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水马龙的淮海中路常熟路交叉口,呈L型钝角延展开来的淮海大楼曾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著名公寓住宅,这里的“美美百货”也曾引领过国内时尚潮流。如今,这座大楼“风采依旧”,吸引着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黄金地段的优雅“转弯”
淮海大楼,原名恩派亚大楼,于1931年动工,1934年初落成,建筑面积达1.04万平方米。1994年,大楼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淮海大楼1947年行号图
大楼在沿淮海中路部分朝向为南偏东约32度,沿常熟路部分朝向为南偏西约47度。沿街立面以浅色墙面搭配深色带形窗,组成舒展的水平线,简洁大气,与饰以垂直装饰线的转角立面形成强烈对比,勾勒出淮海大楼典型的装饰艺术派(Art Deco)风格。
大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设电梯2台。中央原高6层,两翼高4层,后于20世纪80年代改建加层后分别达到7层和5层,外形仍基本保持原风格。1934年建成伊始,淮海大楼就已形成居住功能与商业功能和谐统一的风貌——底层为商铺,二层以上为公寓住宅,建筑内部装潢考究、设备齐全。
淮海大楼历史照片
作为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最高级的公寓大楼之一,淮海大楼的建筑“内圈”最初有一座巨大的网球场。底层商户和住户的出入门厅则设在沿街转角,出入口都为凹进式设计,不仅显得隐蔽,锯齿形的门厅通道还为人潮拥挤时留出了额外的避让空间。
用作商铺的建筑历史
在淮海大楼商业最“高光”的时期,底层汇集了众多热门商铺。一时间,淮海大楼里人来人往,人声鼎沸。
美美百货
上世纪90年代,淮海大楼的底层商铺大部分置换给了美美百货,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国际大牌消费起源地。如今,淮海大楼底层依旧均为商铺。其中,不乏老字号店铺。在这里非遗文化与时尚潮流融合,也赋予这座“90后”建筑以独特的魅力。
建筑修缮与内部细节
1949年后,淮海大楼曾历经3次较大规模的修缮:
上世纪80年代,作为当时上海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的一项民生工程,大楼“增高”后,迎来一批新的居民入住。也是这一次修缮,大楼的外立面被调整为褐色与深红色。
2001年,淮海大楼立面得到了整修,恢复了原始的白色外墙。
2020年7月正式启动施工的最新一次修缮,仍以改善民生为首要目标。在外立面修缮中,更换了窗玻璃,不仅保持了外立面的风貌统一,也兼顾了大楼的低碳环保。此外,大楼的很多内部设施也得到了彻底更换。
大楼修缮后淮海中路侧外立面
淮海大楼别具特色的内部装饰,诸如大量水磨石工艺铺设的地板和墙面拼花,也在修缮过程中恢复到了建筑建成伊始的状态。尤其是采用水磨石工艺的“双跑楼梯”,完全靠手工打磨出的楼梯扶手,弧度自然。
室内楼梯
修缮过程中,设计施工团队也发现了加层与大楼原始结构的显著不同:加层的走廊地面采用红缸砖,原始结构的走廊则是与墙面一体的水磨石,当中还镶嵌了工艺水平极为高超的铜条装饰。对此,设计施工团队不断琢磨,努力将前人智慧与当下的新技术、新材料结合,竭尽可能还原至建筑最初的样貌。
建筑亮点
建筑外立面
淮海大楼在转角立面的视觉中心和两侧中央部分,均采用了“冲出屋面”的竖线条设计,让大楼的身姿更显挺拔。
楼内公共空间
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基本特征在楼内随处可见,如公共空间的电梯厅地坪拼花和立面分割,楼梯间、疏散楼梯间、走廊地坪拼花,窗台墙面上铜条嵌缝,钢窗木门及防盗栅栏立面造型等。
周边建筑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是国内第一个建在“弹簧”上的全浮建筑,内设1200座演奏厅和400座室内乐演奏厅。
地址:复兴中路1380号
黑石公寓
黑石公寓附近集纳了办公、酒店、餐饮、零售、文化休闲等多种业态,无论是装修风格还是整体定位,都透露出上海的复古文艺气息。
地址:复兴中路1331号
克莱门公寓
建筑建于1929年,由五幢相同的假四层公寓楼组成,是当时上海酒店式公寓房的代表建筑。
‍地址:复兴中路1363弄
上音歌剧院
国内首个采用整体隔振技术建造的全浮结构歌剧院,外形犹如扬帆起航的领航船头,场馆墙体以摩登、富有动感的设计,与周围建筑相呼应。
地址:汾阳路6号
周边旅游线路推荐
淮海大楼→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黑石公寓→克莱门公寓→上音歌剧院
往期精彩回顾
(滑动查看更多)
资料:市文化旅游局
编辑:孙凌波、张家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