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位和科普圈有关的大V吵了起来:曾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老师,连续在公众号上发了多篇文章,批判现任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华大基因副董事长的尹烨尹老板,认为他“生物背景比较局限,非常不严谨,有相当多故意哗众取宠的内容,有关生物的演讲有很多伪科学,超出生物涉及其他科学,就错误百出。”

一般不太喜欢讨论到这种涉及到别人互撕的话题,有站队蹭流量之嫌,但后台有读者因为这个事情,问到关于论战的由头之一,益生菌产品是不是“假药”。所以我们就先提几句。

为了避免说成是站队,我就先站个队:
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主观感受:饶老师我很尊敬,但一直喜欢不起来,八字不合;对尹老板我没有什么尊敬,也一直喜欢不起来,三观不合。
从一个科普从业者的工作视角:
饶老师说的东西,很多我不懂,但我确认自己懂的部分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饶老师说的都对;尹老板说的东西,很多我也不懂,
但我确认自己懂的部分里
,尹老板的确有不少错误,甚至有的内容可以用“信口开河”来形容。

科普科普,科学普及是四个字。饶老师很注重科学,但在普及方面的确有个人脾气带来的问题,这点他自己也承认。而尹老板在普及上面做的就很好,非常生动活泼,但是他普及的很多内容却不是科学。
有些尹老板的支持者认为,科普不需要严谨,不需要准确,甚至不需要科学,就算是错误百出,只要能引发观众对科学的兴趣,就够了,科幻小说不也是这样?

首先,谁说科幻小说可以是错误百出的?起点还是晋江?反正不是大刘、阿西莫夫或者凡尔纳。好的科幻小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科学上的严谨和自洽。
科学幻想,不是玄学幻想,也不是做梦,而是基于已知的科学事实,和严谨的逻辑推理,去推导出未来可能发生的现实 —— 设想宇宙战舰穿梭星海是科幻;设想肉身成圣,白日飞升的是玄幻。

尹老板引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了吗?还是引发了观众成为一个天天做梦的“民科”的兴趣?如果一个人对科学感兴趣,他应该认真学习知识,动手进行实验,归纳汇总,不断改进,对自己的猜想证实或证伪。相反,如果一个人只是觉得漫天空想很有趣,知识、逻辑和实验都不重要,那他只是想当一个民科而已。
所以关于尹老板是不是真的做科普,饶老师有没有骂错,判断标准并不复杂:
如果尹老板的观众看完节目之后都兴致勃勃的去读书或者做实验,那的确是功德无量的科普,饶老师就骂错了。但如果热爱尹老板节目的粉丝看完节目之后,只是四处宣扬“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饶老师骂的就没错。

不扯了,那这次论战的另一个主角,益生菌呢?
益生菌的话题,我们从刚开始做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在说。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科普圈的另外一个前辈大V,崔玉涛医生。
崔医生是育儿科普的前辈,在整个中国育儿环境的改善过程中,他功不可没。但他当时的两个有名观点,我们并不认同:一个是反对婴幼儿戴太阳镜,说戴太阳镜对孩子不好;另外一个就是推崇益生菌,微博上发了数百条与益生菌有关的内容。很多家庭是在崔医生的带动下,开始热衷给孩子喂益生菌,觉得包治百病。
而大概5年前,我当时在看北科社出版,崔医生作为主审人的《梅奥育儿百科 (Guide to Your Baby’s First Year)》时,发现书里有这样一句话—— “因为关于益生菌目前所知不多,对于幼儿的研究有限,梅奥医学中心儿科医生一般不会推荐使用。”
 当时很好奇崔医生在审核这句话的时候,有什么想法?
▲中英文的梅奥育儿百科对照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崔医生偏爱益生菌也算不上什么要批斗的地方。不过实际上,秉持这种态度的并不只有梅奥诊所一个机构,医学权威机构中,推荐使用益生菌的很少。就像美国儿科学会AAP在谈到益生菌的时候,常标红的那一句话就是“More research is needed(有待继续研究)”
当然,不仅仅是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益生菌都是一种热门产品,包括在美国,这两年美国很多早产儿中心,都常规给早产儿喂益生菌,认为可以降低重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风险。对于这个情况,去年6月,美国儿科学会(AAP)在《儿科》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益生菌使用文章,表示反对,认为:

  • 目前的研究实验没有证明益生菌给早产儿使用会降低NEC风险;

  • 目前美国没有药用级别的益生菌产品;

