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也
来源:方也的空间(ID:fangyespace
鲁稚的阳台 编辑
在《孩子六岁到加拿大读书,十年过去了,我有没有后悔?》一文中,我认为不存在一个最佳的出国年龄。
一些读者不赞同,有人认为最迟必须在小学毕业之前出国,否则不利于学好英文和融入当地社会;有人认为高中出去最好,既可以获得国内扎实的理科基础,还可以达到双语和双文化的境界;有人认为大学本科出去最好,成熟且自理能力强,国外的本科教育很有价值。
我在欧洲和北美都呆过,也遇到过很多在欧美生活和就业的中国留学生,从小学到博士,各种年龄段出国的都有,虽然他们的英文水平和社会融入程度各有不同,但不影响他们拥有一份普通人的生活。
如果我们希望通过留学让孩子成为社会精英,我们必然会陷入焦虑的海洋,因为成功不可预测和计划。
如果我们对留学抱着朴素和客观的期望,真的没有必要为何时出国留学而焦虑,根据家庭和孩子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留学时机就可以了。
值得指出的是,中小学生包括高中生出国留学,父母至少要有一人陪同,身心成长的重要性不亚于学业成长,这是我在加拿大这么多年观察后的结论,本文讨论留学年龄是建立这个前提上的。
01
关于多大年龄出国留学的讨论,主要聚焦在英文程度和社会融入,这两者是相关的,好的英文水平自然有利于社会融入,所以英文最为关键,那么,英文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好?
人们通常会认为母语水平最好。其实是不一定的。
母语水平意味着用英文思维,接受英文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观,但是,母语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就像中文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但是,人们的中文水平可以说是千差万别。
有的人说话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甚至写个简单的文章都困难。有的人可以写出漂亮的报告、散文、小说,论文;有的人沟通能力和演讲能力超群。最近大火的新东方甄选,几位主播的口才和文才,估计很多大学生都达不到吧。
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英文程度,不是通过托福和雅思,也不是学校的英文成绩,而是看英文能否胜任工作。低龄留学的人,英文可以达到母语程度,但不一定胜任所有的工作;高中或者大学以后留学的人,英文无法达到母语程度,但工作英语水平不一定差。
不同的工作性质对语言水平的要求是不同的,从专业来看,理工科类的工作对英文要求要低一些,文史哲的英文要求很高。
从具体的工作类别来说,如果你想当律师、法官、销售、广告、策划、作家、戏剧、老师、教授,英文要求就很高,如果你是做工程师、数据分析、会计、编程等,英文要求没有那么高。
从找到工作的角度来看,专业比英文水平重要,在加拿大这边,我看到很多人研究生、博士生阶段出来,因为专业学的是计算机、工程之类的,很容易找到工作,哪怕他们的英文水平非常一般。
但是,那些很小就过来读书的留学生,虽然英文程度很可能好于高中或者大学留学的学生,如果要从事英文要求极高的工作,很多人往往竞争不过白人。
如果想成为社会精英,优秀的英文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想升任为高管,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领导,那就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果你想竞选议员、市长、总统,你需要非常强的演讲能力。
优秀的英文水平主要体现在出色的写作和演讲、沟通能力,这不仅对留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即使是在北美出生的华人孩子也是极大的挑战。
华人孩子要把英文学到优秀的程度,难度比我们想像得要大得多,这是我到加拿大这么多年的深刻感受。
语言学习最关键的是环境的熏陶,我女儿就读的私校里,同学的父母是律师、医生、企业家和基金经理,这些精英家庭的环境熏陶,是我们华人家庭无法提供的。
华人孩子学习比较努力,而且会上很多课外班来提高英文,包括口语、阅读、写作和辩论等等,补习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英文成绩上,英文写作和口才很明显不如白人孩子,甚至还不如印度孩子。
为什么优秀的亚裔孩子遭遇职场天花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英文能力。
社会融入程度跟英文水平有关系,不同年龄阶段留学,融入程度会有所不同。低龄留学当然更容易融入社会,但是,也未必能完全融入社会,亚裔在北美社会的融入问题是一个永久的难题。
当然,不能完全融入,也不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只要专业能力和英文能力过关,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每个人能都会有适合自己的圈子。
对低龄留学的人来说,英文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成为了主导,容易和当地亚裔孩子打成一片,形成自己的生活圈子。
高中留学的人,虽然英文非常出色,甚至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英文多于中文,但是,在涉及情感、心理、价值观等深度思维时,他们使用的仍然是中文,他们的母语是中文,他们有自己的圈子。
大学本科以后留学的人,他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主要体现为中国文化,也会自成圈子。
总而言之,如果你只想找到一份普通工作,然后安居乐业,出国年龄多大不是问题。如果你想成为社会精英,无论对谁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02
家长纠结于何时出国留学,还出于一个担忧,就是怕应试教育耽误了孩子,大部分家庭可能在孩子本科阶段才有条件出国留学,因此处于焦虑状态。
有人担心孩子的天赋被埋没,尤其是那些年龄很小的孩子,在父母眼里是闪闪反光的小天才。
我觉得这种焦虑完全没有必要,天才可能性实在太小,在国外这么多年,迄今为止,还没发现周围有天才小孩。而且如果是天才,无论哪种教育体系下,都能冒出来,这是无法阻挡的。
更多的父母担心应试教育磨灭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眼里没有了光。有的家庭因此选择国内双语学校,一是能够为英语做好准备,二是能够跟国际课程接轨。那些暂时未能进入国际教育轨道的,心中难免着急。
