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未经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
编辑 | 冰川松鼠  来源 | 蓝血研究(lanxueyanjiu)
我给一家上市企业讲流程时,发现他们对流程没有感觉。我说你们找一个你们运作起来特别痛苦的流程,咱们来分析分析。他们共同找到的流程叫固定资产采购。他说,以前买热水壶半个小时就买来了,上了这套流程之后,要18道手续3个月才能买下来。我们把流程剖析反映之后,董事长开骂了,谁做的站起来?有一个部门站了起来,那个部门叫标准化部。董事长给他们一个礼拜的时间做流程优化,我说慢一点,不着急。我们先讨论讨论流程是谁设计的,把你们部门名单打开看看。把他们部门名单打开之后,大家都笑了,因为这个部门的人都是新员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公司不重视这个部门,有经验的员工都不愿意来,所以流程全是新员工设计的。我把一个人叫过来问是怎么设计流程的,设计流程的主导思想是什么?他说设计流程的核心是让领导满意。他设计流程的初衷就是不对的,他是想让领导满意的,他从来不会想到客户的事情,也不了解客户。很多公司都是一群职能部门的新员工,在给公司设计流程。
一、流程设计:主干清晰,末端灵活
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分布在全球一百七十个国家,华为的操作细节是不是要求全部统一?当然不是,华为是主干清晰,末端灵活。华为曾经是机关里设计所有的操作指导,但是我们把操作指导发到巴西,就被他们笑话了,他们说你们来过巴西吗?没来过巴西,还敢设计巴西开票流程?世界上最难做生意的地方,一个是印度,一个是巴西。在印度做生意根本赚不了钱,没有便宜,只有更便宜。巴西以前被葡萄牙统治,葡萄牙的国土面积只有巴西的九十九分之一。一个小国家为了控制大国家,就给巴西定了很多规矩,其中之一是货票同行。货票同行,就是把自己的货物从一个库房导入到另一个库房,都需要开票。所以,华为在巴西有4000人,其中有800人都在负责开票,在巴西做生意很难做,费用永远搞不清楚。末端不需要精细设计,末端需要的是固化最佳实践,究竟是牛车、马车还是人力车,只要能走通就是最佳路径。流程是为了胜利,不是为了规范,也不是为了按照你的要求来。流程的目标是为了创造客户价值,流程的目标是为了胜利,而不是取悦机关里的人。有一家山东企业,他们是机关里的人设计流程,他自认为他懂业务,但是设计出的流程不太符合一线产品,流程走得很痛苦。最后老板问我怎么办?我说按华为的习惯很简单啊,干部要流动起来。怎么流动?互换就行了,让一线有成功业务经验的人来主导机关,之前在机关里设计流程的人到一线之后,真的觉得自己之前是乱来。
流程应该在哪里设计?应该在业务一线,在现场必须走通,现场的场景会验证你的设计,能走通的才是好流程。很多公司理想化的纸上谈兵,根本不是一线设计出来的,机关里熬出来的设计,到一线就很难跑通。
二、目标导向建设流程,结果导向优化流程
你首先要明白这个流程的目标是什么?比如华为卖设备给中国移动,华为要把工程做起来做验收,这样的流程考核目标是什么?是不是验收?是不是客户满意度?是不是质量?不对。这些都是过程指标,而不是目标。卖设备给中国移动的目标是什么?是回款,但是华为以前的目标真不是回款,那时候觉得目标是验收,我们以为回款是财务的事情。这导致华为每年的损益表很好看,但分红就没有钱,还要靠银行贷款来分红。

当流程目标不清晰的时候,就算你的产品质量很好,客户满意度也很高,也验收了,但客户不给你钱,有没有意义?如果客户满意度不高,或者产品质量有问题,或者不验收,款都是回不来的。盯着一个目标考核,就可以考核这个过程所有的问题。很多公司一堆考核指标,最后发现就是实现不了最终目标,其实只要把目标认清楚,之后就能一针见血。报销这件事简不简单?不守规矩的人概率多大?10%不到的人。但往往是一发现不守规矩的人,就要往流程里打补丁,然后再加监控。最后就是一人感冒,全体吃药。坏人出现问题最后惩罚好人,让好人遭罪。很多公司的流程一直在加大监督,流程就堆积起来了。华为是怎么报销的?每一个在华为的人,都有一个报销信用等级,信用等级高的,直接主管签字就可以拿到钱了,免检。如果信用等级是 B 级,他报销的每张票都要细致检查。管理目的是为了激发善意,好人一路绿灯,坏人就要多监督,这样流程就简化了。如果我的票出资不清晰,宁愿不要这次报销,也不想因此影响到我的信用等级。

