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9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即便天各一方,依然痴心不悔。不是时时刻刻凝望对方,而是永远坚定地望向同一个方向。
作者 | 奥可白
来源 | 婚姻与家庭杂志(hunyinyujiating99)
近日,微博话题 #她为了一句约定等了丈夫76年# 登上热搜,阅读量很快破亿,背后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
7月26日,山东日照95岁的烈士遗孀陈秀英老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画像。
画像里,是一对年轻夫妻,笑吟吟地靠在一起。
丈夫身着军装,一身正气、英姿勃发,妻子梳着齐耳短发,温婉秀气。
这是陈秀英和丈夫董秀安,迟到了76年的“结婚照”。
1946年,董秀安和陈秀英结婚才4天就上了前线,临行前叮嘱妻子“等我回来”。
从此,陈秀英开始了日复一日的等待。
即便后来知道丈夫牺牲的消息,她依然倔强地守着这个约定,足足等了76年。
当年,董秀安没给陈秀英留下任何遗物,他们甚至没有一张合影。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画家贾贵仟通过查询多方资料,用还原的方式,为两位老人画了一张合影。
76年后,当陈秀英再次真切地看到丈夫的模样,往事瞬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噙着泪水,一遍遍抚摸画像,怎么都不愿放下。
“你真的回来了,你让我真心等着,我等到95岁了。”
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思绪都被这幅画像,牵回到了那段烽火岁月。
01
婚后第四天,他上了战场
1946年,山东莒县峤山镇黄草坡村口,一对年轻夫妻正依依惜别。
丈夫叫董秀安,22岁,赶来送别的是他的新婚妻子陈秀英,18岁。
那时,解放战争爆发,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年轻的董秀安毅然参军入伍。婚后第四天,他就接到了奔赴前线的命令。
新婚的喜悦还未来得及体会,就被远方的炮火冲散。
纵使心中万般不舍,但为了丈夫的理想,陈秀英好含泪挥手。
“那时候日子苦,家里穷,当兵打仗就是为了解放全中国,老百姓一起过上好日子。”
丈夫走后,陈秀英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她里里外外操持着整个家,白天去地里干农活,照顾婆婆和弟弟,晚上还要纺线织布,贴补家用。
生活虽然过得艰苦,但陈秀英心里充满了希望。
丈夫在前线战斗,自己就在后方照顾好家人,夫妻齐心,总能等到团圆的那一天。
期间,董秀安曾回过一趟家,但战事激烈,他不能久留。临别时,他给妻子留下一句话“等我回来”,然后急匆匆地走了。
陈秀英含泪目送丈夫远去,望着他的背影坚定地点了点头。
不曾想,这次短暂的相聚竟成了永久的别离。
从此,董秀安便杳无音讯,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身在何处。
在那个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陈秀英只能守着家,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盼星星盼月亮地等丈夫回来。
终于,有人带回前线的消息,却如同晴天霹雳——董秀安牺牲了。
悲痛过后,陈秀英仍然无法接受,心里一百个不相信,“我总觉得他还活着,说不定哪天就回来了”。
从此,她天天站在村口,沉默无言地看着通往远方的小路,期待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董秀安还是没有回来。
直到解放后的一天,县里送来董秀安的烈士证,原来他已于1946年8月在四平牺牲。
也是那时,陈秀英才知道,四平战役打得极其惨烈,1946年到1948年,一共打了4次血战。
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以伤亡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6.8万余人,掌控了战略要地四平。
而董秀安,当时正是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副连长,在战争打响不久就牺牲了,没有机会看到最后的胜利。
看到白纸黑字的记录,陈秀英才相信,丈夫是真的不在了。
纵使内心天塌地陷,陈秀英也不能让自己垮掉。丈夫走了,还有一大家子人需要她。
她强忍着悲伤,操劳着家务和地里的农活,忙到一刻都不敢停,但夜深人静时,她的思绪总会忍不住飘向遥远而陌生的四平。
董秀安没有留下遗物,为了寄托思念,陈秀英亲手缝制了一双布鞋。
在她脑中,还残存着一点儿美好的幻想,“有一天,他能回来,穿上我给他缝的鞋。”
然而,早年间家中的一场火,将这双珍贵的布鞋烧得只剩下底儿。
即便鞋底早就因为一遍遍地摩挲变得破烂不堪,但陈秀英还是把它当宝贝一样细心收藏,对她来讲,这就是一份念想、一个寄托。
02
一句约定,让她等了76年
多年来,陈秀英始终记着当年与丈夫的约定,一个人守着家,守着那份诺言。
“我就等着他,死了我也蹲家里等着他,我要对得起他。”
这一等,便是70多年。
陈秀英无儿无女,就这样拉扯着一家子,独独等候了一辈子。
期间,她送走了婆婆,带大了丈夫的弟弟,后来,又担负起抚养侄子、侄女的责任。
时光流逝,当初那个青涩的小姑娘,如今已变成了满头华发的老婆婆。