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重复和死记硬背,把时间大量地花在了那么窄的一点知识,既没有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没有培养研究能力和自学能力,大量的补习和刷题让孩子成为考试机器。
孩子们牺牲休息娱乐时间,毁掉思维发展,换来的是什么呢?考上北大清华的机会微乎其微,即使考上985和211,除非孩子能力出众和专业紧俏,否则区别也不大,如今社会,文凭越来越不值钱,依赖补习的考试机器的生存也会越来越困难。
事实上,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因为无论从事的工作是否专业对口,都是依靠学习能力,那些上手快,学新东西快,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往往在职场上占有很大优势。
令人欣慰的是,双减政策、中考和高考一系列改革,政府在采用强制性手段停止“内卷”,解放孩子们的童年,未来学习环境应该趋向宽松。
对孩子在公立系统中的家庭来说,家长要保持淡定的心态,不内卷,不迷信分数,坚持将孩子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放在首位,而且大学本科留学也不晚。
本科阶段才是一个人思维定型的时期,国外大学注重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四年本科读下来,孩子不仅英文过关,而且能够学会独立思考。
在这里要着重说一下,如果家里有条件,最迟要本科出去读大学。研究生或者博士再出国,从思维培养的角度来看,就有点晚了。
而且我认为美国本科的价值就在于通识教育,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是不确定专业的 ,学生必须选很多基础学科,包括文科和理科,等到三年级的时候,再选自己想学的专业。
对很多高中生来说,其实并不确定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通识教育给与学生探寻兴趣的充足空间,同时也让学生建立了很好的跨学科的学术基础。
拥有跨学科的学术基础今后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技术发展已经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是如此迅速,今天的工作可能不再是明天的工作;另一方面,现代专业分工细密化的同时,也存在着突破专业分工的趋向,各学科的领域在不断融合。
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能够在各门学科之间的融汇贯通的人才,具备跨学科的思维,强大的学习能力的人更能适应未来的社会。
03
一些家庭纠结于留学的年龄则是出于完美主义焦虑,他们希望中国和国外的好处要兼得。
比如中英双语都很强,两种文化都要通晓,既有中国的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又有国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样以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工作,都占尽优势,高中出国留学被认为是最佳选择。
我在这里讲一个朋友的故事,她高中到加拿大读书,后来法学院毕业后,很勤奋也很能干,在一家著名的律所做到合伙人。
事业应该算是不错了,但是,她只能做公司并购这一块业务,无法做诉讼,因为她的英文达不到极其优秀的程度。
她说她如果回国工作,虽然她的中文听说读写都没有问题,但是无法胜任国内很多精英职业,毕竟她的语文能力只是初中毕业水平,也只够到麦当劳或者肯德基工作。
除非语言天才,一般情况下,中英文俱佳是不现实的,也是违反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
我的这位朋友因为高中才到加拿大,所以她的英文要达到极其优秀的程度是很困难的,所以她选择了公司法领域的业务。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掌握几门语言,但是只会存在一门强势语言,语言要做到极其强,必须有连贯的环境支持,我这位朋友主要在加拿大学习、生活和工作,英文就成为强势语言,中文学习的连贯性环境被破坏了,她的中文能力不仅得不到提高,而且还会逐渐减退。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我这位朋友也做不到两种文化之间无缝隙切换。
因为她高中才到加拿大,中文母语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她保持了中国文化根基,这让她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加拿大社会。
我的朋友坦言跟律所同事的社交也是有压力的,因为还是存在文化隔阂,她刚刚从助理升为律师的时候,律所给她派了个白人女孩当助理,她们之间的适应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而现在她在加拿大文化中浸润已久,她身上已经有了很多加拿大文化因素,如果回到中国工作,估计也面临这文化压力。
家长们所设想的完美状态是不存在的,对出国留学的人来说,不管什么时间出去,都只会存在一种语言和文化占据主导的结果,所谓“双语双文化”只能是停留在很浅的生活层面上,无法达到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选择学习、就业和生活这种状态。
究竟哪个年龄段出国留学?这里没有一个统一的最佳选择。其实,何时出国留学不是个大问题,孩子的本身的能力是个关键问题。
我们家长总希望给孩子铺好路子,提供一条更为轻松和容易成功的道路,其实这是方向性的错误,应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能力的提高。
从英文和社会融入的角度看,低龄留学显然更有优势,对大学的适应肯定也更加容易。
但是,进入到大学一段时间后,再去看孩子的发展,会发现何时出国留学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倒是孩子的心理成熟度、性格和学习能力更加重要。
总之,不必纠结于何时出国,按照家庭和孩子的情况,顺其自然就行。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看更多文章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milan-2126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