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033 篇文章

题图:一诺和三娃。摄影:玄力。文末有两个彩蛋。

因为涉足教育,经常遇到家长各种关于做父母的问题。大部分都很具体,比方说孩子总是哭怎么办,孩子胆小怎么办,孩子被人欺负了怎么办,孩子磨蹭怎么办, 孩子不睡觉怎么办, 怎么解决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如何帮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等等,林林总总。


我自己做妈妈,其实也觉得有很多挫败感。不断发现很多问题是新问题,经常是和孩子解决完了,又觉得自己处理得不够好,希望下一次能好一点。 


但是经常听到的反馈是我的仨孩子状态很不错。很多家长们经常问到的问题,我们孩子的身上似乎并不是这么明显。有这些问题的时候,似乎也可以比较波澜不惊地过去。 而且我因为生活里各种事,忙得很,其实陪孩子的时间并不多不少朋友问我是不是有什么“秘诀”。我一开始是否认的,但是看了不少家长的问题以后,我想,也许有。


如果退一步看,我想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概无非是四个层次的问题。从底层到高层分别是:安全感,自信,底层能力和知识技能。这四个层次想一想就很宏大,工作量巨大。就知识技能一项,要报多少课外班?


但其实有一个“偷懒”的方法:父母的工作,最重要的 80%,是在最底层,给孩子构建安全感。

我们送孩子去学校,去培训机构。 这些地方的硬件,我们给孩子报的课程,孩子的分数,都是看得见的。而“安全感”这个东西,一下子是看不见的,但这是至关重要的孩子心理的底色。在安全感的基础上,才可能有自信,有自信才能有底层能力(敢于尝试, 敢于失败,敢于表达,正面的看问题,等等),在底层能力以上,才有可能有有效的习得和学习。在这四个层次里,我们看见的学习,习得这些,安全感是最不可见。但是我看到很多孩子的问题,其实包括我们很多成年人的问题,都和童年的时候的安全感的缺失有关。 


理解了这一点,再看很多育儿的理论和方法,会发现也都是相通的,也都和安全感相关的。比如游戏力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特别强大,特别智慧,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让孩子有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而这种价值感和效能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石。芬兰的儿童技能教养法,核心理念,也是给孩子构建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从而可以“变问题为方法”。


所以在一土我们说四个词:真实,亲密,平等,安静。这四个词,其实都是希望创造适宜孩子成长的关系和环境,而这四个词加起来的核心,都是构建孩子的安全感。


我和华章做过一次关于“如何做父母”的直播,林林总总讲了一些相关的小方法,现在回看, 还挺有用的。这里总结成一篇小文。这些方法都很“简单”,再忙的父母,如果有心,都应该可以做到。全村社区里给家长们的”一土私享课“里的一句话,就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父母“。相信咱们都可以 :)这里插播广告,全村双十一优惠开始,文末有详情,希望在村里见到你!


一天抱 16 次


一诺:有一个理论,说孩子需要每天至少抱十六次。我相信。  


孩子天生喜欢亲密感,抱抱亲亲对孩子非常重要。我们有时很难跟孩子有亲密感,因为我们觉得大人要严肃,要跟孩子保持距离。但亲密与安全感互为前提,有亲密的关系,孩子才会有安全感。 一天要抱 16 次,这个是不是特别简单易操作。所以哪怕什么理论都不学,不妨从一天抱 16 次开始。 


当然还有很多可以跟孩子玩一些小游戏。比如,晚上睡觉时,等天都黑了,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跟孩子一起数脚趾头。这时看墙上的影子,脚就会变得特别大,大脚趾头二脚趾头开始打架。这种在密闭的空间和安全的关系里做的小游戏,能给孩子很多亲密感。


▲ 5 岁女儿的画,刷牙时的我,心里想着她。


多被抱的孩子不缺爱。我的仨孩子,每次抱他们,我都会念念有词,你是妈妈的小心肝,你是我的心肝宝贝!这时候老二就会说,你是我的”大心肝“,老三就会说,你是我的心肝妈妈!哈是不是很棒?


▲ 孩子给我的贺卡。


华章:有一次一诺生病,我自己带三个孩子。当时灵机一动,把家里袜子全都翻出来,玩袜子大战,玩得很开心。那一次带娃,给了我很多自信。孩子小的时候,我经常会觉得手足无措,除了换个尿布也找不到什么存在感。


但原来只要有心,多花些心思,找到一些办法总是不难的。比如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数学,玩智力游戏或者选一些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我家老大的轮滑,还有孩子们的滑雪都是我教的。


一诺:其实爸爸都是比较笨的,孩子在家都粘我比较多。怎么才能用好爸爸呢?我们经常做的一个,就是把爸爸当玩具。有时候场景是,我在加班不能陪孩子刷牙洗脸睡觉。爸爸可以,但是孩子赖在我身上说,我要妈妈陪我!


