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3511
6年前,它是“三无”神剧——
无明星、无名导、无宣传。
却被10w人评出豆瓣9.1的高分。
在国产青春剧里,称得上是天花板的存在。

6年后,它有了粉丝,有了热度,有了投资。

分数却一夜跌至3.4,粉丝还嫌高。
有人说,前两部是青春,这一部是青春被喂屎了。

神作续集真的烂爆了吗?

来看看——

《一起同过窗3》
很难看到这样一部剧。

粉丝敲碗等了5年,甚至一度想替主创众筹拍摄。

结果真正开拍了,“抵制”的大旗却被举了起来。
原因在于导演发的这条微博:

“我被换了。”
不比很多S+大制作剧。

《同窗》系列故事完全脱胎于导演本人。
从剧本灵感到实拍完成,再到爆火后筹备拍摄第二季。
每一步都离不开导演毕鑫业。
打磨第三季的剧本四年。
临了筹备开拍,却被资方赶出了剧组。
和“孩子被人抢走”又有什么区别?
为了声援导演。
第一主演武雨泽选择辞演《同窗3》,去参与毕鑫业的新剧。
失去了两大灵魂人物,《同窗3》的评价一落千丈也就理所当然了。
此时再回看第一集男主初出场自我介绍。
路桥川,过河拆桥,虎落平川

像极了一道来自过去的预言。

也许有人会问:
可剧本不还是毕鑫业本人写的吗,质量总不会相差太多吧?是不是粉丝闭眼打一星出气啊?
的确,粉丝打一星出气是事实。

但《同窗3》也绝对算不上及格的续作。
并不是强行拉踩。

而是《同窗》系列本身就是一部“安利黑洞”。
什么意思?

派爷甚至可以说。
如果你从未看过系列的前两部。
那么现在就算去补剧,也可能会得出“就这?”的结论
首先是故事体量上。
拿第一季举例。
总共三十集往上,涵盖的内容却只有一学年。

从主角们入校第一天,讲述到大一结束。

没有主线矛盾,也没有特殊设定。
完全以流水账的形式,呈现他们日常生活。
就比如,一段军训的剧情,前后拍了5集。

不是男生宿舍斗嘴,就是女生宿舍聊天。
片段之多,节奏之慢,纪录片导演都想来喊cut。

它凭什么能火?
6年前刚播出的时候,网剧还不够卷。
市面上的校园剧大多停留在“怀孕堕胎三角恋”的强刺激设定上。
吸引了眼球,却离普通人太远。

《一起同过窗》靠着贴近日常生活的特点脱颖而出。
初入校园,被大三师哥师姐拦住采访,大学生都经历过吧?
一个寝室有人要出门,剩下的人一定会让他帮忙带饭,也都是大学生们的“共享记忆”吧?
《同窗》用无数日常的小细节,唤起观众们的回忆,把“共鸣”牌打到极致。
而现在,我们一方面被短视频彻底改变了观看习惯。
另一方面,从青少年到中年,各个年龄段的影视剧都在追求共鸣与真实。
《同窗》毫无波澜的流水账,自然很难再入新人眼。
而《一起同过窗3》不仅没有对自身不符合时代的缺点加以修正。

更是疯狂插入前两季的片段作为“回忆”,水上加水。
明明节奏缓慢,却让人看出了一股急。
急功近利的急。
他们换掉导演,却没有能力干脆换掉剧本。
《同窗》系列的很特别的一点,就是台词。

比如喜欢乱用成语。
再比如把冷笑话一本正经地讲出来,刺激观众笑点。
以及每集都会出现能被摘录下来的“优质鸡汤”。

人们很容易把重逢的画面勾勒得过于美好,慢慢的便认为重逢既是美好:慢慢的忽略了重逢这件事本身是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而在重逢之前那些暗流涌动与阴差阳错你无法识破也无能为力,只能忍受重逢时刻带给你的措手不及。正是因为重逢的不尽如人意所以人们才害怕离别,所以离别才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路桥川
带点无厘头再带点沙雕,最后又戳戳泪点。
这是毕鑫业极强的个人风格体现。
而新的一季。
他们失去了创作剧本的灵魂人物,也对一行行扁平的文字失去方向。

