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大家好,我是茉莉妈妈。欢迎你来到这里。
这片自留地里,我会坚持分享家庭养育笔记以及适合各个领域学习的MOLY学习法。
近期文章
周一我分享了茉莉文言文启蒙的路径、方法和资源素材。
· 为什么要重视文言文学习?
· 文言文启蒙容易踩哪些坑?
· 文言文启蒙历程分享
我分享我们文言文学习的4组8字方针,很多妈妈给我反馈,觉得思路被打开了,原来文言文可以以这么轻松、有趣的方式打开。
好听的历史故事音频、视频,文末有下载方式。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以篇分组,目标分拆
感受音韵,呵护童趣
精选好书,积少成多
今天我再回顾下陪茉莉历史启蒙学习的过程。
其实我和很多家长一样,历史知识积累非常匮乏。也正因为如此,我打心眼里就畏难,觉得这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但是当我真的静下心来琢磨,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也就梳理出来了适合的路线和资源。
我还钻研出一套适合孩子的独家“三有”历史学习法,在娃身上实践一年亲测好用,今天倾囊分享给大家。
“三有”历史学习法,小朋友爱上学历史。
1. 为什么着急为孩子进行“历史启蒙”?
2. 什么样的学法孩子感兴趣?
3. 历史启蒙学习素材以及使用方法分享
01
为什么着急进行“历史启蒙”?
 建立知识脉络,拓展阅读范围
随着孩子独立阅读涉猎范围渐宽,不管是蒙学经典、文学作品还是社科读物,总会cue到大量的时间、人物、事件。
孩子尽早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心中有了一条虽然粗糙却可以日渐清晰的历史脉络,脑子里有了人类发展的大背景,再去接触细碎的信息点,更容易形成学习的滚雪球效应。
多了解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有帮助,对为人处世、洞察世事,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非常重要,不仅因其情节跌宕起伏,发人深省;更是其中覆盖了大部分中国的成语故事:千金一笑、一鼓作气、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管鲍之交、一鸣惊人、病入膏肓、围魏救赵、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百家争鸣、名列前茅、毛遂自荐、问鼎中原……在有血有肉的故事中推进学习。
孩子对这些语言的理解深度应用准度自然而然就上了一个台阶,对理解中国后世的整个版图、地域特点、发展脉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写作取材也是一种很可观的积淀。
 以古启今,增长智慧
某年某月某日某件事在打开的卷轴上,展开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也打开了我们的胸怀。也许当我们再为某件小事烦恼的时候,那些从陌生到熟悉的历史人物,一一跃上舞台,为我们“现身说法”——历史的经验慢慢变成了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智慧。
就好比前几日,茉莉做一道关于“女娲补天”的阅读理解题目:
“如果你是神龟,你愿意牺牲自己将倾斜的重新撑起来吗?”
茉莉回答的是:
我愿意。
第一,从百姓的角度考虑,我不愿意那些百姓受到伤害。
第二,从女娲的角度考虑,我不希望女娲的努力白费。
第三,从春神句芒的角度考虑,我不愿意他被人误会冤枉,以为他不想保护人民。
第四,从我自己(神龟)的角度考虑,我反正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我希望我的生命更有意义,能让人们记着我。
我当时听到最后一点,感动极了。后来问她,怎么想到这个层面?
她说因为最近读司马迁写《史记》的事迹,司马迁受尽那么多苦难,才写成了事迹。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我不禁感慨,这就是学历史的意义吧。
打开了孩子的平常生活的空间和维度,让他们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代杰出的灵魂对话,并沐浴在伟大的思想与人格的光芒之中。
③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这还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今与昔——这是一代一代孩子的社会责任,也渗透在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细微之处。
今年高考的语文、英语、政治的考试题目无处不体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02
什么样学法孩子感兴趣?
