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所指,就是行动所向。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基层社区里许许多多居民区书记、机关下沉干部、社区志愿者们冲锋一线,拼尽全力。为进一步展现他们的为民情怀和优良作风、形象,“上海长宁”将推出一组《长宁战疫先锋群像》专题报道,记录战疫先锋们的优秀事迹、宝贵经验和感人瞬间。本期《长宁战疫先锋群像》专栏我们走进“社区主心骨”——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们。
两个多月的时间,长宁区共建立了一线临时党组织211个,党的工作小组943个,近200人在抗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185个居民区的党组织牢牢坚守在一线,为抗疫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他们中有曾服务居民区多年、退休的原居民区党组织“老书记”;有2021年“两委”集中换届后走马上任的“新书记”;有面向宝武集团等大型国企定向招录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宝书记”;有街镇下派的居民区“临时总指挥”“派书记”;还有所在居民区曾获评区居民区党建工作“金奖标兵”、“金奖”的“金奖书记”。
采访时,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们说得最多的并不是自己做了什么,而是志愿者们做了什么;书记们最感动的,不是自己奋战在一线两个多月,而是居民送来一盒水果、一碗菜,小朋友亲手绘制一幅画,志愿者为独居老人筹集米面菜油,大家发自内心地说一声“谢谢”等等。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包括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在内的社区干部其实往往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的服务者,也是广大普通市民中的一员,连日来他们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就是希望能够立足岗位,为居民多提供一点帮助,多解决一个问题,多作出一点贡献。他们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在长宁,这样的社区“主心骨”有很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老书记们重返“火线”
疫情发生以来,
朱国萍、俞静、张雅玉、张龙云、卞勇杰等一批已退休的“老书记”
主动请缨,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中有人带着行李与社区干部同住同吃同战疫;有人带头在社区组建自治守护队守护家园;有人做好“老带新”,为带教居委会干部指点迷津,助力他们在抗疫一线发挥“主心骨”作用。

上海市长宁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负责人朱国萍已经在社区扎根32年了,面对这次来势汹汹的疫情,朱国萍说自己一定要做些什么,但由于所在楼栋一直被封控,朱国萍选择了做一位不穿大白的“幕后志愿者”。
她把工作室转变为参谋室,通过电话联系,为一线居民区干部提供工作指导,将疫情防控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一线抗疫的干部们,勉励大家用心用情,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
有时候,朱国萍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其他居民区有关核酸检测、物资发放等现场照片和视频,细心地她会从照片和视频中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朱国萍看来,这样的及时提醒是必要的。“疫情来袭,容不得半点马虎,工作如果不做细做实,反而会起反效果。”
朱国萍说,两个月来,时常会有一些年轻的社区干部打来电话“倾诉”“求助”“一定要把帮老百姓解决问题放在心上。”这是朱国萍给社区干部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浦西封控一周后,不少居民家中物资开始短缺,朱国萍在物资最缺乏的时候,为一些独居老人,自费购买食品大礼包;有居民找到她求助就医买药时,她竭尽全力帮忙协调解决;当小区志愿者开始组织捐款时,朱国萍毫不犹豫捐出了1000元,支持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她说自己是人大代表,人民代表来自人民,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社区的代表,要当居民们的“解忧杂货铺”,真真切切让百姓得实惠。
新泾镇零距离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张龙云也是“老书记”中的一员,有着丰富社区工作经验的张龙云一直是居民区干部们心中的“老法师”。疫情防控期间,张龙云主动关心学员,一周多次以电话谈心、实时微信等“云带教”方式,给新泾镇或是其他街道的每一位徒弟和学员写信打气,为奋战在一线的居民区书记、居委会干部出谋划策或进行心理疏导。
疫情发生之初,不少年轻书记都坦言有些压力很大,张龙云说,他的学徒中,有一度因为居民的质疑而想过放弃的,也有被封控隔离后重新上岗“没了头绪”的。“他们有了困难,有了问题会第一时间找到我,这个时候鼓励和方法的传授显得非常重要。”
比如,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形势,经历了封控隔离的居委会领导班子重新复岗继续战斗,张龙云就会指导徒弟,“以攻难点、保民生为工作重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规范核酸检测,确保民生物资,让居民感受到公平和透明,收获安全感和心理慰藉。”同时他指导居民区书记通过微信动员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争取更广大群众的支持。
除了带教学徒,张龙云在所在小区第一时间站出来亮身份,以党员志愿者身份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帮助居委会干部走进志愿者队伍。大家都说,“老法师的到来鼓舞了士气,让居民有了信心。”
小区志愿者队伍分设核酸维保、抗原发放、快递运输、物资发放、楼道关爱、小区巡视等多个小分队。两个多月来,年近古稀,并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张龙云一直参与维保核酸采样,悉心安排物资发放,坚持小区巡逻。
如今,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张龙云又忙着张罗起小区居民们的“头等大事”——理发。从小区居民中挖掘出的“托尼老师”已经为社区70多个居民解决了理发难题。
“派书记”和“金奖书记”各有章法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无论是派到社区临时党支部的“派书记”,还是在社区扎根多年的“金奖书记”都很清楚,志愿者队伍的建立非常重要。
一些居民区的居委会干部们自身被隔离,街镇当即下派了居民区“临时总指挥”组织成立临时党支部。支部临时,责任却不“临时”!
