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预约”
行动派琦琦直播,

7月2日20:00场77讲文案力
▲ 点击上“行动派琦琦”关注公众号,

找我领取《直播起步如何做好内容》3万字干货。
这是我第211篇原创内容

当说到自律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当你下定决心要过更自律的生活,会有哪些想法、行为呢?通过几个小场景,我们来盘点下常见的2种自律。
第一种自律,表格式自律
小C是一位在校大学生,课业不忙,压力也不大。平常不学习不恋爱的时候,就爱在宿舍刷刷剧、刷刷短视频。
某个并不特别的下午,也许是看到了某篇文章,或者是刷到了某个短视频,突然意识到现在的生活太不积极了。如何过上更积极的生活呢?那一定得学会自律!
如何实现自律呢?小C很快有了头绪,首先生活得有规划,所以计划表一定要做起来。
常见计划表(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在网上搜索、下载、对照模仿,很快就制作出一张张自律表格。月目标、周计划、日计划、复盘表一整套来规划自律生活的各项指标和行动。甚至精确到每天几点起床,哪个时间段午休,哪个时间段必须上床睡觉等等。
表格完成后,小C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好像自律生活已经实现。
从第二天开始,她也果真按照表格上的计划开始行动了起来。然而结局并不如意,第一天热血满满,第二天有些疲惫,第三天靠意志……一周后所有表格被关进了抽屉。
第二种自律,规范化自律
几年后,小C成为了一名职场白领。经过几年的工作历练,生活逐渐变得平淡,每天朝九晚十。
某个夜晚,刷到“敢不敢用一年时间改变自己”。博主的经历让小C热血沸腾,想到自己夭折的自律计划,决定再次崛起。这次她下了更大决心,一定要实现自律。
小C这次没有急于做表格,而是决定先升级对自律的理解。详细了解,自律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常见九宫格(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了解到生命平衡九宫格,小C惊为天人,原来自律的生活不仅有事业,还有健康、家人、财富、社交、学习、休闲、生活。她非常憧憬这样平衡的生活,于是迫不及待把每一个主题都放进了生活里。
人生第一次开办了健身卡,第一次走出去和陌生人建立社交,第一次学习如何理财,许多第一次让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然而好景不长,过多的事情很快让小C筋疲力尽,甚至影响了工作。
被惊吓到的小C赶紧重新回归了以前的生活模式,自我怀疑着,是不是自己就是天性懒散,才没办法像博主一样自律生活?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觉得熟悉?虽然小C的故事是杜撰的,但类似的场景却实实在在发生在很多人的身上。
从最开始尝试自律,把关注点放在一个又一个华丽精致的表格上;到后来,升级了认知,对自律有了更深的理解,却只是依葫芦画瓢,学到了形式,而没有学到真谛,开启了不适合自己的自律生活。
好在,生活最终让我们明白了,这样的自律只是一场自我欺骗。
百度说,自律一词,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MBA说,自律是指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是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作为基础。
自律(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论是百度还是MBA的释义,虽然附加了很多描述,但是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律的主体是——我。因为,自律的核心是我!我的自我约束,我的自我管理。
小C的故事里,以及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自律的尝试,为什么总是容易以失败告终?核心就在,我们始终在尝试过别人的生活,而不是活出我们的自律。
不论初期以表格为中心,还是之后以别人的九宫格为支点,我们常常忘记,不管表格、还是生命九宫格是在为“我”服务,为“我的生活”服务。
先有了我,因为我的生活中会有各种需求,为了让这些需求更清晰更便捷去实现,才有了表格去管理,才有了九宫格去分类。而不是有了表格,有了九宫格,再有我的生活。
事实上,表格和生命九宫格都是很好的工具,但是当我们的行动准则变成自律的人一定要每年读多少本书、看多少部TED演讲、跑步多少公里,就过于流于形式,变成了过别人的生活。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在深刻理解我这个主体的需求和特性,包括我的生活重心是什么,围绕生活重心的相关因素、规律性行为有哪些?如何让这些因素和行为最高效、或最舒适的被达成?以及我喜欢的行为模式是高效型还是舒适型,是工作生活分割型,还是生活融于工作性等等,在此基础上去发展和规划最适合自己的行为模式,这样的自律生活,我想很难不达成。