——“三有”历史学习法
有故事的历史
“历史”是相对抽象的,对孩子来说,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的启蒙,一定要从有趣而鲜活的“故事”切入。
要先产生兴趣,接下来才能在延伸阅读和积累中去不断地深究和求证,形成自己稚嫩却勇敢的观点。
如果一套书仅仅有大量描述性风格的说明文,或者依据一套教材去背诵年表、记录意义、整理答题点——这样学历史的方式显然不适合孩子。
有趣的故事能使那些由年代、人物、事件堆积出来的僵硬记载,重新活出生命,产生思考与情感的动力。而历史场景的画面重现,亦有助我们进入想象时空。
如果让“历史”走进孩子的心门,引领者一定是”故事“;而最后打开心门的人,就是讲故事的人。
 有顺序的历史
最初,我在家里贴了一张年表图,带她背了朝代歌,建立了大朝代的线,让她对朝代的大致更迭顺序心中有数。每个朝代的事情,先后得有时间观念。孩子听音频故事,也都是按照时间线来梳理。
就像《认知天性》那本书里提到的,学习除了不断的“编码”,还要有不断去“检索”和“回顾”的一个过程,效率才高;每每在一个故事或者一个阶段之后,还可以通过图画、问题、导图来回顾,帮助巩固和检索你“编码”的记忆。
有了顺序,孩子就更容易在脑子里建立清晰的脉络,无论扩充到哪里,都是去像历史线脉络的主干上添枝加叶的过程。
③ 有交流的历史
历史启蒙不能仅仅去灌输知识,它一定是有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李世民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即使对一个孩子来说,也可以触动他对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的思索,可以让我们学习做一个睿智的人。
在历史故事中,所有的道德、智慧皆非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壮士断腕、至死不渝的信念里,体现在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曲折中。经过一番洗礼,孩子会更深刻地理解自已与世界。
我们讲到历史的典故、成语、人物轶事的时候,要去和孩子交流观点,想法;做假设性的选择,鼓励他们思考:如果你是这位英雄豪杰,如果你面临同样的境遇,你会这样做吗?
不要介意孩子的稚嫩与天真,也不要在最初就用”严谨“来要求孩子——当他们从历史中积累的行为典范够丰沛时,就能用之以检视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积累的经验用来讨论、诠释历史,找出理据。
而宝贵思考习惯的建立需要时间,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值得从小培养。
03
历史启蒙学习素材及使用方法
① 搭建骨架——形成朝代时线
贴历史年表图,背朝代歌,熟悉历史朝代线
素材:历史年表图
使用方法:墙上贴图+养成阅读中检索历史年表的习惯
历史年表图我选的这种,贴在墙上,每天都可以看上两眼,我们曾经对着朝代表背朝代歌。如此一来,孩子对于这个时间线有了大体的印象。
慢慢我们就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无论读什么书,只要涉及到年份,或者提及一些大人物生活的时代,都去对照看下年表。每次浏览都是巩固印象的过程。
比如学习英语教材Reading Explorer2U8中讲到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他于1346年来中国游历,考察中国风土民情,访问过元大都。
孩子对这个人物比较陌生,首先我们就去一起查看历史年表,将这个人“安置”华夏文明的长河中。知道时逢元朝,脑子里很快就能与“马可波罗”的故事建立时间上先后的比较关系。
 Reading Explorer 2 U8
《The Travels of IBN BATTUTA》
读世界史也是一样,会和中国的历史年表一一对照。关于世界史启蒙,日后再单独分享。
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旅行地图
素材:朝代歌
使用方法: 背诵毛坯版+欣赏豪华版
朝代歌毛坯版——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对小朋友来说,分分钟就能记住。
我特别为小朋友们设计了一张朝代表海报,大家可以下载或者打印出来,让小朋友背熟。
推荐大家看这个豪华版的朝代歌——诗词小王子王恒屹和吉他小仙女周昭妍(Miumiu)的合作版本。
Miumiu是茉莉的偶像,这段视频不知道她看了多少遍。
第一次听到真是有血脉喷张之感,内心波涛汹涌。
素材:历史漫画
使用方法:起初看热闹+后续看门道
