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村恰恰恰
《海岸村恰恰恰》,柳济元导演、申夏恩编剧,改编自电影《我的百事通男友洪班长》。由申敏儿、金宣虎主演。
讲述从首尔到海岸村公辰,开诊所的美女牙医尹惠珍,与生活在公辰十项全能的“无业游民”洪班长之间展开的喜剧罗曼史。豆瓣8.8分。
《海岸村恰恰恰》的高口碑,不仅仅在于甜蜜的爱情故事,丰富立体的群像塑造,更可贵的是它描绘了乌托邦般的世界一角——公辰,而公辰的代表人物洪班长,向我们展现了与众不同的生活美学。
在功利价值观逐渐趋于统一的现实中,通过文艺作品传达给世界:这里还有生活的另一种思路!
洪班长,拥有无数资格证的社交达人,坚持打短工、只收最低时薪,不愿长期受雇于人,休假时绝不工作;他将“不说敬语”奉为人生哲学,遇到看不惯的人或事忍不住要指出错误,因此偶尔有点讨人厌。但本质热心又善良,是个对生活充满爱的帅气男人。
据说,洪班长的创作原型,很可能是《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洪班长的特质,几乎就是梭罗的复制粘贴。
梭罗追求广阔的、生活的艺术,他的生活美学是返归自然、返璞归真,把需求降到最低,去感知生活最本质的真实面貌,清醒地活着、发现真理。
洪班长的生活美学,大概也来源于此。
当我代入洪班长去读《瓦尔登湖》这样一本也许这辈子都不会读的文学名著时,却意外觉得很生动有趣,有精简而犀利的说理,也有充满隐喻的诗意描写。
比如“年轻人收集材料准备修建通往月亮的桥梁,也可能是一座宫殿,或者地球上的庙宇,而最终中年人决定用他们修建一所木棚。”
读梭罗《瓦尔登湖》,也可以更了解洪班长为何那样?他干嘛总反驳惠珍还说她难以改变?他坚信的生活模式有何根据?在现实社会中真行得通?
毕竟无论是一百多年前的梭罗,还是如今的洪班长,他们信奉的生活都是极少数者能够认同的。
《海恰》将这个不同生活理念、价值观作为一个冲突点,放在了男女主身上。第5集,两人的对话就可以看出。

惠珍:“我是现实主义者,我觉得有付出就一定要有收获。”

洪班长:“如果你所说的收获是指金钱跟成就,那在牙科眼里,我一定是个很浪费人生的家伙······“
”你的眼界太狭窄了,世上除了金钱跟成就之外,还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比如幸福、自我实现、世界和平、爱······总之人生不是在代公式,不像微积分那样算一算就出来,也没有正确答案。人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课题,就看我们怎么去解而已。”
第一次看时我也是惠珍同款表情:爱说教又唠叨、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要不是长得帅,谁要理他。
道理有点空泛,大家就从实际的角度猜测是洪班长中了14亿彩票,才能活得那么有余?事实洪班长没中彩票,他只是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模式。
梭罗有这么一句:“一个人的富裕程度如何,就看他能放得开多少东西。”
惠珍和我们也许都在某一刻用“金钱”为基石的常识与经验谈、主流价值观,质疑了他人的生活信念。
而格局大开的洪班长,却比我们想象得都更富有。因为“灵魂所需要的东西是用不着钱来买的”。
梭罗更用犀利的语言直指出:“为什么我们总要把自己的认知能力降到最低而又美其名曰常识?最普通的常识是睡着的人的知觉,是以打鼾表达出来的。”
惠珍一定代表着现实中一部分人,或者说沉默的大多数,依循着所谓的“常识”长大,在充满竞争的世界拼了老命,考好学校、找好工作,通过实际获得的东西,来认同自己所付出的一切。
总之活着在外界的标准之内,金钱、成就···不知不觉中,把外界看待我们的标准,变成了自己的标准。并觉得那就是常识,然后理所应当的把自己捆绑在那。
“我们为何要这样急不可耐地达到成功,为什么要这样不顾一切地去冒险进取?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同伴,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不同的鼓声。”
从洪班长角度,或梭罗角度,他们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发现了生活的全貌,他们并不排斥不同,反而拥抱不同,不过话是说得不招人待见了点儿。

“小孩子在嬉戏中生活,比大人更清楚地辨认出生活的规律,而大人却无法生活得有意义,可他们还以为自己更加聪明,就凭有经验,也就是说,有失败。”
甚至还有“你最富的时候,生活看起来最穷”,假如洪班长说了这样的话,惠珍可能会无语地起身,立马驱车离开公辰,绝对没有浪漫后续了。
第9集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直白“小辩论”。
惠珍在洪班长已经见过她父母的情况下,开始想未来打算了,但这时她还是无法理解洪班长的生活方式,并觉得是“人力资源浪费”,还用了高级电脑玩踩地雷、顶级跑车开进乡间小路这样的可爱比喻(最高赞美)。
但洪班长云淡风轻地表示:“我喜欢现在的生活。”这次他没有像上次用那么强烈的否定语言,只是小小的反驳了一下简单的美学、自然的情调。
前后两次观念“辩论”,从镜头语言上来说,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前者是在餐厅,室内场景,窗外天气阴沉,采用封闭式构图,单人镜头、特写演员面部表情较多。
从两人同框的近景中,对立的两人之间被竖条窗框隔开,暗示阻碍。


因为这里两人在阐述截然相反的观点,各执一词,不分高下,强烈否定对方,且没有妥协的可能。
对比后者,广阔的室外场景,导演更多采用开放型构图,蓝天、船为主要背景。
各种角度镜头丰富,人物动作也相对自由、变化多,洪班长坐着站着、叉腰插兜,惠珍也有靠近船的小动作。
不过,这里始终没变的是,洪班长在船上,位置上高惠珍一大截,意味着即使这次氛围轻松许多,矛盾没有那么激烈,但两人还是没有达到同步调,仍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惠珍与洪班长,他们就像是听见不同鼓声的人,如此不同,但又互相吸引着。梭罗其实也希望不同的人多一点,只要每个人都能追求的自己的生活。
洪班长的存在,就是那“多一点”的不同,不管他是因为伤痛还是什么,他现在选择过着如此简朴又聪明的生活,热爱惠珍,更热爱自然。
“我不愿过着不是生活的生活,须知生活无限珍贵。“
洪班长的生活,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理解的,不过《瓦尔登湖》或许能让我们离他更近一点,更理解、认同一些不同的生活美学。
《海恰》更是用整部剧表达了返归自然的主题,热爱自然,善良正直而清醒地活着,也许正是公辰居民们共同的生活美学吧。

最后用梭罗书中的一句话作结,也当做为现实中的”洪班长“金宣虎演员说一句,因为我们必须得指出这长久以来的谬误是如何害人不浅——”虚假和欺骗被奉为最可靠的真理,而真实却被视为谎言。“
关注后回复“海岸村恰恰恰”
获取资源
【相关阅读】
2021
10.29
海恰
  / 一個有情懷的小誌 /  
文、编| Mona
图源网络 | 侵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