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好,我是魏春亮。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正在气头上的正义之士,估计要骂我在洗地了。但其实大可不必,我又不认识她,自干洗地也拿不到钱,我没有任何要为她洗地的理由。
不过,还是先给不知道咋回事的朋友科普一下贾浅浅是谁吧。
贾浅浅,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诗人,但她最受瞩目的身份,还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女儿。
8月17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公示2022年会员发展名单,拟发展会员994人。其中,贾浅浅也在拟发展会员名单中,引起网友争议,质疑中国作协的会员入选标准。
于是,贾浅浅的一些描写屎尿屁和三俗桥段的“诗歌”又被翻出来,引起大众铺天盖地的批判狂潮,甚至直接被骂上热搜。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觉得,把恶俗当有趣,把粗鄙当童真,
这都是什么玩意啊。
可本着谨慎的精神,我想确定这些诗到底是不是贾浅浅写的。不但搜到了,而且还搜到了“上游新闻”的报道,化名为江云天的诗人说贾浅浅肯定有诗才,入中国作协没问题,根本不需要提“贾平凹女儿”的身份;
而化名为谢星岳的作家甚至还还特别建议,有兴趣的读者、诗歌爱好者可以去把她的诗集《第一百个夜晚》《椰子里的内陆湖》等找来读一读,心里应该自有判断。
刚看到这个采访,我也跟很多人一样感到诧异,这些作家和诗人都这么舔了吗,不敢用真名是怕被喷被骂吗?
所以我就去搜贾浅浅的诗集,还真在微信阅读上找到了上文提到的《
椰子里的内陆湖
》。

读完了她的这本诗集,如果抛开网上人云亦云的成见和情绪,其实贾浅浅的诗,真的没那么不堪,或者说不是都那么不堪。
诚然,那几首流传很广的屎尿屁诗歌,格调确实不高,但她诗集里的大部分诗歌都不是那样的。她的诗歌水平到底如何,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绝不至于像网上骂得那么烂,有的还挺清新可读的,甚至有的句子很有灵气。
为方便大家理解,我摘录几首短诗,大家感受一下。
平心静气地读完,是不是觉得还不错?最起码是有诗意的,对吧?

你说这些诗有多高的造诣,倒也说不上,只是联想到在网络上群情激愤的情况下,相比之下,就没那么不堪。

不过,网络上,著名大作家的女儿只会写粗俗不堪的屎尿屁诗歌,这样的情节最吸睛,人们也乐于看到这样的故事,这一切也都在情理之中。

但是,像有些文章里说“
贾浅浅的高作,几乎全是这样的尿性,不是屎臭尿骚,就是肉欲堆陈
”,就有点罔顾事实了。最起码在诗集《
椰子里的内陆湖
》里,几乎找不到屎尿屁。

无论褒贬,都得承认事实,对不对?
在我看来,总的说来,贾浅浅流传甚广的几首屎尿屁的诗歌,确实如大家所说,不怎么样。但她的其他类的诗歌,水平还是有的,读起来也不至于说是污了耳目。
但像有些人说“
讥笑贾浅浅的诗不好,就像讥笑毕加索的画丑一样
”,倒也不必。虽然她的大部分诗歌不能算是臭脚,但也不必这样捧,不必这样抹黑毕加索。

02
我们还是得回答一个问题:
人们为什么不喜欢贾浅浅的屎尿屁诗歌?觉得这些诗歌不好,是大众没欣赏能力吗?
绝不是。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诗歌。中国古人说“诗言志”,有人说“志”是思想、抱负、志向,有人说是人的思想感情,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同意诗歌要表达的是超越于事物和语言本身的别种寄托。
而《毛诗序》有言: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也就是说,在心里是志,付诸语言就是诗。用普通言语表达不了的,就嗟叹,嗟叹还不够,就咏歌,咏歌还不够,就手舞足蹈。所以有人说,
诗歌是语言的舞蹈
,也就是说,诗歌的语言不是我们平常的语言,不用严格遵守我们平常语言的规范,比如贾浅浅的“
啜饮着瑞士8月小城的自由
”,就打破了平常语言的规范,很有诗意。

