行投资,这种说法很容易产生误导作用,可能有一部分中国人富裕了,但是还有很多中国人并不富裕。有些时候我们被算法误导了。比如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全球第二了,可是GDP这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概念是有一定误导作用的,实际上我们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企业有机会、有责任在弥补这个差距的过程中贡献力量。

此外,还有一些在与国际接轨观念上的误导。比如贸易顺差比逆差好吗?人民币贬值还是升值好?个人储蓄多、国家外汇储备多好吗?中美贸易争端中谁受益了?过去几十年走过来,实际上中国在国际化中更多的是争取到一个勤劳、辛苦的工作机会,最大的受益方应该是美国,试想今天我们和美国调换一下,我们也外债很多、贸易逆差、全球投资,美国人到今天还是住全球最大的房子、开最大的汽车、消费最多的能源和最好的食物。


那么我们想,这个世界已经这么乱了,我们还需要国际化吗?对此也不必担心,如今国际化的主要争执起于某些国家出于一定政治目的发起的贸易争端,但企业并没有反对国际化和全球化。国际化是企业自身价值链、产业链发展的自然过程,产业化意味着效率提升、充分利用资源和使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这个阶段的“逆全球化”只是暂时的,国际化、产业链是不会简简单单消失的,各自封闭是不可能的,人类不会那么愚蠢,经济也不会那么萎缩,企业也不会那么无能。国际化的真正推动力来自于企业,就在最近,可口可乐在中国布局的第20个工厂在贵州动工建设,耐克、宝洁、星巴克、ADM粮食公司等很多企业在美国以外的经营比例都超过50%。我们要相信商业的力量,中国也最具发展潜力。


在一场危机来临之前,人类往往是容易忽视它,危机发生之后,又会过度的忧虑,从一开始不太认识情况到后来感觉过度害怕了,目前全球很大程度上都处于这个状况。危机所消灭的是本来就应该被消灭的东西,新冠肺炎疫情加速驱动了数字化、远程化、人工智能的生产和发展。比如远程会议,在确保工作效果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有利于民生的,未来中国的国际化和扩大内需成果主要表现在改善民生上,是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未来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国际化不单单是企业的国际化,而是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的语言、资本、护照、教育等等在国际上有着更广的使用范围,这个过程是很长的,我们要加倍努力。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