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找我来聊职业规划的小伙伴,真的是特别的多,感觉现在经济下行,大家都特别焦虑,生怕一步没走好后悔终生。

比如,有个小伙伴跑过来问我,他说自己现在在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分析的工作,但总感觉做的东西没什么差异化,现在互联网行业裁员这么严重,有没有什么好的方向可以转型呀?
再比如,有个四大的小伙伴也跑过来问我,现在四大做审计,感觉又累又没有价值,四大审计的含金量也在逐步下降,特别是经济不好的时候,审计服务真的抠预算抠的特别狠,真的不知道后面还可以做什么?
我倒觉得,这两个小伙伴的背景,如果揉一揉,说不定真的会有奇效,现在的招聘市场越来越卷,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也需要形成差异化,换句话说,就是复合型人才。
如果做数据分析的小伙伴,懂商业和财务知识,如果四大审计的小伙伴,懂数据分析的知识,至少在求职上面,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那有没有什么岗位,最近开始逐渐热起来了,而且正好要的是既懂商业,又懂财务,还懂数据的呢?
说实话,还真有,不知道小伙伴们发现没有,最近这段时期,招聘软件上,经营分析岗位的需求好像越来越多了。

什么是经营分析师呢?

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企业和个人对未来的信心不足,因此都会选择节衣缩食,在这种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企业对于精细化运营的管理要求,也从用户增长,流量运营,逐步转变为经营分析和财务分析。
而背后的核心原因,便是从保增长,转变为保利润。
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在C端红利逐步消失后,无论是大厂还是二线企业,都在努力寻求降本增效,就这导致其一方面在裁员,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的经营分析岗位,却慢慢多了起来。
那到底什么是经营分析师呢?
简单来说,经营分析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岗位。
对上,服务企业治理层高管,通过绩效管理指标体系,驱动管理层更好的干活(通过马鞭让马儿跑起来)。
对下,服务企业管理层,通过经营监控指标和专项分析,发现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异常,以便更好的实现降本增效(如何用马鞭让马跑的更快)。
当然, 从具体的岗位分工来说,经营分析师的角色,在财务部门和业务架构下都会存在,做的工作也有些相似性。
比如字节跳动、美团等公司,业务架构下的经营分析师会更偏重业务数据的分析,在某些指标上分析得更深入,也更贴近业务GMV,take rate方面的分析。
而财务部门的财务BP或者经营分析师(名称不同,但内容相似),会分析整个公司层面的经营利润,在做成本动因探索的时候,会跟业务部门的经营分析师交流,从而确定业务动因。
多说一句,现在经营分析现在已经变成很多公司的核心独立部门了
有的创业公司在职位设置上更加简单,业务部门没有设置经营分析师的岗位,那么财务部门的财务BP就会处理这个业务线的经营分析工作。
特别是当我们查阅了相关招聘软件后,我们发现,经营分析师的平均薪水高于数据分析师,比如下面这个招聘需求,经营分析师的薪资就在30k-60k之间。
而且,经营分析师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前景都会比数据分析师更具有差异化,也更加符合当前市场上的需求。
因此,经营分析师,可能会是下一个数据分析的风口。
以下我分别选了两个来自于360数科和字节跳动的经营分析岗位。给大家一一分析。
大家会说:
空白是故意挑选薪资最高的放上来吧。
答:不是的,大家可以直接在拉勾搜索经营分析这个关键字。
基本上起薪都是比数据分析师要高出很多的~而这张图是我今天也就是2022.8.12 15:59截图的,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方式去拉勾边搜索边看我下面的文章,这样就比较客观。

经营分析师平时做那些工作呢?

