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今年以来,S市场参与者更加多元,尤其是金融机构的参与度逐渐提升。此外,除了专注于S基金的管理机构以外,如今多家头部或非单一S管理机构也火速下场,设立S基金或增加S策略,为市场引入新变量。
作者丨深深

本期推荐阅读时长:5分钟
今年上半年,在疫情等多方因素的催动下,S交易再度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同时,多家头部机构宣布成立S基金,为市场增加专业买方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变量。
日前,徐州市举行新型能源项目云签约活动,集中签约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的新能源项目,涵盖光伏设备、新能源汽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
会上宣布,徐州市与IDG资本将共同组建规模约100亿元的二手份额基金,重点包括清洁能源及技术、双碳经济等能源领域,以及智能制造、半导体、消费和服务、大健康等多领域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今年政府与市场化头部机构合作设立的规模较大的一只专注细分领域的S基金。
今年以来,S市场参与者更加多元,尤其是金融机构的参与度逐渐提升。据执中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金融机构作为买方的交易达到81起,交易金额达到161.47亿元,交易笔数是2020年的16倍,交易金额是2020年的五倍。
实际上,金融机构无论是作为买方还是卖方,未来都将成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主力军。
同时,随着政策推动,以及多元化市场参与者的不断增加,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也逐渐形成新的趋势。
头部管理机构都来了
作为一级市场流动性需求的重要补充,在存量资产流动性诉求的推动下,S基金逐渐迎来热潮,除了专注于S基金的管理机构以外,如今多家头部或非单一S管理机构也火速下场,或者正在入局中。
此前,有消息称高瓴正在设立S基金,进入S市场。而日前,高瓴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我们一直认为S基金是有价值的资产类别,也存在着比较大的交易需求。2021开始就在筹备做一支S基金,也接触了很多资产包。目前我们有一个小规模团队,同时也在持续招人中。我们也确实在与地方引导基金合作,目前正在推进中。”
此外,有消息称,红杉在今年上半年,就部分基金的LP份额,接触S交易的专业玩家。去年,光大控股也设立其首支S基金,据悉,第二只S基金也即将于2022年年底前亮相。
事实上,在与徐州市合作组建百亿规模S基金之前,IDG就已经开始进军S市场。今年3月份,IDG资本旗下“无锡宝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1亿美元实缴,而该基金也成为无锡单笔实缴规模最大的"QFLP+S"基金。
据悉,无锡宝亿成立于2022年1月,坐落于尚贤湖基金PARK,系IDG资本在无锡设立的第一支“QFLP+S”基金,基金将聚焦先进制造、企业服务等领域,主要承接市场已存基金所持资产。
而此次IDG与徐州市合作设立百亿规模S基金,或已打破今年单只S基金规模的纪录,此外,本次与政府合作,也成为了S基金市场的另一大亮点。
不只是卖方,政府对S基金参与度逐渐提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一级市场卖方的需求大于买方。除了金融机构受限于期限错配有大量资产处理产生需求以外,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的退出问题,也推动S市场卖方需求的激增。
而除了有卖方需求以外,我们观察到,当前政府或国资对S基金或S策略的参与度也有所提升。
今年4月,目标交易规模为200亿人民币的北京科创接力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接力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注册落地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该基金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发起,聚焦于科创行业,专注S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
5月底,南京第一只市场化运作S基金——紫金建邺S基金成立,该基金由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和建邺高投集团联合发起,总规模10亿元,主要出资人包括南钢股份、东南基金、盛景嘉成、天心投资等。
此外,由上海国投资本牵头设立的上海孚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市场化母基金机构,其策略中也包含S。
6月21日,由锡创投发起的无锡市太湖爱思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S基金”或“基金”)正式成立。基金目标规模2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该S基金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双碳节能、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消费科技等科技创新领域。
同时,随着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及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相继进行份额转让交易,以及政策的支持,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快速发展提供助力。
目前来看,在市场迫切需求下,S市场在近2-3年之内都将处于热度期,且随着多元化市场参与者的加入,以及头部机构的不断入局,S市场交易量也将在未来2-3年内处于快速爆发期。
不过对比国外近3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S市场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且由于市场发展阶段、特色等存在差异,国外成熟的经验也并非完全适用于国内市场。
在赋航资本创始人廖一帆看来,我国现阶段S市场有三个特点:1)非专业机构交易居多、2)相对规模小,其中低于1亿人民币交易占据了市场数量的71% 3)国资和政府出资占人民币市场大头,市场化交易的规模占比较少。
FOFWEEKLY《中国S市场研究报告》中也指出,在资本市场和整个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起步时间上,由于中美存在天然的“时间差”,以及经济水平和资本市场完善程度的整体差异,中国现阶段的S市场与美国相比还存在规模较小,阶段初级,交易类型较少等特点。
此前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专业单一的S基金管理机构较小,且管理规模也相对较小,这也是市场中供大于求的一个原因。
而今,多家头部机构陆续入局,从S市场资金端来看,头部机构在募资中占有优势,更有利于扩充S市场的资金来源。此外,头部管理机构的入局也将提升买方的专业度。不过对于单一S基金管理机构来讲,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竞争因素。
虽然目前市场上卖方需求较多,但由于定价还未形成一个透明完善的体系,而头部机构在拥有品牌和资源等相对优势下,将抢占单一S机构参与者的机会。毕竟,当前S市场依然是一个自由买卖的市场,在双方意愿下,钱多者、或基本盘品牌资源丰富者,拥有天然的优势。
不过,目前不少机构布局S基金,并非仅仅为了寻求新的策略和增长机会,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对背后部分LP的退出诉求。
当前市场上涌现出大量交易需求,客观上也为参与者带来更多机会。但由于我国S市场交易相对分散、规模小等问题,同时又处于供给爆发,资产品质参差的复杂环境中。如何能建立起适应当前环境的秩序与规则,成为中国S市场未来的重点。
其中定价问题是不少参与者认为较大的难题,交易双方难以对资产进行合理估值和定价,一方面是买方倾向给出的更低的价格,而卖方倾向于出售低质量的资产,所以在S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往往出现打折扣战的恶性竞争。
不过随着各地交易所业务的开展,对于定价难题形成较有效的补充。虽然,有业内人士指出采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效率要远低于市场交易的效率,但从合规层面来看,交易所毕竟保障了相对的安全性。
此外,随着中间层服务机构和专业交易方的参与,交易模式创新与监管政策支持相互交融下,市场有望在未来三年内产生爆发式增长。
同时,多家头部GP火速入局,引入S策略,也将成为S市场的新变量,在增加专业买方的同时,为市场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