我就说,哎你看看按一下爸爸的鼻子,会不会出奇怪的声音。这时候你就去按,爸爸配合发出蠢怪的声音,然后她就会去。然后你再说,想不想试试按肚脐眼是什么声音。她就特别高兴地去按了。然后你再说,在爸爸刷牙洗脸的时候,会出一种只有在卫生间才发出的声音,要不要试一试?这时候爸爸就可以很容易地抱起她,去刷牙了。大家都很高兴。


给孩子真实的一面


一诺:真实不是让孩子演给大人们看或者大人讲一些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孩子最真实的一面可能是喜欢吃,喜欢抱,喜欢睡,喜欢要钱。我们教育孩子,有时特别想树立权威感,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命令孩子。抱着这种心态,自然就会代入某种角色来对待孩子,无法理解他们真实的状态和成长规律。


▲ 由华章拍摄。


《The Biggest Job》(《父母, 最艰巨的工作》) 这本书里讲到一个例子:有一对爸妈离婚时,没告诉孩子。孩子长大后却说,妈妈其实我早知道了,妈妈如果你当年早点告诉我,咱家的关系不会是这样的。


这个例子对我触动挺大的,我们要学会跟孩子保持真实的状态,不要伪装。尤其当家里出现问题时,能坦白真实地告诉孩子。这种真实的状态,与孩子自我觉察和管理情绪是相关联的。比如说父母离异,孩子肯定是有情绪的。当情绪出现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要回到我们最基础的教育里。


其实“真实”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问孩子对你的真实反馈。很多听起来是让人汗颜的。下面这个就是去年,老大那时不到 8 岁,给我提的意见。我们写下来挂在墙上引以为戒。



用孩子的语言对话


一诺:为什么在教育过程中,平等非常重要?成人对孩子其实是有无限权威的,如果我们把孩子关小黑屋,孩子是没有反抗空间的。虽然这种权威,有时会奏效,但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用自己的经验去指挥孩子。


跟孩子保持平等,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一米高度看世界》来说这个问题。这件事情上,更多的其实是我们对自己的约束。试着把孩子当大人或者把自己当孩子,跟他站在一个队里。


华章:从我们家老大二年级开始,我就经常跟他做一些讨论。孩子看世界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我经常会听到一些有意思的问题。有时我觉得他不能理解的问题,其实他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可以做出一些反问,包括一些科学问题,社会学问题等。在探讨的过程中,我开始了解孩子对某个问题的边界和认知。与孩子交流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因为我们更能理解孩子的语言,也更能发现孩子的语言。


给孩子留一些空间


一诺:孩子表面上是不安静的,我们也不应该要求他安静,他应该是跑来跑去,嘻嘻哈哈的。这并不是说孩子没有做到安静,因为我觉得安静是一种内心的状态。他可以表面上非常活泼,但内心是安静的。现在我们的问题是,表面上安静,内心却焦躁。


在北欧教育里,让孩子安静就是给孩子多些私人时间,可以发呆一会儿。我们有时非常看不得孩子发呆,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但其实这是孩子感知世界的一个过程,很重要。


今年我基本把孩子周末课外课都取消了,只留下一个体能课。周六全家人一起做个早饭,一起去超市,讨论 500 毫升和 1 升的消毒液的单位价格是怎样的,怎么买更便宜;给孩子们每人十块钱,孩子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零食等。如果有心,到处都是教育的机会,只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孩子能够在空白时间自主思考。


▲ 几个孩子做家务。


如果我们和孩子的时间都排满了,就没时间去安静了。所有时间都在为这些安排做准备,都很忙,一直在路上。这样可能会导致家长和孩子的情绪都变糟糕,最终产生的负面影响反而会更大。所以有时候并不是我们做得越多越有益。 


孩子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各种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因为他有自信的。我们大人也要有自信,相信孩子的智商、天资都是足够的。


其实上面讲的这四条,就是“亲密,真实,平等,安静”。如果需要记住,就做下面几件事:


1、亲密:一天抱宝贝十六次,今天,你抱了吗?


2、真实:“教育“孩子的时候问自己,我小的时候如果听到我现在说的话,会喜欢吗?我小时候不贪吃吗,不贪玩吗,不贪财吗?如果也是,那怎么和我当年那个小孩说话?


