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编译 第 1 篇] 
本文作者宋兆锟系世青峰智库青年研究助理,中山大学本科在读。文章内容只用于学术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我们将积极改正。
本文约2400字,阅读约需4分钟。
编译内容
当今时代,组织创新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现象,组织创新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传播学研究者的关注。组织和传播研究已经证实,传播在组织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内部和外部的传播允许个人、团体和组织将现有的知识重新组合成新的思想。但以往关于组织层面组织创新的传播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以下三个领域之一:一是组织对组织创新的采用与接纳,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ICT);二是组织变革的过程;三是创新扩散。在所有这三个领域,大多数文章都聚焦于单向度的创新(例如采用一项技术或一项创新的扩散),而不是组织的整体创新能力。因此,研究人员还没有将“为什么一些组织比其他组织更具创新性”的解释理论化。
鉴于以上,本研究将注意力重新导向了组织整体创新倾向的特定交际原因。从重组视角下组织创新的内外部交际因子入手,整合几条不同的组织创新研究路线,旨在发现理解组织内部和组织间的沟通、影响组织吸收和重组现有信息,以促进创新的能力,为组织创新提供多面视角,为组织创新研究探索新空间。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回顾与讨论,值得注意的是,驱动组织创新的外部和内部交际因子已经出现:一是丰富多样的组织间伙伴关系。跨组织伙伴关系是一套“沟通过程”,多个组织在其中共同工作以实现共同目标(Keyton等,2008)。二是通过使用信息通信技术(ICT)实现有效的知识共享。在数字时代,大多数组织知识共享都是通过ICT发生的(Chui等,2012;Gibbs等,2013),包括电子邮件、电话会议和企业社交媒体。除了以上二者外,组织的创业导向(EO)是组织创新的核心(Lurtz & Kreutzer, 2017;Pérez-Luño 等,2011),其主要包含三个维度:创新性、主动性和冒险性(Rauch等,2009)。
本研究考察了两种广泛类型的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组织学者一般将组织创新性操作为一个综合分数,基于一个组织在给定时间内创造或采用的创新总数(Damanpour, 1988, 1991; Wolfe, 1994)。由于每一种创新类型都需要不同的能力和资源,以往的研究最常见的是区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Jaskyte, 2011, 2013;Kimberly & Evanisko, 1981)。管理创新与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有关,如奖励制度。技术创新往往通过使用一种新的工具、技术或系统来实现,它可能包括由客户需求驱动的新技术、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Damanpour, 1991;Jaskyte, 2011)。因此,本研究考察了管理创新的总数(即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总数(即技术创新)作为其整体创新倾向的代表。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多样性与广泛性,研究者将问卷通过邮件发送给2000个在美国全国豁免实体分类(NTEE) 中A(艺术与文化)、C(环境)、O(青年发展)和S(能力建设与社区发展)类别工作的非营利组织。这些组织的名称和地址从2017年GuideStar国家非营利研究数据库中获得。受访者(基于对组织一手资料的可获得性考虑,往往是组织领导人)会收到一份有关组织创新的问卷(Jaskyte, 2011, 2013),并被要求回答他们所在的组织是否在过去3年创建或采用了这些创新模式。五个项目评估管理创新或组织领导人报告的管理创新数量的总和(min = 0, max = 5),如一个新的培训主题、奖励/激励制度和招聘制度等。八个项目用来评估技术创新或技术创新的总和(min = 0, max = 8),如新的服务或项目、事件和服务交付方式等。对组织间伙伴关系多样性、通过ICT实现的知识共享有效性、创业导向(EO)三者的评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科学设计量表进行测量,最后以最小化CMB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统计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293个非营利组织进行调查,结果数据显示,组织间伙伴关系多样性、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知识共享和创业导向影响组织创新,但三者对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组织间伙伴关系多样性促进管理创新,但与技术创新呈倒U型曲线关系。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知识共享仅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组织间伙伴关系多样性与EO(创业导向)增加了管理创新能力
本研究有三个主要的理论贡献:
首先,它揭示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不同决定因素,贡献了组织创新的权变理论与预期相反,本研究考察了组织间伙伴关系多样性、通过信息通信技术进行的知识共享有效性和创业导向(EO)三个因素对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均不同。这些结果表明,基于重组的创新理论具有多重性,从而有助于现代人更全面地理解组织创新。总之,本研究通过综合运用组织创新的多重视角以及支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独特因素,推动当代组织创新研究向深广化发展。
其次,本研究将我们的注意力从一个或几个创新的例子转向了整体性下的组织创新。一般来说,在自由市场经济和社会影响部门中,组织的生存和长期成功依赖于不断的创新,而单一的创新可能不是这种能力的良好代表(Hult等,2004;Weerawardena & Mort, 2012)。因此,一个组织必须不断调整其创新战略以适应其环境(Damanpour, 1988)。然而,传播学学者还没有发展出理论来丰富我们对驱动组织创新的传播特征的理解(Kreiss & Saffer, 2017)。本研究通过研究组织间伙伴关系多样性、知识共享和创业导向,在组织创新与传播特征间架起研究桥梁,并为基于重组的创新理论在理解组织创新方面的效用提供了证据。
最后,本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ICT在促进知识共享和组织创新方面的作用本研究表明,与组织内成员和组织外成员的有效知识共享必须共同努力,以促进创新。特别是组织内知识共享对组织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会被组织间知识共享放大,反之亦然。因此,未来的传播研究应该考察ICT如何塑造组织内和组织间的知识共享以提高技术创新。
综上所述,组织的长期成功取决于其不断创新的能力(Hult等, 2004)。正如Damanpour(1992)所认为的,“有效的组织采用所有类型的创新,因为组织绩效主要取决于采用不同类型创新的一致性,而不是只依赖于某种类型”。组织创新代表了传播学、信息通信技术、组织研究和社会网络学者未来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本研究标志着在传播学中检验组织创新的入门步骤。鉴于内外部交际因子既可能是组织创新的原因,也可能是组织创新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应对这一主题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22, Vol. 49(5) 675–702 《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ve Drivers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veness》
作者:Jiawei Sophia Fu
*本号编译分享的文章均出于学习和兴趣之用,不以任何盈利为目的。
编译|宋兆锟
排版|何家煊 戴楠
审核|智库编审委员会
图片来源|pexels.com
世青峰智库是由中国世界青年峰会创办的一所现代化新型青年智库。智库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建言社会,服务青年”为宗旨,依托峰会的学术及社会资源,吸纳世界范围内有思想、有影响力的青年研究员。为全球关系与区域国别、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青年应关注的领域提供青年建言、理论创新等智力支撑,完成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通过活动组织和国际传播等方式,塑造中国青年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