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本文看点
今天的文章将为大家解读以下四个问题:
1. 孩子之间的“言语威胁”现象普遍,并不是个例
2. “潜在”霸凌者“的成因
3. 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成为潜在“霸凌者”
4. 当自己的孩子被“霸凌”该怎么应对?
希望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
 周三
视野 🌏
全文共4174字,阅读时间12分钟
🌿🎨🌏
1
昨天我见到了许久不见的表妹,我们两个的孩子都差不多大,正值幼儿园中班。聊到孩子的生活,她向我吐槽了最近让她感到非常头疼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她说,她的女儿糖糖在幼儿园有一个好朋友,也是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经常会对糖糖说:“你要是不听我的,我就不跟你玩了!”或者“你把这个给我,不然我就不和你玩了。”并且这个小女孩还会联合其他孩子,让其他孩子都不要跟糖糖玩,孤立她。
糖糖大部分都顺从了,但是感觉非常委屈和难受。
表妹说,她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觉得小孩子之间的事情可以自己去尝试解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她也经常会对糖糖说:没关系,她不跟你玩,你就找别人玩,或者自己玩呗。
但是没有太大的效果,糖糖还是非常难过,甚至都不想去学校了,回到家情绪低沉,有时候会哭起来,回到学校还是忍不住要找那个女孩玩,有时候也会听她的话委屈自己。
“你说是为什么呢?她为什么还要找那个孩子玩呢?哎,大人讲的这些孩子做不到呀,该怎么办呢?“表妹非常无奈地跟我说。“你说现在的小孩这么小,才5岁多,怎么就学会了这么有心机的方法去操控别人呢?简直不可思议。”
表妹说她还尝试跟老师去沟通,想要老师帮忙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老师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过小孩子之间互相逗着玩而已。
其实这种情况,我女儿小米也遇到过,而且情况简直如出一辙,两个孩子的话好像复制粘贴一样,虽然这两个孩子生活在两个城市,互相并不可能认识。
小米上的是蒙氏混龄班,有一个年龄比她大一岁的女孩,曾经用同样的方法,在郊游的时候把她几百元的照相机要走了,用的就是这句“如果你不给我你的照相机,我以后就再也不跟你玩了,我也不会让其他人跟你玩了。
我当时也是有点生气的,有点气孩子的懦弱,但是回头想想,这件事情也许错并不在孩子。
孩子长到五六岁,对于社交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他们强烈地想要融入集体,参与集体活动,对于同伴的重视程度也会比三四岁的时候增加很多。
所以,当你对孩子说:“那你就不要跟她玩,跟别人玩。”通常是很难起效果的。因为相比一个玩具,孩子更重视的是一个朋友,也就是失去朋友的恐惧,远远战胜了失去一个玩具的恐惧。
而且对于孩子来说,再结交一个新朋友,不太“社牛”的孩子可能不是那么有信心,他们可能顾虑重重。“万一没有交到其他朋友呢?”“万一别人也不跟我玩呢?”。所以通常情况下,面对这样的威胁,很多孩子都会选择“委曲求全”,顺着那个孩子的要求,以求得稳定的“友谊”,以免被“孤立”。
2
我也渐渐发现,生活中,会有很多孩子会使用这样的“伎俩”,用语言来威胁其他孩子,以达到自己想的目的。有点像低幼版本的“PUA”。这似乎是一个有点“普遍”的现象,而非个例。

尽管这种孩子们之间“轻量级“的”小摩擦“,和真正的“校园霸凌“的严重程度还有一定差距,但是谁也不能保证,未来不会演变到这种程度。因为其核心和本质都是类似的,那就是“掌控”和“操纵”。
有的孩子在不断的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已经非常敏锐和擅长捕捉其他孩子的弱点:其他孩子最恐惧什么,最害怕什么。然后利用他人的弱点掌控,威胁,就能达到要求对方“听自己的话”目的,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力量感和实际中的好处,比如,小小孩的玩具,再到大点可能涉及钱财……并且从操控他人的行为中,获得当统治者般的快乐。
最近国内就有一个童星因为遭受校园霸凌、言语羞辱和群体孤立从6楼一跃而下,意图自杀
有些霸凌,不需武力,只是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口头攻击、无视、排挤、嫌弃,就足以摧毁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这种行为变成群体性行为之后,弱势的孩子更感觉无助和如堕深渊。
孩子们这样做,有时候可能只出于好奇,从众,或者好玩,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可能就会给同伴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所以,在大人看来似乎无关痛痒的“威胁”,对于同龄小朋友来说,是很有“杀伤力”的。
当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孩子“威胁“了,该怎么办呢?