华阳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渊所在的“临时党支部”就是在华一居民区的居委会干部们都被封控后第一时间成立的。张渊之所以成为临时党支部的总指挥,是因为年轻的她是华一的“老书记”。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张渊3月26日一早接到任务,要“回娘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这样特殊的时期,临危受命,成为“派书记”,居民们会不会买账,要怎样开展工作,首先要做什么?张渊说脑子里一直在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不过等到真正上岗,却来不及过多的焦虑,张渊就接到了第一个任务,要完成41个楼幢,近1600名居民的抗原检测工作,临时党支部刚刚成立时一共就7个人,除了她自己相对熟悉外,其他伙伴对华一居民区的小区分布情况、居民人员情况几乎毫不知情。
“先让伙伴们熟悉各小区情况,进行分块,然后再凭借自己之前的工作经历联系楼组长们帮忙。”张渊迅速理清了思路,“让我感动的是,当我给楼组长们一一打过去电话,表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支持,就连有些正在做饭的楼组长都赶忙放下手里的活,前来帮忙。”
华一居民区都是老式公房,老年人多,在防疫期间代买菜、代配药需求集聚;小区41栋住房没有电梯,发放政府物资工作量大,尤其是凌晨发物资,需要送到每家每户。针对不同需求,临时党支部通过原有的华一志愿者群、叠加“老”志愿者带“新”志愿者的加入,形成了多个志愿者小分队,有发快递小分队、“爬”阳楼送物资小分队、配药小分队、代买菜小分队、防疫巡逻小分队等近90名志愿者的共同参与,为居民解决各种急难愁问题。
采访中,张渊不停地重复一句话,“这些都不是靠我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特别是志愿者们的帮助,要谢谢大家!”