用这两个标准去看贾浅浅的屎尿屁诗歌,它们都只是集中在表达屎尿屁本身上,能从中榨取的“志”的部分十分稀少而可疑,也就是说它们几乎没有什么别种情怀和寄托可言。

而在形式上,贾浅浅的屎尿屁诗歌,语言粗鄙、直接、简单,没有弦外之音,没有回味的余韵,根本和诗不沾边。

那,是不是屎尿屁不是不能入诗?
也不是。

中国当代诗坛有一首著名的屎尿屁诗歌,《车过黄河》,是著名诗人伊沙的成名作:
列车正经过黄河
我正在厕所小便
我深知这不该
我应该坐在窗前
或站在车门旁边
左手叉腰
右手做眉檐
眺望像个伟人
至少像个诗人
想点河上的事情
或历史的陈账
那时人们都在眺望
我在厕所里
时间很长
现在这时间属于我
我等了一天一夜
只一泡尿功夫
黄河已经流远
这首诗歌发表于1988年,它用一泡十分轻佻的尿,化解了关于黄河千百年来的宏大叙事,亵渎了长期以来对“庞然大物”的神化,完成了对权威和崇高的瓦解,实现了对对“假、大、空”有力的讽刺。
这首诗“篇幅极小,句子极短,节奏感很强,嬉皮而有狠劲”(《齐人物论》评语),虽然后来伊沙写《致愚众》,为贾浅浅的屎尿屁诗歌辩护,但贾浅浅的诗歌却很难和伊沙的这首《车过黄河》相提并论的。
虽然这不是大众所熟知的那类诗,但这是诗之一种,是上世纪80年代诗歌创作的一种风潮。

03
但贾浅浅的争议,从来不不止局限于诗歌本身,甚至某种程度上和诗歌无关。它不是个文学事件,而是一个社会事件。

就像有人说的:我认为,网民不完全因这些屎尿屁与下流诗而愤懑,更多是对贾平凹的袒护而愤懑,对当今文坛出现不良“文二代”而愤懑,对社会存在的潜规则而愤懑。 
确实,为贾浅浅站台说话的,除了上文所说的伊沙,还有著名诗人西川、欧阳江河,以及著名评论家张清华、何言宏、李敬泽等,而且有些赞美还挺肉麻。
有人说,如果贾浅浅不是贾平凹的女儿,议论肯定没有这么多。但同样的,如果贾浅浅不是贾平凹的女儿,得到的资源肯定也没这么多。这两者很难分开得那么明晰。
但和周劼和王澄澄不同,贾浅浅在多大程度上仰仗了父亲贾平凹的资源,其实是很难说的。茹志鹃的女儿王安忆成为著名作家,老舍的儿子舒乙做了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刘震云的女儿刘雨霖做了导演,这里面肯定有后代的天赋和努力,但子女借了多少父辈的光,很难一眼看出来。
与其说这是新型的门阀圈子,倒不如说这是一种更为隐蔽的“文化再生产”。
周劼和王澄澄们,他们的父辈用钱和权去做代际的传递;而文二代们的父辈,则动用“文化资本”(比如各种人脉和机会)去惠及子女,并使后代们的所得更加合法化。手段不同,但在再次产生社会不平等上,殊途同归。

所以,是一个交通部门的职位,还是一本可以出版的诗集,对周劼和贾浅浅们来说,并无本质区别。哪个顺手、经济,就用哪个。

所以,纷纷扰扰讨论和讨伐了那么久,诗歌却是这件事情里最不重要的部分。
现在早已不是诗歌的时代,不是文学的时代,诗歌和文学,必须以夺人眼球的景观和奇观的形式,才能激起一点浪花,不知道这是诗歌和文学的悲哀,还是我们时代的悲哀。

—The End—
近期文章
更多好文
关注亮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