在聊“我们应该怎么办“之前,我想先聊聊,“为什么”。
为什么本来应该天真无邪的孩子,会这么有“心机”,会使用“手段“来达到一些目的呢?是天性使然吗?
其实想一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来自于大人的影响。
这样的小朋友,估计身边也常常会有大人有会说类似的话。
比如“你不听妈妈/爸爸的话,我就不给你买冰淇淋了”,
“你要听我的话,我才带你去游乐园”,“你要是不听话,我就把你扔在路边,你别跟我回家了。”
老师也有可能会说:“你们不听话,放学都别回家了都在幼儿园待着。”
正因为大人平时对孩子经常使用这种隐形的威胁方式,以期待小朋友能顺着自己的意思来。小朋友自然而然也学会了这种方式。
小朋友对比大人是力量弱小的,但是他们本身也渴望力量感和操控感,当自我的操控感被大人剥夺了,就有可能向外去寻找这种力量,向身边看起来比自己弱小的孩子那里,找到能够“掌控”他人的快乐。
成人之间不太会这样直接地使用类似的语言,因为这其中不平等和威胁的意味非常明显了。
但是总是有很多大人,觉得这样对孩子是理所当然的。
凭什么呢?只因为孩子比我们弱小?只因为这样省事吗?
这种看似“教育“的方式,其实是有很大隐患的。这也是在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潜在”霸凌者“的过程。
当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孩子也自然会认可和吸收,只要自己强大,就可以“操控“其他人,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当然,家长惯用“威胁”方式,最大的受害者可能还不是别人家孩子,而是自己孩子本身。
当所有事情都是用“威胁”或者“奖励”来驱使,孩子的自驱力自然就没有了。
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讲道理,要制定好规则和自由的边界。
而不是为了图省事,就随便把威胁的语言拿来用,以期待达到立杆现影的效果。这是会有非常多的长期隐患的。
我自己也从不使用这种方式跟孩子沟通,时刻警觉着,不要让这样的话语脱口而出。
你会发现,那些十几岁的很凶残的“霸凌者”家里大多是没有给到孩子“平等和尊严”,以及“无条件的爱”。
就像电影《少年的你》里面的校园霸凌的施暴者魏莱。
她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学习好长得漂亮。但是内心却极度阴暗。
他的父亲一年多没她了,他的母亲始终觉得她很好,对她缺少实质性的了解和关心。魏莱的内心有一块是缺失的,她极度渴望父母的关注,但却求而不得。最终她滑向了深渊,越滑越深,直到最终死去。
当孩子缺乏家庭的引导,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就会变得性格冷血和冷漠,缺少同理心。他们会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通过打压别人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也因为他对作恶毫无自控力。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建立正确的三观和是非观。一方面教育孩子不可以这样对待别人,同时,也能帮助孩子识别出来,别人这样对待自己也是不对的。

3
外部的大环境很难改变,当我们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告诉老师,有的老师并不觉得不是太大的问题,可能不重视。
找别人家家长,应该怎么说,沟通起来似乎又有点“小题大做“了,显得自己家太矫情,毕竟也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首先,还是要先区分严重程度,孩子遇到的是哪种情况,比较轻微的,就比如语言威胁,“你不……,我就不跟你玩了”。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跟老师沟通,希望老师能教导小朋友不要使用类似的语言,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是老师的教育理念和看待此时的态度不一样,如果愿意重视更好,不愿意不当回事的话,可能一时半会也比较难以改变。那更多的就需要自身家庭来做更多工作了。
当孩子想向你倾诉的时候,首先要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
我曾经有一次在小区里看到一对父子。小男孩对爸爸说:呜呜,他们不跟我玩了。
爸爸恨铁不成钢地大声对儿子说:“怕什么,他们不跟你玩,你也别跟他们玩就行了!”