张渊可以说是华一曾经的“老书记”,而在新泾镇绿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观锡就是大家熟知的地地道道的“老书记”,在他在任期间,绿八居民区曾获得长宁区第七轮居民区党建工作金奖等20个市区级荣誉,而刘观锡也成了有名的“金奖书记”。已经工作在绿八居民区多年的刘观锡这次带伤上阵,在他的主战场上已经连续“奋战”60天了。

疫情来袭之前,刘观锡不慎肋骨骨折,伤筋动骨一百天,但是给刘观锡休息的时间却不多。在骨伤还未痊愈时,疫情便来势汹汹。“不管怎样,我都还是要留在自己的战场。”刘观锡毅然选择了坚守。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加上工作强度大,导致他肋骨骨折还没恢复完全,腰伤旧病又复发,稍微幅度大的动作都会加剧疼痛。但他没有后退一步,看到小区的“主心骨”这么拼,其他社区干部们也没有一人掉队,反而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了他们。
绿八居民区党总支在极短的时间内,在所辖的两大自然小区,通过线上线下志愿者报名,快速有效地整合、组建了数支志愿者队伍,核酸保障组站街叫号,楼道引导员逐门逐户,物资采购组保障采购,寻医问药组超长排队,小区净街组劝导巡逻,物业消杀保洁一丝不苟……大家各司其职,在不同的岗位上将自己的职责与特长发挥到了极致,刘观锡说,“这些队伍集结时间之短、功能之强、效率之高,是我在绿八这些年从未见过的。可见,在困难时期,绿八人的心是往一处想,劲儿是往一处使的。”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绿八整个居民区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保持了总体上的稳定与和谐。
“新书记”和“宝书记”撑起一片天
老书记们有办法又有经验,在长宁,一批年轻的“小巷总理”们也在疫情防控期间撑起了居民区的一片天,赢得党员群众的点赞。
今年刚刚满30岁的徐冰冉是长宁区最年轻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而立之年,考验自己的是这样一场大仗硬仗。徐冰冉所在的江苏路街道南汪居民区早在3月7日就被封控,从封控第一天起,他就住在了居委会办公室,这一住就是近3个月。
1米83的身高,魁梧的身材,从部队退役的徐冰冉天然给人一种安全感和稳重感。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他也发挥了部队能吃苦能打仗的精神,带领大家共克时艰。
江苏路街道南汪居民区共有4个小区,近1700户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40%,个别小区老年人的比例甚至达到了60%。封控后,很多居民慌了神,特别是老人没了方向。
“第一时间是要保供,老年人的菜不能断,药不能断,然后要告诉大家要配合做核酸……”徐冰冉带领居委会干部迅速理顺工作思路。大家对小区老年居民的情况再进行了一遍信息核对,排摸出30多位独居老人。“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每天打一次电话到这些老人家里,问问他们有什么生活上的需求。另外,我们还了解到,有41户居民因为行动不便,是需要上门做核酸,于是每次都与做核酸的医生沟通上门的细节。”应对突发情况,徐冰冉带领居委会干部们应对有序,而对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他们处理得也有章法。
居民们因为信息闭塞抱怨,徐冰冉就决定开始建群,四个小区,徐冰冉带领居委会干部和支援力量很快建立起了36个群,大家第一时间在群里解答居民的疑惑和提问并做好安抚工作,遇到安排转运和消杀的时候,也会同步在相关楼道群里告知大家。
慢慢地,徐冰冉发现,小区里的抱怨声越来越少了,参与到志愿者队伍里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有一支物资发放突击队,无论是抗疫物资还是生活物资发放,无论是凌晨还是半夜,只要有需要,他们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在徐冰冉看来,居民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后来越来越深的信任,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充满了感动。
无独有偶,今年35岁的宋键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同时他还是周家桥街道天山河畔花园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也是长宁区面向宝武集团定向招录的书记。3个月前,宋键刚刚走马上任,还在熟悉情况,疫情就这样来了。
不过由于封控之前提前布局,社区之后的疫情防控倒是显得忙而不乱,宋键和居委会干部们指定的相关管理方案还有了“2.0”“3.0”的升级版。了解到小区里有各种群,发声主体也很多,于是他着手建立以楼栋为单位的官方微信群,每户一人进群,提前约法三章,通过这个群及时传达政府的防疫政策及措施。在此基础上,宋键另外还成立了“宁聚883”志愿者团队和专项工作组,比如每个楼栋选取1名志愿者担任“信息员”,6名志愿者组成物流组承担所在楼栋的物资运送工作;再比如物流组实行AB角,通过轮岗制减轻转运压力,只在大批物资运抵时,AB组志愿者才同时上岗。
这样通过群组的方式协助居委会的管理,得益于宋键此前十几年在大型国企的工作经历,“我以前是做QC质量管理的,对‘人机料法环’这个管理工具很熟悉,我觉得对一个问题的分析离不开这个逻辑”。
宋键说,两个月来,他们的工作也在不断改进,为了不造成人员聚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逐渐将1个集中点位改成6个分散点位,从之前的1个楼栋排队变成半栋楼排队,最后变成一层一层下楼排队。在他看来,居委会干部需要多做事、多发声、多思考、多整改,不要怕认错,也不要怕弯腰。
猜你喜欢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文字:李晶莹、程清慧

编辑:毕扬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