要说经营分析师平时都在做什么工作,我们不妨从经营分析师的岗位职能入手,看看工作职能包括哪些内容,其与数据分析师又有什么异同。
(1)搭建经营监控指标体系
  JD截图:
从岗位职责第一部分可以看出,这个岗位需要搭建经营监控指标体系,用于监控业务和绩效目标拆解。
为什么要构建经营监控指标呢?比如,我们想要判断业务是否在增长,那么可以使用用户规模、GMV(平台交易总额)等指标,当然这些指标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因素拆解。构建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决策判断。当这些过程指标完成的时候,我们就能判断出来业务是在增长的。
业务如果有恶化的情况,能通过指标提前发现。比如,当平台的下单转化率下降了,我们就及时去追溯原因,发现是新的页面设计不符合用户的购买习惯,然后对其做出调整,在GMV受到影响之前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
进一步的,这些指标可以用于绩效管理,分清部门责任。如果负责转化率指标的A部门没有改进动作,导致最后的GMV下降,那么就可以根据奖惩措施追责。通过绩效管理,将部门权责变得清晰,保证了管理层落实战略目标的时候,能够上下一心、力出一孔。
(2)日常报表体系需求转化与落地
     JD截图:
我们再来看岗位职责的第二部分,也就是日常报表体系需求转化与落地。搭建完指标体系后,就是如何取数、如何进行监控的问题。
日报一般是通过BI系统推送数据到管理驾驶舱,供管理层随时查看数据。上面会有GMV、用户规模这些关键指标。在这个工作流程里,需要经营分析师跟数据、产品、研发的同学配合,确定报表体系如何有效落地。
在互联网公司,日级滚动数据的量非常大,手工作业是无法完成的,只能通过系统去实现数据推送。在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老板们是以数据为导向的决策,数据治理的起步比较早,数据基建比较完善,为日级数据的监测提供了有利土壤。
周报和月报可以选择管理驾驶舱,也可以用经营分析会议的方式进行呈现。有的公司是每月一次经营分析会议,有的是双周频率,还有双月频率,各家公司都有差异,要看业务需求。往往在业务发展初期,变化快,需要更高频的经营分析会议,调整经营决策和监控实施效果。
(3)企业经营&数据专题分析
     JD截图:
在职责三的描述里,提到了数据专题分析。在经营分析会议中,除了日常数据的监控和问题讨论之外,还会有专项分析。
比如游戏公司,一款游戏从研发、调优,到上线、获客,大部分成本产生在项目初期,而收入是在游戏上线后逐步发生的。如何衡量一个项目的优劣,要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ROI和成本收回速度。这种项目制的风险点就在于,成本是先投入的,而收入是后置的。在项目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围绕着DAU、ARUP值等核心指标做监控和专项分析,并输出给业务方决策建议,比如何时能做到盈亏平衡、如何更迅速的盈利等。
再比如,假设企业有个临时决定,要考虑把上海的厂房搬到苏州,原因是苏州政府为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给了免房租的优惠政策。但是如果搬迁,也会产生搬迁费用、人员离职赔偿、原厂房租赁合同未到期的违约金等成本。所以,怎么判断哪种方案最优,就需要经营分析师从成本、可行性的角度考虑两个方案的差别。
这些专题分析通常是围绕着某个具体问题展开。如何解决问题,并有效落地,将结果传递给管理层,考验的是一个分析师的综合素质。
当然了,不同公司对于经营分析师工作的描述会有些差别,除了上述工作外,也还会涉及到预算目标拆解、行业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如下图两个岗位的要求。
     JD截图:
什么背景适合做经营分析师呢?
小伙伴们看到这里,是否感觉蠢蠢欲动呢?说实话,相比于传统的数据分析师,因为经营分析师既要懂商业,又要懂财务,还要懂如何使用数据工具,确实在差异化上更具优势,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护城河。
我相信不少小伙伴会问,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经营分析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1)工具和知识的要求(初阶)

关于数据处理工具的要求,每个岗位不同,如下图两个岗位的对比。
一般来讲,经营分析师掌握Excel、PPT、SQL、Tableau(或者Power BI)就够了。其中,SQL用于数据库查询。然后,Tableau(或者Power BI)这些BI工具,用于接下来的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不管是对于财务岗位,还是其他背景的同学,这些软件的学习难度并不高。
当然,还有些偏数据方面的经营分析师岗位,名字也是经营分析师,但是要求需要掌握更多的数据处理软件,如下图。这类岗位,由于对软件使用有更高的要求,更适合从数据分析转岗过去的同学。
在软件技能之外,需要懂一些财务知识。因为经营分析师分析的内容,无论业务指标还是财务指标,最终大多数都会影响经营损益。而且,经营分析师的工作,除了跟业务部门打交道,还会跟财务、内控等组织有配合。所以,懂得财务语言,会对分析工作有更完整的认知。

(2)懂业务为什么重要(进阶)