不知道怎么衔接片段,也不清楚哪些台词才是重点。
照本宣科地模仿前两季,语气却显得僵硬无比。
另一方面。

与其说是《同窗》的演员们塑造了人物,不如说是角色本身为演员增加了魅力。
主角团9个人各有特点。

路桥川文艺矫情碎嘴子。

钟白大大咧咧却心思细腻。

肖海洋犟脾气讲义气。

李殊词内向单纯。

林洛雪渣得自豪骄傲。
毕十三行事像个机器人。
余皓八卦爱挑事。
许连翘又拽又神秘。

任逸帆风流成性。
是不是人太多已经够乱的了?
然而还被加上了“我喜欢你,你喜欢他,他喜欢她,她喜欢他……”的“食物链式多角恋”。
这样的设定搬去哪部剧都要被吐槽一句太假。

但在《同窗》里,则给流水账日常增添了不少趣味。
也正是因为所有人都是单恋,主角团的平衡才没有被打破。
他们不将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和遗憾。
也不低迷,因为每个人也得到了来自这个集体的安慰与爱。

谁说只有双向奔赴的爱情才动人?
打电话也要一起看烟花的友谊同样不可取代。

这才是“不偶像”的青春,属于每个普通人的青春心绪。

很多粉丝每年都要回顾《同窗》前两季,把它当做吃饭、工作的背景音。
比起提供追剧的沉浸感,它更像一个陪伴着你的老朋友,絮叨又亲切。
初播时,许多观众刚上大学。
和主角一起经历了大学的迷茫与成长,剧里剧外像是同一个世界。

而这批观众纷纷步入社会,年复一年地等待一场《同窗》的毕业。

没有人可以保证,毕鑫业时隔五年后依然能拍出9分续作。
距离第二季已经过去了5年,主角们却只是从大二升到了大三。

别的不说,演员自身的年龄状态摆在那里。
顶着30+的脸,说着略显中二的台词,怎么看怎么出戏。
等待原班人马,不过是想要给心里的那份未完待续,一个完整的结局。
可以不够完美,但缺一不可。
但正如短评里有人说,讨厌“本可以”三个字。
本可以有原来的《同窗》,本可以梦回大学,本可以和当初一起追剧的朋友重新聊起那些回忆。
现在却只能看新的路桥川瞪着双眼模仿武雨泽。
曾经的路桥川唠叨嘴碎,小表情多。
气质上也像个“老妈子班长”。

而现在的新演员,演戏全靠瞪眼+张嘴,让本就过大的眼珠子雪上加霜。
时刻担心它们逼急了会跳出来,把青春剧变成恐怖剧。
老演员们没了导演的调教,也走岔了路。

比如曾经被称作“人间理想
”的
李殊词。

前两季单纯文静,是朋友间都爱撸两把的小白兔。
这一季开场一个叉腰“哼哼”,直接从傻白甜变成了弱智。
到了宿舍继续叉腰,摇头晃脑地嘲笑室友没完成假期作业。

矫揉造作到派爷都恨不得给她两拳。
《一起同过窗3》在剧本的加持下,谈不上烂。
但本就是为粉丝准备的回馈礼品,却被强行掉了包。
就像你坐上一辆旅游的大巴车。
回程时却发现,司机也换了,朋友也变了。
还要对你的意见、你的情怀说一句I don't care。
伤害的又何止是粉丝群体?

资本压力下,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创造了神作,却被过河拆桥的导演,可能只有毕鑫业一个。
但在影视市场里,或许有无数个正在承受压力的导演、编剧。
他们之中不乏优秀的创作者,却被金钱、舆论胁迫,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权利。
《人世间》导演李路曾说:

“影视创作不能被资本裹挟,一旦被资本、环境裹挟,是无法做出具有独立精神的影视作品的。”
毕鑫业被驱赶,因为他不愿屈服,宁为玉碎。

但这本不应该成为一个二难选择。 
国产剧越来越烂,精品越来越少,我们有目共睹。
想要彻底摆脱“烂剧魔咒”,答案也许就藏在《同窗》的台词里——

我有一个梦想
影视剧这个行业会站立起来
抛掉现实与金钱的诱惑
沉下心来去写有良心的剧本
真正实现创作者的真谛

从前那自由、百花齐放的岁月

也终将归来
往期精彩内容
一个在看=【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