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星球(微信ID:
tech618

| 习睿
封面来源 | 图虫创意
过去,我们的消费建立在一种确定性和乐观预期之上。
人们或超前消费或勤俭节约,但人们都知道未来是可预测的。但现在,不确定性成为最大的“确定”。一切非必要性支出都好像不该出现。
疫情带来的紧张感已经走远,但每个人的生活却已经被疫情所改变。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
消费趋于理性甚至保守,似乎成为主流消费观念。而在过去,超前消费的理念在年轻人当中盛行,而他们现在的消费是否也会被大环境所影响?
Tech星球访谈了多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城市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年轻人。在今年之前,他们大多过着精致且随性的生活,而疫情给他们生活留下无法抹去的印记。

我现在更加奉行及时行乐,消费反而比之前更高
25岁,上海,广告公司AE,年收入12-15万
我一直都是有多少钱花多少钱的人,工资基本都是花在饮食和娱乐消遣上。我认为及时行乐和满足需求是最为重要的,哪怕疫情都没有改变我的这一消费观念。
刚大学毕业来上海时,我就开始了借贷的生活。因为刚毕业工作不稳定,一年之内换了三四份工作,还有好几个月在家休息。虽然也会省钱,但我不想舍弃生活质量。
起因是有次在外卖平台点外卖的时候,看到旁边有借钱的窗口,我就试了一下。借过一次之后发现利率好高,然后开始找利率低的平台借贷。最后试了几家平台还是滴滴的滴水贷利率最低,之后就开始一直在滴滴上借钱。
那个时候就会有点拆东墙补西墙,手机上装了好几个借贷软件,信用卡、花呗都有在用,信用卡主要是作为一个补充,因为要开始慢慢还借贷的钱,但是工资很低,基本上是还不了多少,信用卡就用来维持借款不再增加。
2021年初,我进入了现在这家公司,收入逐渐稳定,我今年把借贷的钱基本还清,我已经记不清借了多少钱,每次借个五六千,累计有个好几万。
今年上半年,因为上海疫情,公司有出现人员变动,但我的部门没有受到影响。我目前也算是稳定,不用考虑失业的风险,所以我不会为了未来的风险就压抑现在的基本需求。对我来说,我不考虑结婚,暂时不用考虑家庭,我就想趁现在没负担的时候,犒劳自己。
我现在的消费反而比之前更高。在上海工作已经很累了,每天公司出租屋两点一线。如果周末不出门娱乐消费,我可能撑不下去。我现在每周都会去找朋友聚餐,然后去按摩,再打车回家。现在我也不太会自己做饭,点外卖为主,基本一顿50元起步,有时候工作日也会自己去吃个西餐。之前不会喝下午茶,现在开始点星巴克,虽然我不是很喜欢他们家咖啡的味道。
现在我已经不会借贷了,但信用卡还是一直在用。每个月有几千块没有利息的钱,为什么不去利用呢。前一阵我刚分期买了平板,每个月就几百块钱,这个月刚配了台两万的电脑。我不是借贷是用自己存的钱,我觉得很合理。其实我工作很忙,平时没时间玩游戏,但拥有一台体验感好的电脑对我来说,算是一个梦想或者说执念。买回来我就已经得到满足。
虽然身边人会消费趋于保守,但我还是会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不会因为大环境改变。

