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2022年7月27日,美国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的研究团队宣布,一名66岁的艾滋病患者被“治愈”,成为继继“柏林病人”、“伦敦病人”和“纽约病人”之后,第四位经干细胞移植实现艾滋病长期缓解的病例
第四例治愈者——感染HIV病毒31年后被治愈
这名现年66岁的患者在1988年被诊断出感染了HIV病毒,他表示,当时认为自己是被判了死刑,从没想到能活着看到自己被治愈的一天,因此对自己的治疗团队感激不尽。
此后,该患者又患上了白血病,他在2019年接受了骨髓移植治疗,此时距离他感染HIV病毒已达31年之久,该骨髓的供体具有罕见的基因突变——CCR5基因缺失
CCR5是HIV病毒入侵和感染人类细胞的受体,CCR5 Δ32/Δ32 基因突变后,细胞缺乏CCR5受体,HIV病毒也就无法感染。对于感染HIV病毒的白血病患者,首先通过化疗杀死癌细胞,在移植具有CCR5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有可能在治愈白血病的同时,让患者体内的HIV病毒无法感染,从而逐渐清除HIV病毒,实现艾滋病的长期缓解,甚至是治愈。
骨髓移植治疗后,他的白血病和艾滋病得到了完全缓解,目前他已经停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超过17个月时间,医生没有发现任何HIV病毒复制的迹象。
该患者也是迄今为止实现艾滋病治愈的年纪最大的患者,他的治愈为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癌症的老年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停药15年后,
至今未发现HIV病毒载量反弹
在昨日的国际艾滋病大会上,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科学家也提交了一份报告,一名59岁的妇女被认为处于HIV缓解状态,即实现HIV功能性治愈。
2006年,该妇女在巴塞罗那参加了一项临床试验,在接受抗病毒疗法的同时,配合多种免疫调节疗法,包括8周疗程的环孢素,以增强免疫细胞控制HIV病毒的能力。
试验结束后,该妇女停止了一切相关药物的使用。15年过去,至今仍未发现HIV病毒载量的反弹。但与“完全治愈”不同,她的体内依然携带着可复制的HIV。
“尚不清楚该妇女使用的免疫调节疗法,是否适用于其他HIV感染者。”一位参与研究的科学家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
“为什么该疗法在她身上效果如此好?临床试验的其他参与者都失败了。”他说,“目前我们试图确定她的基因,观察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类型,帮助更好地从HIV治疗中缓解,在其他人身上又能否发现。”
卢洪洲教授告诉“医学界”,与靶向药不同,免疫调节剂具备更广谱的免疫调节效果,能起到增强宿主免疫状态或功能的综合效应。“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类治疗,更加强调治疗前的基因精准检测,继而优化免疫检查点的选择,以达到最佳的免疫调节效果。”
“但该治疗方法需据HIV感染者自身的免疫状态而定,最重要的是,抗病毒治疗是前提不可或缺。”卢洪洲教授强调。
让HIV感染者恢复正常生活
无论是干细胞移植还是免疫调节治疗,艾滋病治疗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要开发出安全、有效,但更重要的是能“普世化”的疗法,以帮助全球上千万HIV感染者。
2022年6月1日,顶刊《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联合使用两种广谱中和单克隆抗体后,停药最长达43周的时间内,感染者体内的HIV病毒水平得以控制且无反弹。
研究人员相信,未来HIV感染者可能无需每日服药,只需低频率(如两年一次)的给予单抗,即可回归正常生活。
基因治疗领域也有进展。2022年初,美国Excision Bio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启动EBT-101的人体1/2期临床试验,这是一种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疗法,通过“多次切割”,以彻底打碎HIV病毒基因组。
“包括近些年提出的Shock and Kill治疗、以及各种基因工程T细胞改造策略,均是艾滋功能性治愈有希望和前景的方向。”卢洪洲教授表示。
事实上,在高性价比HAART疗法存在的情况下,除了绝对健康得益增幅有限,高昂的价格,难以“批量生产”等,都进一步限制了各类前沿疗法的普及。
但卢洪洲教授认为,成功或治疗效果好的个例,为后续无论是科研还是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都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而最终要实现HIV感染者群体的功能性治愈,还需不断的科学探索与研究。
目前来看,这一条道路具有光明的前景,但需要的时间可能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
“现有的HAART治疗并不能有效解决病毒储存库、停药反弹以及免疫重建不全等问题。因此,即便在其他治疗策略上投入巨大,也是学界必须要做的努力。”卢洪洲教授称
来源:生物世界/医学界
往期推荐
1. Science连发:新冠溯源问题再起波澜?
2. 沈洪兵任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
3. 起底“速成博士”产业链!花1800万引进博士的学院,曾两拒985高校博士求职
4新冠和猴痘同时感染!……猴痘疫情为全球卫生紧急状况,超1.6万例!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199024878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小编微信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喜欢本篇?让我们知道你“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