  • 长期安全性未知;
  • 不支持对早产儿,尤其是体重低于1kg的早产儿进行常规益生菌给药;
  • 作为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的益生菌缺乏监管标准,并且可能受到致病菌种的污染。
▲《益生菌在早产儿中的应用》的总结部分
AAP也曾经将涉及益生菌和益生元对婴儿儿童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做了一次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给出的结论是:
在急性病毒性胃肠炎腹泻的婴儿、儿童(无其他疾病影响)的恢复过程中,早期使用益生菌可将其持续的时间缩短一天。益生菌对预防抗生素导致的腹泻有一些效果,但没有证据证明益生菌对治疗这种类型的腹泻有效。
有一些证据支持使用益生菌可预防出生体重超过1公斤婴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但这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同样的,在推荐用益生菌治疗诸如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绞痛和便秘等疾病,或预防儿童常见的感染和过敏症之前,也需要更多的研究
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添加的益生菌或益生元,对健康的婴儿和儿童似乎不会有害,但现在的临床有效性证据,还不足以推荐在配方奶中常规添加益生菌或益生元。
益生菌不应该给予患慢性病或重病的孩子。在母乳中发现的益生元,长期使用可能会对减少健康儿童的常见感染和特应性湿疹有帮助,但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才能在婴儿配方食品中建议使用益生元。
所以在考虑益生菌的时候,“可能”有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定词。
如果有人笃定的跟你说益生菌可以有什么神奇的作用,治疗什么疾病,预防什么疾病。那你要知道:这八成是广告,不是科学。
比如2010年,全球最大的食品集团达能旗下的著名酸奶公司Dannon,就曾经在美国干过一件蠢事 —— 他们在酸奶产品包装和广告中,称益生菌可以增强免疫力、调节消化系统、增加机体抵抗力……这些我们平时可能司空见惯的话,这为达能和Dannon带来了和美国FTC(联邦贸易委员会)旷日持久的律师战。最后达能只好接受庭外和解,掏了2100万美元(约合1.4亿人民币),并且撤掉了所有益生菌酸奶产品广告上各种过度宣传,比如什么“益生菌有助健康,预防流感感冒”等等。
▲宣传可以提高身体防御力的Dannon益生菌酸奶包装
但很明显的是,很多在中国这么忽悠人的品牌,并不需要面对高达上亿元罚款的风险,所以结果就是,那些关于益生菌的神奇作用,并不是从各家“科技公司”的研发部门出来,而是从市场广告部门诞生出来的
当然,益生菌并不是完全无用甚至有害的骗人黑科技,对于一些特定原因造成的腹泻、湿疹等症状,可能会起到一定帮助的作用。 在使用益生菌的时候,家长可以把它当做一种缓解症状的尝试,看看有没有效果(可能有,但也很可能没有),或者把它当做药物治疗的辅助工具。
而且益生菌的确是应该我们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的一个科研方向。但可惜的是,目前益生菌的市场上,并没有什么人去搞研究,大多只是在搞销售,好一些的,从杜邦这些大公司购买,使用良好的包裹技术,至少能有不错的益生菌产品出来。差一些的,就干脆买一些没有什么质量保证,里面可能混杂着各种有害病菌的产品。
很多媒体把饶老师在文章中的话总结为“益生菌都是假药”,单看这一句,自然是过于绝对,不够严谨。但其实他的原话是“尹烨推广的益生菌,就是假药。全中国现在推广的益生菌无一不是假药”。原话会更容易理解一些:因为现在中国市场上被大力推广的益生菌,都不是什么药品,如果自称有疗效,或者打擦边球,那被称为“假药”,也不为过。
所以,如果你认为需要服用益生菌产品,而且的确尝试完发现,能产生你希望的效果,那可以吃。但请一定要选择认真做产品的公司,而不是认真忽悠“益生菌疗效”的公司。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更多和膳食充剂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文章查询】,在搜索栏里输入“补充剂”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晒太阳补VD,冬天来了该怎么办
  • 怎样忽悠中国父母?某著名美国儿童药商C的八卦集合帖
  • 鱼肝油≠维生素AD,别随便拿来补VD
  • Childlife童年时光,不是药的儿童药
  • 没完没了的补钙情结
  • 伊可新有毒?!WHO维生素A的报告如何被谣言曲解
  • VD小熊糖召回事件的幕后八卦
  • Childlife钙镁锌,有风险的补充剂
  • 宝宝头发少、枕秃很正常,那怎样才要担心?
  • 被骂的鱼肝油,躺枪的伊可新们
  • 全民缺钙背后,是一种心理惰性
  • 秋分宜补VD,维生素D要吃到几岁呢? 
  • 补铁,不是海淘米粉铁超标,而是我们的国标要改了 
  • 那个教会我们补充叶酸,创建中国围产妇儿保健的人,离开了 
  • 微量元素检测,真能测出缺什么才怪
  • 治不了病的才会叫保健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