男孩怯懦地哭了,小声说道:“可是……可是我想……跟他们玩。”
爸爸更生气了,对着儿子训斥道:“看你那个怂保样。哭哭哭,你就知道哭,就你这样,谁会喜欢跟你玩。”男孩哭得更凶了……
当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或者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向自己最信任的爸爸妈妈求助,是为了获取安慰和帮助,而不是冷嘲热讽。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并安抚孩子的心情,告诉孩子:“宝贝,你很好,同学们不跟你玩,可能只是还不够了解你。”
更不能一味地打击孩子:“就你这样,谁都不愿意跟你玩。”这样只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真的很糟糕,变得更加孤僻和自卑。
其次,如果孩子被威胁,可以告诉孩子可以这样回击:“你这样说只是想威胁和操控我,我也不跟你玩了。”但是不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按照父母说的去做。
这种情况下也不要去指责孩子。可以主动帮助孩子寻找其他伙伴。比如在班级里寻找性格不太强势的孩子约着周末一起玩,让孩子能和其他性格比较相合,并且两个家庭教育理念又比较一致的家庭的孩子,建立比较深厚的友谊。当孩子不落单的时候,也就不那么恐惧来自另一个孩子的威胁了。
第三,告诉孩子,关于友情,我们不能强求,不需要硬凑。小朋友们有选择朋友的权利,你也有拒绝别人和你玩的权利。和喜欢你的人在一起,才是爱自己。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付出时间和真心,咱们也要教会孩子识别真正的友谊。
所以当一个小朋友的做法让你觉得很不对,很不舒服的时候,你可以尝试沟通和修复,不需要一味地忍让和妥协。如果沟通没有效果,可以再寻找其他的伙伴。你的感受非常重要,你也有选择朋友的权力。而且交朋友没有那么难,爸爸妈妈也会帮助你的。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多创造让自己家孩子多跟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机会。当交朋友的经验积累的越多,孩子也越能够区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控制和威胁。也不太惧怕自己“失去这一个朋友,自己就再也没有朋友了。”
如果孩子真正遇到了比较严重的“校园霸凌“事件,长期并且又有恶化的苗头对孩子的身心可能会有很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就不是单单家庭力量就能够解决的了。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起努力去遏制情况进一步恶化。
大多数情况下,年龄小的小朋友之间遇到的问题可能没有那么严重,他们的友谊也不是那么稳定,可能今天友谊的小船就翻了,明天又和好了。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我们过度干预。
作为父母,我们更重要的是保持和孩子良好沟通和亲子关系,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避风港,给孩子充足的爱,自信心和安全感,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愿意来到家这个避风港,向你倾诉和寻求慰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和他们所处的困境,才能更好的给与帮助。
孩子们的世界很复杂
由于对世界尚未建立健全认知,他们很容易收到伤害
甚至,会从被霸凌者,慢慢变成霸凌者
作为父母,我们该做什么呢?
我们该加强亲子联结,保持和孩子亲密的关系

给孩子坚实的后盾,和正确的引导
1元体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

学习更好的和孩子相处方式
作者 | 画锦堂
生活在澳洲的心理学博士,希望和女儿共同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互动话题
你的孩子有遇到过“霸凌”这种情况吗?你又是如何帮助孩子解决的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