消费习惯彻底改变,物质消费已无法给我带来快乐
30岁,北京,10余人创业公司CEO
疫情给我带来最大的变化,是消费习惯彻底的改变。
我不知道自己的消费水平算不算高消费。手头宽裕的时候,一个月花两三万。之前的消费都是阶段性,脉冲式欲望太强烈。
之前开始喜欢健身,就开始疯狂上健身课。一节团操课100左右,来回开车油费,要是练两节,练完渴了饿了,随便吃个减脂餐,一次健身花五六百块很正常。一个月大概上20次左右的团操课,健身后还有一个明显的开销就是按摩。每次去按摩都花大几百,我后来为了省钱,买了四万多的按摩椅。再就是配套的运动衣、运动鞋,都得买专业的。一项爱好是有一系列连锁的消费的。
我一旦喜欢上一项东西就会持续消费。比如买香水,我会一次性买十几瓶,把市面上大热的品类都买回来。像我去年在多抓鱼这种二手书app里买书都能买1000多本。从心理学、哲学、写作类、剧本类,只要是我感兴趣的领域我都会按作者、评分把合适的都买回来。我家有个书房现在堆满了书。
因为疫情,在家关了一个多月后,我发现平时各种饭局变少了,身体变好了,人际之间那些乱七八糟事就少了,但我的生活好像变得更自洽。我意识到,疫情前我认为很重要的东西原来没了就没了。
所以,疫情并没有影响我的收入,从而被动改变我的消费。而是疫情改变了我的生活观念,顺带影响了我的消费观。
我现在在个人爱好消费上开始定量,不再为了买而买。香水也还在买,但会更加挑剔。现在喝茶、吃饭、唱歌、夜店、购物等等的消费少了很多。之前每天穿梭在各个不同的酒店包厢里,现在在家吃会更多一些,我请了一个阿姨专门做饭。
我现在的消费基本都是买书,其他物质消费少了很多。然后就是运动,但现在去健身房的次数也少了,会在家自己练。之前经常在外面娱乐,创业忙的时候,早出晚归,把家当出租屋来用。疫情那一会在家的时间可能比去年一年都多。我慢慢发现,物资消费就那么回事,还是要把时间和金钱用来投资自己。
为维持精致生活负债四年,今年最大目标是还清欠款
28岁,上海,年收入19-24万
刚踏入社会的时候,我被身边朋友影响很深,大家都是精致的都市丽人。特别在上海这个超一线城市,你的生活是会有滤镜的。每当你踏入静安、黄埔地域,在巨鹿路、安福路上,被街拍包围着,人会有不真实的幻觉,你会觉得生活就是这样。但当你挤上地铁,看到那一张张疲倦的脸,双眼无神地看着手机,你才意识到这才是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这时候你才会回到现实。
但在上海这些年,我一直为了维持这份精致,付出我的所有,甚至不惜背上欠款。我算是精致生活的奴隶吧,“新穷人”。从2018年我开始负债,负债了四年。从花呗到借呗,再到信用卡分期,我四年欠了七万。直到疫情给了我一个窗口,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2018年,刚来到上海时工资只有八千左右,但为了出门就能去逛街,我住在浦东的一个LOFT公寓里,要四五千一个月。每个月三四千其实也完全够花,但当时我被“在经济范围内,享受最好的”、“女生要对自己好一点”等等这些观念洗脑,在每个消费领域都想追求最好的。护肤品基本是雅诗兰黛、海洋之谜、神仙水,衣服少则五百,多则上千。但衣服大多吊牌都没拆,护肤品也都用不完。但每次看到直播我还是忍不住囤货,家里已经有两抽屉的小样。
过去四年,我的工资也一直在涨,但跟不上我消费的速度。每次升职加薪,都成为我再次提高生活水准的理由。护肤从买护肤品到开始踏入医美大门,娱乐从打卡咖啡馆到周边游,房子也越来越靠近市中心。我的朋友圈点赞越来越多,好像过上大家都羡慕的生活。但其实每个月发工资第一件事就是还款。还不上的就分期,或者打电话给银行申请逾期。
在疫情之前,我已经有点被负债压得喘不过气。我开始清算自己的账单才知道,三四年时间,已经欠了七八万。而我不敢告诉爸妈,不想快三十岁还要让家里人帮忙还钱。算清自己欠款的那一刻,我才有一些清醒,心里压着的石头也越来越重。
疫情在家三个月,我的收入一度中断。我困在家没吃的,也还在担心还款时间临近,我无法按时还钱。也是因为在家那几个月,我被迫没有了消费,突然发现这样低欲望生活也不会怎样。疫情给了我一个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机会。我算了一下,疫情在家两三个月,虽然团购买物资花了不少钱,但也远比之前花得少很多。
在那之后,我就把还债作为最重要的事。我不想再被消费主义绑架,另外是整个大环境让我不敢再肆意消费。我不敢想象如果再次出现什么意外,我突然没有工作,失去收入后我要怎么生活。如果我继续保持没有存款还有一堆外债的生活方式,我没有任何抵御任何意外风险的经济能力。
解封之后,我继续保持着疫情期间的消费模式,拒绝各种好友的局,几乎不买衣服。现在也不看直播,少了冲动消费的理由。因为我收入本身还不差,每个月都能有七八千的结余用于还款。
其实,我平时还是会忍不住买买首饰,喝个下午茶,但已经比之前节制很多。我今年最大的目标就是还清欠款。只有到那一刻,我才能松一口气。

反思超前消费习惯,开始缩衣节食,积攒第一笔存款500块
24岁,苏州,电商公司摄影,年收入7-8万
我一直是一个“月光族”,虽然没有借贷,但花呗每个月也一直开着。因为疫情,我收入减少很多,也让我意识到得开始存钱。但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真的很难,今年已经过去了7个月,上个月我才真正打破“月光”,存了第一笔钱但也只有500块。
我在一家电商工作做摄影。相比公司同事,我已经算是压力比较小的。我平时和爸妈一起住,在家吃,所以我没有房租和一日三餐的开销。也就是因为没有压力,我之前的工资全部都是花在自己享乐上。在鲜花平台上每周固定订花、每天一杯喜茶、每周探店打卡,这就是我之前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打车、聚餐、彩妆、护肤品就已经花完了。
今年刚过年那会,我有差不多三个多月没上班。那个时候只能靠花呗维持基本开销,当时还觉得没什么。过年家里亲戚还是会给压岁钱,我就拿着压岁钱在用。但四五月份,我们公司又有半个月居家办公。虽然说是居家,但默认是没有工资的。这一次,我是真的不敢再超前消费了。我下决心把花呗关了,之前每个月花呗得借四五千,每次刚发工资就先还花呗。
其实我不买奢侈品,但就是平时吃吃喝喝才是最无形的。之前我半个月就会去店里做一次美甲,每次五六百,有的时候做上千的款式。但现在我已经买指甲油自己在家涂,这是我从未想过的。因为有三个月在家,今年几乎也没怎么买过衣服,都不需要出门。
关花呗只需要几秒,但要控制不再打开需要自控力。我每次都是还没发工资就已经想好钱要花在哪。这种习惯从大学一直维持到现在,想要打破真的好难。每次看到喜欢的淘宝店铺上新,看到苏州有什么新开的店就很想去打卡。
但我在电商公司,很担心哪天突然倒闭,失业在家。如果不是疫情,我还不会反思自己的消费习惯,现在不得不开始缩衣节食。也是因为疫情,我开始储蓄。很担心那天没工作了,自己活不下去。
加入交流群&内容转载&合作相关
Tech星球小助手 | 微信:miniworld007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