茉莉也是特别喜欢火遍大江南北的《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它是依据二十四史等文献资料编绘的一套非严谨萌系动漫(动画视频+漫画书)。作者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对历史事件进行了重新解读,是娱乐化的历史。
茉莉喜欢里面的漫画元素,是书和动画的忠粉,也是典型的”喵“迷。经常会重复里面的无脑梗,边说边笑。
我家还有这些喵的玩偶抱枕,以供编故事讲故事用。
这套漫画可以作为切入点,不带压力地让喜欢漫画的孩子建立一个初步的印象。帮助孩子和里面的人物名字、故事情节混一个脸熟。
后续读书的过程中,印证之前在“喵”里看到的情节(哦哦,对,就是他!)增添一些愉悦感和成就感。
但它泛娱乐化的风格、对细节描述的缺失、 视角偏窄(只盯着朝代更迭,缺少智慧与文化的瑰宝)注定了它充当不了“历史启蒙”的主角,最多算作学习之路的甜点吧。
后话是,当孩子读完《林汉达的历史故事》,再回过头来看《喵》,倒能看点门道出来。
一来更善于将人物和事件的对号入座,不容易“张冠李戴”;
二来二刷时由老母亲带着看看“原文出处”以及“编者按”部分,一起读读这些“边角料”,能补充很多知识。
以春秋故事为例,因为已经在林汉达历史中了解了细节;重看漫画时,孩子可以跳出细节,从整体上来再次回顾、概览春秋的政治地图和霸权的更迭。
 丰满血肉
以故事为载体素描人物形象,勾勒事件轮廓,建立情感联结
素材:《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使用方法:听音频/家长带读+独立阅读+精读讨论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美绘版》
著名历史学家林汉达先生编写的以故事为载体 的《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市面上公认口碑最好的原创历史故事书之一。
1960年代初,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中国历史故事集》,计划一个时期编一本,选定的作者是教育家、语言学家林汉达先生。
林汉达先生的写作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丝线串珠”叙事方法。即把要讲的故事(多以成语故事为线)用一条线索联系起来,一线贯穿,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经常在故事高潮迭起时不动声色地结尾,却又通过巧妙的串联,贯穿到下一个故事。
二是“口语化”的语言风格。据说作为语言学家的林汉达先生对口语做过精细的研究,他写历史故事的初衷就是“尝试用口语化的方式进行写作”。丰富的对话极易把读者代入故事场景,有身临其境之感。读者也很容易跟着对话不自觉地去在脑中素描人物形象。
可惜,林汉达先生于1972年不幸去世,仅写到三国故事,创作中断。好在后来有雪岗先生,将林汉达先生的手稿汇编整理并完成续写后五部。
这套书相比泛娱乐化的那些历史读物来说,信息量较大,插图较少,文采卓越,偶有生僻字(大都有注音)。
我们采用亲子共读+孩子独立阅读+讨论的方式来进行。
亲子共读(或听音频)
起初,第一遍我一般会带着她读。
这个过程中,除了读纸面上的文字。我时不时会带她对着导图检索下过往信息,这样非常有助于信息归类,提高效率。
孩子独立阅读
最近我们的中文阅读重点都放在历史类题材的书籍上。在大人的陪伴和导读之后,我会要求孩子自己朗读一遍故事。初期朗读,慢慢速度加快,就变成默读了。
这是提升孩子阅读水平的一个过程。孩子的识字量、对断句结构的语感,对捕捉精美词句的敏感度,对”大部头“的适应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林汉达这套书细节丰富,用大量对话来推进故事情节,对人物心理描写到位。让读者们无论年龄大小,在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都不自觉地开始在脑子开始素描对人物的画像。
好像时不时有历史人物和你隔空对话的感觉,也变身一个古时候的小人物经历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迁。
这是一种巧妙的情感联结,比起以第三只眼视角的说明文或者教材,它更容易让孩子产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这套书以成语故事为线,对成语的积累和运用大有裨益。这也正是我们把精力重点放在这套书上的原因。
讨论
就像开篇中提到的,历史启蒙不应该仅仅是知识“输入”的过程,即使是小孩子,也应该有机会去引导并触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表达对事情和人物的看法或者置身情景的假设与思考。
虽然他们想法是碎片的,单薄的,稚嫩的,但确是勇敢的,生动的,宝贵的。
林汉达故事还有漫画版,是美绘版的简编,保留了部分人物对话,补充了些许背景知识,增加了人物图谱和时序线。
如果阅读美绘版还有难度,可以考虑用漫画打个台阶。
