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问天、天问、梦天、天舟、巡天、天宫、天链、天琴……这么多“天”,一次性了解清楚↓↓↓
有人形象地比喻:
如果神舟飞船是一辆轿车,
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
相当于一室一厅的房子,
中国空间站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
“三室”指
核心舱天和、实验舱问天和梦天三个舱段,
“两厅”指
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
整体呈 T 字构型。
在分清问天、天问之前
先了解一下天和
天和
  • 我国正处于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第三步,建造空间站是第三步的重要目标。
  •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
  •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这也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
  • 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智慧大脑”和中枢,就好比是大树的树干,其他的舱段都会安装在它的接口上,也是航天员长期驻留的主要生活场所。
  • 目前,天和核心舱迎来了三批访客。
2022年6月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中)、刘洋(右)、蔡旭哲向全国人民敬礼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中)、王亚平(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新华社发(时旭琛 摄)
2021年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问天 & 梦天
  • 问天和梦天是空间站实验舱。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
  • 问天实验舱7月24日成功发射。
  • 问天与天和核心舱互为备份关键平台功能一致,可以完全覆盖空间站组合体工作要求,既发挥定海神针般的双保险作用,也为空间站未来15年可靠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 梦天将于年底前发射。自此,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随后空间站将转入长期运营阶段。
天问 
  • 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着巡合影”图。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 “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2021年5月15日登录火星,一周后,火星车“祝融号”开展巡视探测,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中国航天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
火星北极冰盖。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 截至2022年6月29日,天问一号获取了覆盖火星全球的中分辨率影像数据,各科学载荷均实现火星全球探测。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和火星车均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
天舟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天舟是货运飞船,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送货物和推进剂等物资,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
  • 2017年,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突破并掌握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圆满收官
  • 2021年至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先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天宫
  • 载人航天“三步走”的第二步走阶段,我国发射了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
2013年6月20日,我国进行首次太空授课。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是我国当时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它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期间,与神舟九号实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首次太空授课2018年4月,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进行了多次交会对接,并开展了一系列空间实验,充分验证了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的能力、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为建造空间站奠定基础2019年7月,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
巡天
  • 巡天是空间望远镜,暂未发射
  • 天文学家表示,巡天未来与中国空间站共轨飞行,大小相当于一辆大客车,立起来有三层楼高。它的口径为两米,与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口径相当,而视场比哈勃望远镜大350倍,将成为旗舰级空间天文设施
  • “这就好比山上有一群羊,哈勃望远镜看到其中一只羊,我们可以把几千几万只羊都拍下来,而且每一只都和哈勃望远镜看到的一样清楚。”
  • 巡天的主要任务是有助解答宇宙最基本的问题,比如暗物质、暗能量是什么,星系如何演化等。
天链
  • 在载人航天任务中,如果注意观察,我们大概率会看到播出画面右上角的“天链”字样。“天链”就是天链中继卫星
6月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 简单理解,中继卫星是地面站与卫星之间的数据中转站
  • 天链最主要的任务是为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例如天地通话、太空授课、交会对接、出舱活动等重要任务的通信就是以天链中继卫星为主来完成的
  • 没有中继卫星时,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在轨期间数次进行“天地通话”,必须在地面测控站收到飞船信号后,利用极短的时间窗口进行通信;到了神舟十号,首次“太空授课”信号连续、画面清晰,得益于天链。
  • 我国是全球第二个拥有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已经成功研制两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第一代已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1至05五颗卫星,第二代已成功发射了天链二号01至03三颗卫星。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左图为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像,右图为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像。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 谈到中继星,不少人会想起“鹊桥”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探测,但由于月球背面大部分区域始终不会面向地球,因此在月球背面着陆的设备无法与地球直接通信。在嫦娥四号发射前,中继星“鹊桥”发射,作为中转站实现嫦娥四号对地通信。
天琴
  • “天琴一号”是由国家航天局正式立项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试验卫星,于2019年12月20日在山西太原发射成功,承担着“天琴计划”六大技术的在轨验证任务。
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研究人员在华中科技大学引力实验中心磨制用于精密测量引力的钢球(2018年4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 “天琴计划”是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计划到2035年前后,在距离地球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部署三颗卫星,构成边长约为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编队,在太空中建成一个探测引力波的天文台。因为三颗卫星组成的编队在天空中形似竖琴,故名“天琴”。
  •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透露,“天琴一号”已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该项技术此前一直为美国和德国所垄断,“天琴一号”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
  • 引力波探测还有“太极计划”。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已于2019年8月31日成功发射。
“嫦娥”奔月
“祝融”探火

“羲和”逐日
“天和”遨游星辰
……

奔赴星辰大海的征程
绚丽多姿
资料来源丨新华社、@新华社、@我们的太空、五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微信公号、科技日报
策划编辑丨唐朵朵、喻千桓
监 制 | 杨 越
编 辑 | 唐朵朵

这次你分清楚了吗?
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欢迎留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