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第 3 篇] 
本文作者张天龙系世青峰智库青年研究员,昆士兰大学博士在读。文章内容只用于学术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我们将积极改正。
本文约3800字,阅读约需7分钟。
“白色污染”的国民记忆
曾几何时,“白色污染”成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专有名词,似乎塑料制品从诞生开始就与环境污染问题密不可分。但其实,塑料也曾是引领时代的发明——它是第一种完全由人工合成的材料。
塑料的英文 “plastic” 来源于希腊语的“plastikos”。意味“可塑性的”,通过塑料人类第一次摆脱了棉、麻、木、石、金属的天然材料的束缚,而从化工行业中开发出无穷无尽性能各异的材料。最早的合成塑料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工业兴起所需的绝缘材料。在 20 世纪初期,电力工业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但其所需的绝缘材料虫胶的生产却遭到了瓶颈。虫胶是一种天然材料,来源于一种昆虫紫胶蚧的分泌物,其产量十分有限。据估计,生产一公斤紫胶需要 10 万只以上的紫胶蚧[1],如此低的产量促使科学家们开始寻找合适的替代品。最终,比利时裔美国化学家利奥·贝克兰综合了前人的经验,通过苯酚和甲醛反应并添加木屑、石棉等填料,在 1907 年发明了第一款人工合成塑料——酚醛树脂[2]。自此,塑料产业蓬勃发展,许多明星产品层出不穷。1933 年,英国诺斯威奇的一家化工厂无意中研制出最常用的塑料—聚乙烯,由其制成的塑料袋很快取代纸袋称雄包装市场[3]。1935 年,美国化学家华莱士·卡罗瑟斯发明了聚酰胺人造纤维——尼龙,使其成为 20 世纪最成功的发明之一。由于产量大,价格低廉且耐受性好,在二十世纪60-70 年代,塑料逐渐向廉价一次性产品市场进发,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期,但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开始日益凸显。
01
02
03
图 1:(1)利奥·亨利斯·亚瑟·贝克兰,(Leo Henricus Arthur Baekeland),酚醛树脂发明人;(2)利奥·贝克兰使用的,用苯酚与甲醛在高温高压下合成酚醛树脂的反应器,现藏于美国史密森尼学会[2];(3)瑞典Celloplast公司于1965年申请专利的一体式聚乙烯购物袋[3]
二十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发现塑料的耐受性是一柄双刃剑,塑料弃置后的分解周期长到令人绝望,自然或填埋条件下保守估计也要在200-1000年不等。在国外,海洋中的塑料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我国,“白色污染”成为了环境中塑料污染现象的一种耳熟能详的形象称谓。由于管理的不规范,塑料废弃物使用后被随意地遗弃在城乡或自然环境中,遍地皆是的景象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使这一称呼深入人心。“白色污染”的来源主要是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废弃物,其中的三巨头为:塑料袋、发泡餐盒和农用地膜,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受尽非议,却又难以遏制。
01
02
图 2:(1)航海家兼研究人员查尔斯·摩尔(Charles Moore)发现了由于海洋环流而聚集的太平洋塑料垃圾带,大量的海龟因为将塑料袋当成水母误食而窒息死亡[4];(2)我国一些在90年代发表于期刊的关于“白色污染”的文章[5, 6]
“白色污染”的治理
转机发生在2008年。如果让现在的网友们投票选出一件新世纪最记忆犹新的事情,那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必定榜上有名。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综合文化展示盛会,中国亟需一次良机展示自己的国际形象。因此,许多规则与规范的推行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其中“限塑令”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为了兑现“绿色奥运”的承诺,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改善中国的市容与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目标,包括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推行先进的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及治理塑料污染的行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7],在当时有效地抑制了“白色污染”问题的扩散。据统计,“限塑令”推行一周年,城市垃圾中塑料袋的含量减少了10%以上,仅北京市塑料袋垃圾每天就约减少200多吨[8]。超市开始不免费提供塑料袋的结果是,中国人囤积塑料袋的习惯,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根深蒂固。
01
02
03
图 3:(1)2007年1月18日,北京街头一棵大树上的“白色污染”——两片被树枝挂着的塑料布在风中飘荡。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是国家在奥运期间大力治理塑料污染的主要原因(2)2007年“限塑令”与绿色奥运:七成消费者愿意用环保购物袋[9] (3)中化集团所属盈创公司承担奥运会可回收物再生利用工作,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比赛场馆产生的聚酯塑料瓶进行100%绿色回收与再利用。我国至今还未合法将再生塑料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但盈创公司在国务院法制办的协调下经过专家评估,成为国内至今唯一合法合规使用再生塑料用于食品接触包装制品的企业。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限塑令”开展后的十余年后,许多新的问题应运而生。对商超的塑料袋使用监管开始放松,而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收费逐渐不能限制消费者购买塑料袋了。同时,快递外卖等行业开始飞速发展,对于塑料包装过度的使用衍生了各种问题。这些因素,都使得“限塑令”无法再有效地治理塑料污染。例如,由于成本等原因,2018年我国快递行业共消耗塑料类包装材料85.18万吨。这些塑料类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困难、再生成本高利润低,因而有大量废弃物(约占其质量99%)被混入生活垃圾[10], 最终被焚烧或填埋。再比如,许多外卖商家为了保证食物的密封性,滥用塑料包装,一份餐往往用2-3个塑料袋包装,甚至发生过绿色组织向外卖平台或商家就环境污染问题问责的事件发生[11]。
01
02
03
图 4:(1)办公楼层内的垃圾投放间堆着大量外卖垃圾[11];(2)发泡餐具的起起落落:于1999年被禁,2013年解禁[12],又在2020年的新“禁塑令”中被禁止(3)新闻频道对于快递包装垃圾回收的报道
为了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又称“禁塑令”)。针对上述问题,“禁塑令” 扩大了适用范围,将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扩大到四个方面: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制品;快递塑料包装。并在推广替代产品及完善保障体系上,首次将可降解塑料的推广摆在了与回收循环使用相当的地位[13],提出“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
01