我们以客户为中心,是不是所有客户都是一样的流程?华为不是,华为根据客户过去的交易记录,把客户分为六个等级。最高等级A级是给的价格高、从来不欠钱、非常守规矩,而且财务状况良好的。最差的是E级。A级客户预付款之后就可以马上给他货,先让他使用。因为要快速产生价值。E级客户预付款没有达到80%就不会给他货,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否则就是加了一堆监控点,来惩罚好客户。我们重新回到那八个字,对好客户能不能更快速、更便宜、更容易、更正确。不守规矩的客户可以让他慢一点,因为他不守规矩,我就让他流程长一点。守规矩的客户流程就短。如果对客户一视同仁,怎么体现客户好坏?管理要激发人的善意,而不是恶意。
三、流程不可以彰显权力和存在
流程既然要跨部门,那怎么看待刷存在感、权力感的部门?很多人想显示自己的权威,让别人停下来检查,他觉得别人停留的时间越长,显得自己权力越大,在公司越重要,但这恰恰违背了流程的初衷。如果一个部门的流程,让人感觉不到组织的存在,那这个部门就已经实现了无为而治。
很多公司要八个领导一起签字,第一个人问他为什么签?他说后面七个人会审查,问最后一个人为什么签字,他会说前面七个已经看过了。报销需要CFO(首席财务官)签字吗?CFO都不认识这个人。该承担责任的不签字,不该承担责任的逼他签字是浪费时间。有的人看领导发脾气,怕让领导去签字,就跟客户说领导不开心,不能找他。宁愿得罪客户,也不能得罪领导。领导不高兴和客户有什么关系?华为怎么杜绝这种事情?华为申请签字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比如说让这个领导签,三个小时内没签,那就算自动通过,出了问题他承担责任。他如果出差,就需要授权给别人,凭什么让客户等你?我们都怕领导,但我们可以轻易拒绝一个客户,那这家企业还能胜利吗?流程最怕的就是彰显和存在。
四、效率优先,兼顾管控
大家说,非国有企业的效率重要还是控制重要?控制当然重要,控制是要控制,红绿灯是要有的,但是红绿灯要不要多?如何做好内控,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不能到处都是红绿灯,这样成本很高。成本这么高,还怎么盈利?所以华为的内控部门最难,内控部门最大的难处是,不允许增加成本,同时还要做好内控,如果做不好就是水平问题。业务要内控、内控促经营。内控部门应该怎么考核?业绩、效率都提升了,也没出现大的篓子,这就是A。最怕业绩下滑,效率降低,内控部门还出现说我们的功劳最大,这就是B。控制是为高质量服务的,绝对不是为业务下滑埋炸弹的。
任正非说,坚决反对内控部门把业务部门逼上梁山。流程是信息的载体,流程透明是最好的内控。效率是第一要求,监控管控是第二要求。在流程中落实管控要求,保证业务运行的可靠性。真正的质量不是靠一堆人检查,真正的质量是按流程执行,就可以把质量和内控做好。比如采购式分离,华为是向西方公司学的,需求部门、采购PO部门、验收部门和付款部门之间职责分离,这就是最好的内控。将这四个角色都做好就很不错了,就怕一个人承担四个角色,这样很容易有作案动机。
很多人问我怎么把东西卖进华为?我说这很难。进入华为有三票,都要集体评议,一个人说了不算,搞定三个人又很难,这就是内控。2016年,任正非在“质量与流程IT管理部员工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流程必须持续简化,IT应用及文档文件要用日落法”,即“每增加一段流程,要减少两段流程;每增加一个评审点,要减少两个评审点”。很多公司打着优化流程的旗帜,越优化越差,评审点越加越多。
五、流程需要体系化管理
华为专门有一个部门负责流程,告诉流程所属者,现在流程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痛点,流程效率哪里低了,然后每年例行优化,这就是流程的例行优化组织,这就是运营官。如何设计、如何推行、如何运营管理,华为都有整套玩法。为什么将流程管理放在战略高度?因为流程就是钱,因为流程就是效率,流程就是竞争力。大家为什么可以加工资?设备价格只能越卖越便宜,因为内部运作效率高。大家是靠流程运作,不是靠人来协调的。很多总裁各忙各的,但是该签单签单,该回款回款,不依赖于老板,这就是流程化运作。

举个例子,以前IBM向顾客提供有关IBM电脑、软件及服务方面的融资,当时IBM处理一线客户的流程是,地方销售代表到经办人员,再到信用部、商务部、估价员,最后下达文书。处理一项客户融资申请的时间需要一周,多时达两周。大部分客户不想等待这么长时间,IBM丧失了很多商机。有些工作一个人就可以干,人越多,协调成本越高。请你思考一下业务,流程怎么再造,角色怎么再造,要沿着流程重新构造组织和人员。
流程管理7个误区:
第一,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第二,流程的改进没有纳入业务部门的例行工作,常常被认为是流程管理部门的责任。
第三,企业的管控没有融入流程之中,业务和监管部门两张皮运作。
第四,不是基于流程来进行业务的持续改进,而是喜欢不断发文、打补丁、搞运动。
第五,遇到问题,习惯拿流程作为挡箭牌说事,如流程长、可操作性差。
第六,不按照流程执行,就喜欢写工作联络单流程,喜欢走“胡志明小道”,说明这个流程有问题。
第七,缺少流程日常运作的组织,不能保证流程进行持续优化,固化经验。
如果流程和组织出现冲突,是修正流程还是修正组织?先看清流程,再修正组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