举个例子,樊登和张萌都是非常自律的人。但在一次两人都在的分享中,张萌提及自己每天四点钟起床,二十三点睡觉,平均睡眠时间基本在四到五小时,有时候甚至只有三到四小时。而且每天的日程都非常满,假使某天有事情提前完成,也会把空出的时间用来做更多其他事情。
樊登演讲(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张萌的自律是,提前把时间规划好。当她决定这段时间要工作的时候,就只会处理工作问题。而在休息的时候,就完全休息,不联络,甚至不拿手机。
樊登却完全不是这样,他认为这样的生活实在太紧凑了。在分享自己生活时,樊登说,“我时间管理的秘诀就是预估两小时的事,基本上十五分钟就干完了,所以就会空出特别多的时间。”
并表示,他是希望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就是此刻他在这工作,他会觉得是休息,他会觉得这就是生活。
我们会因为樊登老师用15分钟干完2小时的活,休息1个多小时,就说樊登老师不自律吗?或者,我们能铁口直断,只有张萌这样生活,才是自律吗?
当然不能,在我看来,两位老师都是非常自律的人,也因此都创造了非常好的生活、事业循环,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不同的人,成长模式不同,自律模式也不同。要求文科生用理科生的思维去分析文章,我想没有哪位文科生会觉得舒服。
除了认知到自律是以我为核心之外,自律的路上一定不能忘记,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
大海的规律是,潮涨潮落皆有时;人的精力就像大海一样,有精力充沛,也有精力不足的时候。
可是在实现自律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把太多生活安排建立在精力充足的情况下。所以,当潮水褪去,精力不足时,就很容易半途而废、难以为继。
有人说,这就是考验意志的时候了。以前我也这么认为,但在接触了多位国际大师,以及看过更多科学论证和经典书籍后,我发现,低效能的人,才会相信做事靠意志,而高效能的人,往往喜欢顺应,甚至是借用规律去做成一件事。
就像《掌控习惯》的作者,就非常理解人的精力有好有坏的规律。因此,在他的全球畅销书中就强调,养成好习惯需要让它简便易行。也就是得让事情特别容易实现,哪怕在疲惫的时候都能很容易实现。
掌控习惯(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书中,他分享了一位减肥者的经历。
这段经历的主人公曾多次尝试减肥,都以失败告终。后来在充分理解人和习惯养成规律的基础上,给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每天去健身房锻炼5分钟。
起初,只要时间一到,他就立刻离开。直到去健身房的习惯稳定了下来,他也产生了已经来了,何不多练习一会儿的念头时,才再增加时长。如此循序渐进,最终成功减去100多磅,恢复健康。
其实不仅仅是减肥,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牛人,都在顺应着人的特性去自律生活。以我熟悉的人——琦琦boss举例。如果你关注她,会发现她有时候经常直播,但有时候一星期或许就只能见到她一次,甚至一次都见不到。
我观察到的是,她已经围绕她想做的工作、生活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自律模式。就是把工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潮水涨起时,奋勇向前,但当潮水退下时,就适时休息。
这样的节奏,让自己舒适的同时,往往也能投入更少,收获更大。
最后,回到自律的起点,问问大家,为什么想要自律呢?
有人说,自律带来自由
这里的自由是指什么呢?我想或许是指:财富上充裕让自己感到安全而满足、时间上有可支配的权利、空间上有自己专属安全的空间、事业上有自由选择工作的能力等等。
但其实,不管哪一条,都不是单单依靠自律来达成。而是以目标为导向,分解出核心行为因素,基于自身工作、生活习惯,制定出有规律的生活,以推动行为更高效/舒适的达成,并最终实现目标。
所以,所谓最好的自律,不是今天读了多少本书,今年出去旅行了多少次,今年事业上有多大的进展。而是清晰目标,在对目标强烈渴望的同时,深刻理解自己的基础上去行动,不断矫正发展出最适合自己的行为、成长模式,沉浸式做自己——这,才是最高级的自律。

RECENT LVIE BROADCAST
近期直播
7月2日20:00场,77讲文案力
▼猛戳下方红色字体预约”直播

点赞、在看、转发为我加油。
👇👇关注我👇👇
做行动派,成为更好的自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