你能看到在绝大多数经营分析师的岗位招聘上,都会要求“懂业务”。为什么“懂业务”这么重要?从经营分析师的角色定位出发,是要支持业务、监督业务的。如果不了解业务,那分析的内容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了解业务的最好方法是什么?个人感觉是多去业务部门刷刷存在感。
通过聊天,能知道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业务同学关心的是什么事情。在互联网公司,当有多个部门在做经营分析的时候,就能看到特别“热闹”的景象,每个部门都去业务部门刷存在感,然后拼命加班做出报告,争相给业务leader汇报。因为如果汇报晚了,报告就没有用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部门的报告做好了,但是赶上了周末,部门领导还想检查一下,就没有发给业务leader。结果下周的时候,商业分析部门做了一个相似度特别高的报告,抢先呈现了出来。结果我们那份报告就没有汇报的价值了。
这就是“内卷”,只不过大厂的领导们都不觉得是“内卷”,而是“不设边界”。就像“裁员”和“优化”,美其名曰“拥抱变化”。
除了刷存在感,还可以做些行业研究、公司分析。这样对整个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能有个宏观的认识。
可以先看一下行业规模和趋势,这个决定了公司发展的上限。
再了解产业链和公司所处的位置。比如,为什么有些公司要做纵向并购,也许是为了提高供应链上的话语权,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当看到产业链的全貌时,你可能会对公司业务的发力点有全新的认识。
了解市场中的主要竞对公司有哪些,他们的业务模式是怎样的,进而判断自己公司的机会点。如果你的竞对公司瞄准了一、二线城市的用户,那么在下沉市场可能还有潜在的进入机会。拼多多、蜜雪冰城等等品牌的成功,也印证了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

(3)广度和深度(高阶)

前面也讲了,你需要具备从上至下对业务的广泛理解,也需要在业务一线刷存在感,培养对业务深度的理解。本质上,还是因为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结果是不同的。
如果你只是一个产品线的经营分析师,那么你只会关注这个产品的经营情况。但如果你是集团层面的经营分析师,那么你分析建议的方向势必要考虑公司层面的利益。
举个例子,如果你们公司做二手手机零售的业务,目前有100台苹果手机要销售,有两种销售方式,分别是toB销售和toC销售,他们的属性是不同的。toB销售,周转速度快。因为企业客户的单次需求量大,可以在短时间内把100台手机销售完。但是这种销售方式的毛利率低。toC销售则相反,周转速度慢,但是毛利率高。
如果公司今年的目标是盈利100万,同时把这些手机都销售完,那么,站在公司层面做经营分析,就是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在两种销售方式中做最优化的分配,保证完成今年的目标。但如果你是toB销售业务的经营分析师,那么你关心的则是,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这种销售方式的优势,快速清仓、并且尽可能提高毛利率。
你发现了嘛?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如果只站在toB业务的角度,是得不到最优解的,而在集团层面就能看到真正解。但这并不代表toB业务的经营分析师思考问题不全面。因为他们关注的点,通常就应该是,如何让这种销售方式的经营效率最大化。
不管你是对接某个产品线,还是对接集团整体,广度和深度都是需要的。我们经常讲“屁股决定脑袋”,就是在说,当你一直对接某个产品线的时候,往往只会从这个业务本身的利益出发,不理解集团的某些决定。其实,并不是这些决定本身错了,而是你没有看到决定背后的原因。
经营分析师这个岗位并不神秘,它源于公司对数据的重视。近些年,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向我们证明了,任何决定并不能仅仅靠“拍脑袋”。通过数据出发的分析,可以提高决策的正确性,让公司业务取得成功。
END
9.17-18 深圳我们不见不散^_^

(点击图片加入)
9.24-25 上海我们不见不散^_^
(点击图片加入)

推荐阅读

  1. 我们经济会变好吗?

  2. 职业进阶的关键,一定要做好向上汇报

  3. “全国统一大市场”背后的个人机遇

  4. 行业洞察:互联网金融还有未来吗?

  5. 我读过顶级商学院,依然做不好领导者

工作10年,一路历程:数据科学家-MBB咨询顾问-私募投资
欢迎关注
公众号多年来未接任何商业广告,不开赞赏,放心阅读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想如常看到我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同时也可以把干货转发给有需要的小伙伴,期待我们不定期的相遇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