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申请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音乐学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通过审批。其中,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由电子信息工程更名。
自2014年成立以来,经过八年的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六个学院以及一个研究生院。其中,医学院目前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和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生物科学四个专业。未来,医学院还将下设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中华医学院。
2022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各学院招生的本科专业包括: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金融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新增)、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由电子信息工程更名)、应用心理学、翻译、英语、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生物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临床医学、音乐表演、音乐学(新增)、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新增)25个本科专业。
新增本科专业除了延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贯秉承的专业设置国际化、课程设置前沿化、教学内容实用化外,还适应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理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学术成绩优异且有实践能力的材料相关领域的人才。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本专业将为学生提供严谨且完整的现代材料科学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核心知识体系,理解材料学科认识世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正确认识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和潜在的发展能力,使学生具有宽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本专业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已汇聚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国际一流高层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前往国际一流大学或机构进行研究生学习或研究,或进入化工、石化、冶金、电子、材料、能源、环保、商检、医药、公安、外贸、国防等相关领域的企业、公司、学校等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教育和管理工作。必修课主要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化工原理,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实验,光谱学、显微学、色谱学基础,材料的电学、光学及磁学性质,工程经济与管理,热力学,相变,高分子化学与反应工程以及毕业设计等。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由电子信息工程更名,该专业以教授电子信息、和计算机工程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为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分为两个专业方向,计算机工程方向与电子工程方向。计算机工程侧重于计算机系统实践与应用,内容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网络、人机交互、云计算、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物联网(IoT)等。电子工程方向的必修课,主要包括电路理论及实验、数字式逻辑与系统及实验、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结构、数据结构、微电脑系统及实验等。两个专业方向都设置有毕业设计课程,通过同学们多方面的实践和经验累积,能够在未来各前沿领域有所发展,包括计算机应用、无线通信、集成电路、信号处理、机器人应用等。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将充分利用深圳互联网、通信等产业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与业界交流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行业动态、以及创新创业的能力,本专业的毕业生将获得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在广阔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领域的长期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音乐学院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音乐感和全面音乐创作技能的专门人才,使他们不仅能创作商业音乐、高雅音乐等不同类型、风格迥异的功能性音乐,还能运用电脑设备制作数码音乐。学生毕业后,除了可以继续深造,也可以在艺术院校、文艺团体、音乐媒体出版社等单位从事音乐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学科科目广泛涵盖了社会所需的专业范围,除了在大多数音乐院校较为常见的音乐科目外,“应用作曲和编曲”、“视觉媒体配乐”、“音乐录制与编辑”等必修科目使学生不但能创作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创作更贴近社会大众需求的音乐,为社会艺术领域作出贡献。同时,还开设了“大湾区音乐文化”、“亚洲新音乐”等具有地方和区域特色的课程,展现了丰富的湾区传统音乐和亚洲邻国的音乐发展,激发和增强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量,使他们在创作中吸收宝贵的中国文化,超越西方风格音乐创作的既定传统,建立坚实的业务基础,拓宽未来的就业范围。
音乐学专业
音乐学专业的学科科目旨在指导学生从历史、文化和社会学的角度聚焦,对音乐进行学术研究。课程的整体设计兼顾传统与现代,结合本土与西方,除重点研究中西方音乐文化外,更关注音乐在当代社会的实践议题和如何用音乐推动文化及社会发展。目的是使音乐学研究能直接协助当代社会在文化、教育及经济上的发展。音乐学专业的学生经过全面的学习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从事音乐学或交叉学科的学术研究,并在高等院校任教。与此同时,他们还可以在社会艺术机构、学校或企业从事音乐研究及开发工作。
作为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秉承“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学校面向全球招聘一流师资,引进的师资大多为世界一流大学知名教授和学者,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截至2022年4月底,港中大(深圳)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的境外名校伙伴已超过120所,遍布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超过200个。合作院校包括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截至目前,大学已培养了四届本科毕业生,六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两届博士研究生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于国内知名高校就业率前列。其中,超过70%的学生选择国内外名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选择升学的毕业生中超过70%的毕业生攻读世界大学排名前五十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是毕业生首选就业区域。
更多招生信息请浏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官方网站。【www.cuhk.edu.cn】
点击获取招生小组联系方式
  • 2022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本科招生各省(区、市)招生组咨询群
点击视频了解港中大(深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