③ 增强肌腱
不同套系交叉阅读,音频视频交互使用
填补知识空隙,拓宽视野
素材:交叉阅读的书籍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中国历史地图》
使用方法:针对性补充阅读+独立泛读
这些书可以进行交叉索引,填补知识缝隙,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我相信随着她历史学习进程的推进,她会更习惯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会更高效提取关键信息,阅读速度和效率也都会随之慢慢提升。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这套书应该是人们提到历史启蒙首先会搜到的一部。
但是我们买了以后几次开启阅读,都不太顺利,别说娃,我自己也没大兴趣。
大概因为它的落笔风格很像“教材”,是旁观者的是视角,进行总结陈述,对孩子来说趣味性不够强。尤其对于比较重要的历史故事,大都以“浮光掠影”的方式一带而过,比如分别用一篇就全部介绍完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这么多没有情感基础的信息扑面而来,孩子很难招架的住。
另外晏子使楚的机智、孙膑庞涓的纠葛、吴越争霸的跌宕,荆轲刺秦的壮烈等精彩的片段、作者都只蜻蜓点水地介绍一下,缺少故事前后铺垫和心理渲染,读者就很难产生感情上的代入感。
但这套书补充了很多文物、古迹的介绍,有精美的纪实图片,也有比较重的笔墨放在文化的发展方面,很适合作为补充阅读的素材。
《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
这套书名字是”简明“,其实并非书如其名,有很多段落是通过对比和比较的方式来叙事。如果没有一点积淀,那读起来也可能会有云山雾绕的感觉。所以我们也把这套作为补充读物。
这套书的优点是它有大量篇幅介绍了相应历史时期的吃、穿、住、用、行。如果你想在大脑里”穿越“回你感兴趣的时代,它可以给你加很多”料“。
《中国历史地图》
如果你想找一套在年表与叙事信息相结合的书,倒是可以看看洋洋兔的一些作品。
这本《中国历史地图》在一个朝代的学习开始或者结束的适合,都可以随意拿来翻一翻。
脑子里的信息会再次被激活并串联起来,加之漫画的表达形式比较讨喜,也能起到不错的”巩固“”检索“的作用。
音频与视频 补充
最推荐这三部历史故事音频
素材:音频《凯叔讲历史》、《姜天一:讲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史》、
谢涛《说给儿童的五千年历史》
使用方法:泛听
这三套各有特点,适合先铺垫或者随读书进度来补充。
凯叔版的温情脉脉,姜sir版的妙趣横生,谢涛版的气势恢宏,我们都好喜欢。


文末有资源分享,仅供自己学习使用。
这套视频最近火遍胖圈,大家可以搜索它的推文,有非常详细的介绍。
我们也开始看了一集(目前更新到第七季)就爱了爱了,这套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博物馆大课堂”叙事方式很高级,它采用跨学科式的讲解方式,有机融合了历朝历代的人文风俗,衣食住行、名人轶事、重大事件等,并结合地理、生活、艺术等交叉学科进行讲解,全方位去展现古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智慧集萃与文化的结晶。
还是双语字幕!
一样的问题,如果孩子没有任何历史知识的基础,看它可能看个热闹,但是信息的吸收率有限。
但是比如你已经系统了解学习了秦汉的历史, 再看下图这些侧重于文化和跨学科的表述方法,既有兴趣,又容易理解吸收;有效拓展了视野,填补了知识的缝隙。
我们会跟着系统启蒙的进度,在《博物馆里的中国通史》中找相应进程主题的视频来看,妥妥涨知识。
这就是我们的“三有”历史学习法——有故事的历史,有顺序的历史,有交流的历史。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喜欢上了历史会主动阅读各类历史主题的书籍,会讲历史中的人和事融入在自己日常的思考中。
我们陪孩子一起去慢慢审视那些在这篇土地上活着的、热烈的、真切的人们的记录史。
学习资源领取方式:
关注公众号,点个[赞 ]+ [在看],输入关键词”历史就可以提取啦。
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会持续分享实用的学习资源和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英语启蒙历程请参考:
分享易实操的家庭养育笔记;探索高效率的学科进阶路径。
语数外课内学习与课外提升;历史、科学与音乐启蒙;儿童心理分析、习惯培养与品格塑造。
关注我,加星标,不要走丢。
带你启蒙,一路爬升;为你答疑,不再踩坑;帮你选择,少些盲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