如今,家乡的日子越过越好,但午夜梦回,陈秀英总会想起远在异乡的丈夫,千里孤坟,不甚凄凉,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丈夫“回家”。
可这么多年,陈秀英根本不知丈夫葬身何处,又去哪里找寻他的尸骨。
2022年,峤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对镇上的老兵和烈属进行走访,了解到陈秀英的故事。
“看不到他,就是看一看他坟上的土也好啊!”陈秀英的话让在场所有人眼眶发红,大家都想帮助老人实现心愿。
通过查询中国烈士网和烈士名录,工作人员了解到,董秀安已经被安葬在吉林省四平烈士陵园,正是他当年牺牲的地方。
峤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立刻将这个情况上报,并与四平烈士陵园取得联系。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董秀安烈士的遗骸终于被找到了,但因为已葬入陵园,无法再迁回老家安葬。
为了宽慰陈秀英老人,工作人员在董秀安的墓地附近取了一抔土,带给陈秀英。
6月6日,“董秀安烈士”终于踏上了阔别已久的旧土,回到了日思夜想的亲人身旁。
这天,陈秀英特意梳洗打扮了一番,她将头发细细梳好别在耳后,换上干净的衣衫。
接过丈夫牺牲地的陵土,她百感交集。
千言万语堵在心口,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念叨着,“回来了好,回来了好”。
工作人员为陈秀英播放了在四平烈士陵园取土的画面,带她看看董秀安长眠的地方。
当看到英名墙上丈夫的名字,陈秀英再也无法克制自己。
漫长的思念伴随着刻骨的记忆,随着眼泪喷涌而出,瞬间噙满了她深陷的眼窝。
03
“你真回来了,我等到95岁了”
丈夫不在的日子里,唯一支撑陈秀英的,只有两人婚后的那几天的回忆。
当年,董秀安走得匆忙,没给陈秀英留下一张照片。
她只能一遍遍地在脑中勾勒丈夫的模样,努力记住他的样子。
但随着年岁渐长,这个影像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
当地画家贾贵仟听说两位老人的故事后,深受触动,萌生了为他们画一幅合影的想法。
然而,没有董秀安烈士的影像资料,也没有陈秀英老人年轻时的照片,别说画出两人的神韵,就连画出基本的相貌,都不容易。
但为了圆老人的心愿,再多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
贾贵仟先是照着陈秀英老人现在的形象,勾勒出她的面部骨骼架构,再根据人体衰老规律,一点点还原出她年轻的模样。
可画到董秀安烈士时,他着实犯了难。
他试着了解更多的信息,可陈秀英老人无法说出丈夫的具体样貌。
“结婚才4天,俺还没看清他长什么样,人就走了!”
贾贵仟只好寻访村里老人了解情况,按照董秀安三弟的照片画出大致轮廓,再根据陈秀英的描述进行调整。
曾经的记忆碎片被一点点拼凑,用了整整两天时间,经过多次修改,画像终于完成了。
7月26日,陈秀英收到了这张迟来的“合照”。
76年,两万七千多个日夜,时时思念的人,如今真切地呈现在眼前,一切就像一场梦。
她小心翼翼接过画像,一遍遍地抚摸着画里丈夫的脸,潸然泪下。
看到这一幕,网友们也瞬间破防,为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恋深深动容。
有人问,大半生的等待,就换回一抔黄土、一张画像,值得吗?
陈秀英老人说:“他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我为他感到骄傲。谢谢党、谢谢政府,能让他回家,圆了我的梦。”
如今,95岁的陈秀英依然身体强健,眼不花、耳不聋,生活基本能自理,平日里侄子也会常回来探望她。
“以前的日子多苦啊,现在的生活越过越好,每个月政府给我发钱,这个房子也是镇上帮忙修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
是啊,生活真的一天天在变好,只是曾经约定相守一生的人,再也回不来了。
04
杜鹃落红风雨泣,鸳鸯失伴霜雪归。
当年,他说革命成功之日,就是相聚之时。却不知,此去便是永远,爱人就此永别。
鲐背之年,她撑着瘦弱的身躯,伫立残破的门槛,依然在等待爱人归来。
76年,世间山河巨变,而在这间老屋里,时间仿佛凝固,只留下这段“一生只爱一人”的刻骨爱恋。
无论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是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忠贞不渝的爱情总显得那么可贵。
陈秀英与董秀安只做了4天的夫妻,但他们真真切切地爱了对方一生。
真正的爱,从不是朝夕相伴的你侬我侬,而是即便天各一方,依然痴心不悔。
不是时时刻刻凝望对方,而是永远坚定地望向同一个方向。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回来了好!”这一刻,95岁的她等了76年》
2. 人民政协网:《国共军队四次在此血战,这个城市为何如此重要?》
3. 直播日照:《英雄“回家”情暖烈属 》
4. 日照日报:《2亿+!跨越76年的相见!这位日照老人的故事感动全网……》
— THE END —
☀本文选自婚姻与家庭杂志(hunyinyujiating99),这个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专注女性成长与婚姻幸福,探讨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婚姻与家庭杂志。灼见经授权发布。
MORE
灼见热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