3、平等:凡事在发表自己观点之前,问问孩子,你怎么想?为什么?哦这样!为什么呢?啊这么好!


4、安静:这一周,有没有至少一天“无计划”的时间?有一些课,能不上么?


安全感不等于“溺爱” 


一诺:给孩子安全感,跟孩子保持亲密,并不是溺爱孩子,或觉得孩子有了安全感后就让他放任自由。而是在孩子有安全感的前提下,给孩子提要求。


我们对孩子要求也挺“严格”的,但是回到上面的原则,要用孩子的语言。比方说孩子为什么做家务,因为如果自己照顾自己就是长大了。有时候还不行没关系,我们能做多少做多少。


这时候,你可能担心,他不做怎么办?这里告诉你,其实所有的有安全感的孩子都是“上进”的,都希望做好。做不好也会求助。但是前提是孩子有自我效能感,觉得这是我愿意做的事,我能做好的事。 


▲ 三个孩子起床之后,自己叠好被子。不过地这么干净,不是他们干的。


▲ 有一次要在客厅睡,睡前都各自把衣服叠好放“床头”。


溺爱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把孩子的问题变成了自己的问题,这个界限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妈妈非常爱你,但是这个问题你要自己做选择,做了选择就要对它负责,如果不负责就要承担后果。


让孩子对自己负责,这个责任孩子是愿意承担的。有一次,孩子弹钢琴,弹完需要拍一个视频发给老师。我说我帮你拍,你觉得弹好了咱们再发给老师。然后弹了好几遍,他自己会说不够好,我再练一遍。我说好,你再练一练。这过程中,我发现是孩子自己希望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我跟他讲,你这遍练得不够好,要再练一遍。我们大人希望能把好的一面呈现给别人,孩子也是一样。但我们大人的期待,终究不是孩子自己的期待。


其实只是讲了些皮毛,但我们都不是育儿专家, 但是看了这么多父母, 我看如果能做到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我可以说你已经超过 80% 的父母了。而且做到这些并不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更多是视角和方法的转换。


成为孩子特别喜欢的家长,其实有时候只需要一转念。


下面一个大彩蛋,你会看到有足够的爱,和足够的安全感的孩子,会带你发现新宇宙,哇!竟然可以有人这么爱我 :) 


7岁的老二在一土语文课上写的一首“小诗”。


还有彩蛋,大家在家里都可以玩:


▲ 老二和老三,在“人工拖地”。


▲ 三只小怪兽的故事。


最后优惠来了!


今年 6 月,我们上线全新的家长社区,送给各位希望同行的父母们。我们给它起名叫「全村」。希望通过这个社区,一起构建真实、亲密、平等、安静的教育环境,让养育成为一个幸福的家庭体验。


双十一,我和华章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礼物:现在加入「全村」育儿社区,前 1000 位村民享受奴隶社会读者专供价 ¥699,原价 ¥799,抢完即止。


这个育儿社区有什么?


一、免费观看全部优质育儿课程


1)《一诺:如何当妈不焦虑》

2)《李松蔚:培养自我负责的孩子》

3)《戴亚楠:咱村美育课》

4)《一土学校:给村里爸妈的私享课》

5)《儿童习惯养成系列动画》


二、聆听教育大咖、资深家长的讲座


1)积极心理学家谢刚的《积极的家庭,丰盈的生命》

2)中央美院教授的《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去培养面向未来的下一代》

3)日本国家认证厨师妈妈的《培养小吃货从清晨开始》

4)500 强外企经理爸爸分享的《当了6年爸,我的真实体验分享》

5)香港大学博士《培养国际视野的孩子,从哪里开始?


直播精彩片段一览: 



三、育儿难题的家长互助式解答


1)如何成为具有游戏力的父母

2)如何开展有意思的家庭读书会

3)怎样和孩子一做各种低成本玩具

4)带孩子可以看哪些绘本

5)周末带娃有什么好去处

.......


四、一个真实、温暖的家长社区


当然,除了一年能看超过 150 节育儿课程、精彩讲座,与我,李松蔚,小月校长,戴亚楠等教育大咖零距离基础,还有:育儿实践作业、爸妈吐槽实录、父母个人成长、育儿群组互动……等你一起来发现。下面扫码,还会再优惠 50。希望在村里见到你。


▲ 扫码加入「全村」社区,限时优惠¥699,还可再减50元。

-  END  -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咱们村里见。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给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