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券商未能幸免

作者:郑敏芳
编辑:松壑
“一查就撤”的惯性在A股IPO审核阶段屡屡上演。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今年IPO审核第三批现场检查被抽中的20家企业中,已有包括永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发达股份”)、江苏诚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诚丰新材”)、浙江峻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峻和股份”)、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大禹”)和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创力”)在内的多达6家企业撤回申报材料。
主板成为此次现场检查撤单的“重灾区”,6家撤单项目中除1家来自创业板外,其余5家均产自主板。
值得注意的是,6家撤单企业的业绩增长颇为稳定。例如,英创力2021年的归母净利相较2019年增长达1.72倍。这一背景下“抽而撤单”现象,或与一些项目可能在重查之下暴露潜在问题有关。
今年以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已启动三轮、涉及31家拟IPO企业的现场检查。截至8月8日,共有10家“被抽中”企业选择撤回首发申请,占被抽查总家数的接近三分之一。
比照2021年中证协抽查的49家IPO企业,今年的现场检查活动还将持续,而后续也将有更多IPO企业接受“洗礼”。
01
业绩稳却“临阵逃”
此轮撤单的IPO企业分属印制电路板、新材料、污水处理等不同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除峻和股份外,其余5家企业报告期内最后一年的业绩较前值均取得了较大增长。
例如,英创力2021年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8亿元、0.74亿元,分别是2019年的2.04倍、1.72倍;诚丰新材2021年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6.61亿元、0.94亿元,二者分别较2019年增长了42.46%、161.11%;而发达股份同期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34亿元、1.90亿元,也较2019年分别增长23.43%、88.12%。
这也意味着,这些企业撤回IPO的主要原因并非缘于业绩压力。
从“撤退”时间看,上述六家企业主动终止审查的原因还是指向了现场检查的压力。
据《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检查对象确定后,审核或注册部门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检查对象和中介机构,检查对象自收到书面通知后十个工作日内撤回首发申请的,原则上不再对该企业实施现场检查。
假设审核部门最晚于7月20日通知检查对象,则发行人若在8月2日之前撤回申报材料,则可以免于现场检查。
反应最快的是发达股份和新大禹,据证监会的《发行部监管部沪市、深市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两家企业已在2022年7月28日的截止日前完成了撤退。
其他4家撤回申报材料的企业名称则是出现在证监会发布的最新一期首发企业信息表中,截止日期为2022年8月4日。
这意味着,上述部分IPO项目可能在现场检查入场前就已“撤退”。
“企业在现场检查前撤回申报材料,只要期间没暴露重大问题可不再追究。但是如果在未来12个月内再次申报IPO,那就必须接受现场检查,不再通过抽签形式决定。所以这6家企业在未来的一年内应该都不会再有境内上市计划了。”一位深圳的投行人士表示。
事实上,在业绩稳定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却选择撤回申报材料无疑给其财务真实性带来了质疑。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企业撤材料的原因可能与前期保荐机构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有关。
“并不是所有撤回的企业都有问题,有的可能确实存在业绩真实性问题,还有企业很可能是申报前的准备工作没做好,经不起监管层的现场检查。一般来说,现场检查会要求发行人提供资金流水、仓储记录等文件资料,这些和保荐机构核查的时候并无较大的差异,但是有时候因为保荐机构的工作没做到位,就会导致现场检查查出一些未被充分披露的问题,对企业的IPO造成影响。”一位北京的投行人士表示。
02
抽中撤回率超3成
今年以来,中证协已先后启动三轮、涉及31家拟IPO企业的现场检查活动,而这也成为逼退部分IPO“问题项目”的重要监管手段之一。
在年内抽中现场检查的31家企业中,已有10家企业选择撤退,占比超过3成。
在今年首轮抽中的9家拟IPO企业中,多达4家选择撤材料;而年内第三轮现场检查抽中的20家首发企业中,撤单公司家数达6家。
信风(ID:TradeWind01)对比上述撤单项目时发现,今年首轮现场检查抽中后撤单的4家企业,业绩同样颇为靓眼。
例如,撤材料的江苏中恒宠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8亿元、0.94亿元,相较2019年增长了0.24倍、32.33倍;壹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同期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亿元、0.38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23.56%、375%。
类似项目在现场检查前选择主动放弃,无疑是给相关项目的财务真实性和治理合规性带来了更多的拷问。
从撤单企业的保荐机构来看,头部券商也未能幸免。
例如,由中信证券(600030.SH)保荐的拟科创板IPO企业辉芒微电子(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600837.SH)保荐的拟创业板IPO企业壹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联合保荐的拟上交所主板企业浙江峻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均是在抽中现场检查后选择了“火速”撤单。
尽管保荐机构责任承担不与具体项目的撤回情况直接挂钩,但是撤单数目过多的保荐机构可能也将遭遇监管层的关注。
据证监会今年5月发布的《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现场检查工作指引》,投行项目撤否率、执业质量评价等都被纳入监管机构是否对该券商开展现场检查的考虑范围内。
而保荐机构遭遇现场检查也将对企业的IPO进程造成影响。
例如,目前正在冲刺创业板IPO的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次科创板上市时任保荐机构德邦证券曾遭遇现场督导,此后其也随之选择了撤回首发申请。
按照2021年全年现场检查抽中企业多达49家的情况来看,不排除年内还将启动多轮次针对IPO企业的现场检查,而这显然也将对部分排队项目带来潜在冲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