02
03
图 5:(1)海南省作为“禁塑令”的先行地区,在2019年就开始进行启动禁塑工作;(2)2020年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目标;(3)作为替代品的可降解聚乳酸吸管,虽然耐热性比不上传统吸管,但由于禁令的出台也逐渐开始开始广泛使用
还有多远?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19年发布的报告《通过问责解决白色污染》(《Solving Plastic Pollution Through Accountability》)将缓解塑料污染的目标定在2030年,因为如果不采取行动的话,预计在2030年塑料废弃物的规模将扩大41%,价值链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50%[14],这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针对此危机,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了五个方案,即减少生产、回收使用、高效收集、有效处理及高质量再生(如图 6)。希望通过这些方案,在2030年将产生的塑料废弃物数量减少57%,从而遏制“白色污染”。
图 6: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遏制“白色污染”的手段
而在我国,治理塑料污染的目标周期定在2025年。不仅“禁塑令”规定的全国全面禁塑的最终时间定为2025年底(如图 7上图),在2021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中, 也明确了在2025年要落实全链条治理的愿景。《通知》中提出的任务主要有三条:(一)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二)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三)大力开展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15]。
图 7:上:“禁塑令”推进计划;下:“十四五”中要在2025年有效遏制“白色污染”
2022年3月2日,联合国环境大会(UNEA)上来自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部长和其他代表通过了一项历史性决议,即《终止塑料污染: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End Plastic Pollution: Towards a legally binding instrument)》。该决议将设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目标是在2024年底之前完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协议草案。也许在21世纪上半叶,即塑料诞生并蓬勃发展的一百周年内,我们真的可以看到“白色污染”被终止的希望,那将是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 MIKE SEPE, Tracing the History of Polymeric Materials, Part 4, 2021. https://www.ptonline.com/articles/tracing-the-history-of-polymeric-materials-part-4.
[2] The Bakelizer,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93.
[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塑料袋从诞生到禁止简史,  (2021).
[4] CAPTAIN CHARLES MOORE. https://www.blue-growth.org/Blue_Growth_Media_A_To_Z/Algalita_Charles_Moore_Captain_Marine_Research.htm.
[5] 李江天, “白色革命”还是“白色污染”?, 社科信息文荟 05 (1994).
[6] 顾秉兰, 加强立法,控制上海“白色污染”, 上海化工 03 (1997).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http://www.gov.cn/zwgk/2008-01/08/content_852879.htm.
[8] 中国“限塑令”一周年. https://chinadialogue.net/zh/7/39687/.
[9] “限塑令”十年,中国人却对塑料袋上了瘾 https://www.sohu.com/a/222438424_158217.
[10] 快递外卖“减塑”差哪儿了:今年800亿件快递约20%为塑料袋包装.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0-11-17/doc-iiznezxs2216677.shtml.
[11] 三大外卖平台被诉环境污染:塑料袋应明码标价. http://news.jcrb.com/jxsw/201709/t20170924_1799948.html.
[12] 发泡餐具解禁 是福?是祸?. https://tech.ifeng.com/discovery/special/foaming-plastic-tableware/.
[13]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2022.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001/t20200119_1219275.html?code=&state=123.
[14]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Solving Plastic pollution through accountability, 2019.
[15]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1.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109/t20210915_1296580.html?code=&state=123.
时间线
  • 1900年以前:天然高分子的应用,如橡胶、纤维素等。
  • 1900年左右:塑料类产品诞生,包括由纤维素半合成的赛璐玢,及第一款全合成的人工材料酚醛树脂
  • 1920-1940年:关于塑料的发明开始层出不穷,明星产品如尼龙、聚乙烯等。
  • 1950-1970年:塑料产品开始占据大量廉价一次性材料市场,最主要的是包装材料
  • 1990-2000年:人们开始意识到塑料的不可降解性对环境带来的危害,“白色污染”概念开始出现
  • 2000-2010年:塑料污染问题得到重视,世界范围内开始进行塑料的减量和回收等工作,中国的代表性事件为“限塑令”
  • 2010-2020年:塑料污染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缓解,且新型经济的崛起变相恶化了塑料污染的情况
  • 2020年:人们开始思索对塑料污染的全链条治理,希望在2025-2030年期间有效遏制住“白色污染”
注:本文所有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作者|张天龙
封面|戴楠
排版|戴翰林 翁佳宸
审核|智库编审委员会
图片来源|pexels.com
世青峰智库是由中国世界青年峰会创办的一所现代化新型青年智库。智库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建言社会,服务青年”为宗旨,依托峰会的学术及社会资源,吸纳世界范围内有思想、有影响力的青年研究员。为全球关系与区域国别、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青年应关注的领域提供青年建言、理论创新等智力支撑,完成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通过活动组织和国际传播等方式,塑造中国青年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