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发布的《报告》制作共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成书3万余字,系统地回顾了科创板在过去一年的发展历程及变化,并从企业创新力、政策监管、市场数据等几大维度关注科创板的最新动态。
文 | 吴凡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这一承载着众多期盼的“大船”正式扬帆起航。两年的“乘风破浪”,科创板不负初心与使命,改革成效显著,已发展成为上市公司超300家、总募资额超3600亿元、总市值超4万亿元的投融资平台,汇聚了一批规模较大、市场认可度较高、科研实力突出、成长性较好的优质科创企业。
站在两周年的时间节点上,《科创板日报》联合大象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联合策划、撰写了《科创板开市二周年报告》(下称“《报告》”),并在7月30日“科创板开市二周年”峰会期间重磅发布。
此次发布的《报告》制作共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成书3万余字,系统地回顾了科创板在过去一年的发展历程及变化,并从企业创新力、政策监管、市场数据等几大维度关注科创板的最新动态。
《科创板日报》记者将对《报告》中的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看点一:科创板业绩增速超国内其他板块
从业绩趋势上看,疫情冲击下科创板2020年盈利逐季回升、2021年一季度业绩在低基数效应下更是实现高增长。
《报告》将科创板、创业板和主板这三大板块2020年的营收、净利润数据进行了横向的对比,统计发现,科创板2020年的营收同比增长19.8%,远高于创业板6.6%的营收增速和主板2.3%的营收增速,这也彰显了技术创新给企业发展带来强劲的增长动力。
另外,2020年科创板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7.9%,而创业板和主板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2.9%和1.1%,大象研究院院长阎晓博在此次峰会期间表示,如果把科创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与全球任何一个资本市场的任何一个板块相比,都是全球第一的。
而在2021年一季度,科创板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5.4%和205.3%,均高于同期创业板和主板的业绩增速。
募集资金方面,《报告》选取了2020年7月到2021年5月作为统计区间,期间A股上市新股共募资4842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主板分别募资2270、1181、1391亿元,占A股IPO募资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7%、24%、29%。
阎晓博称,科创板的募资金额已经占到了总体的47%,这也意味着科创板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中非常重要的板块。
看点二:科创板活跃度非常高
针对科创板市场活跃度,据《报告》统计,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底,科创板成交额累计超过6万亿元,同期主板、创业板成交额为181万亿元和40万亿元;期间科创板日均成交额为296亿元,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约5%,高于科创板市值占A股总市值4%的比例。
高成交额和换手率说明科创板活跃度高于市场整体,也意味着有更多的新的投资人不断涌进科创板,那么科创板吸引着哪些海内外机构的关注呢?
《报告》显示,随着科创板运行趋于平稳,以及越来越多的具备投资价值的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关注程度及配置比例明显提升。
《报告》统计,3Q19/4Q19/1Q20/2Q20/3Q20/4Q20主动偏股型基金对科创板重仓仓位分别为0.1%/0.5%/1.0%/1.9%/2.5%/2.6%,呈逐季提升态势。2021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重仓仓位稍有下滑,降至2.5%。
而在海外资金配置方面,截至2021年5月31日,海外资金持有A股市值2.8万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主板分别为251、4479、23429亿元,占各板块总市值比例分别为0.6%、3.7%、3.1%,占外资持股总市值比例分别为0.9%、15.9%、83.2%。
值得注意,伴随着科创板平稳运行,全球资本正持续关注科创板“红利”。比如2021年2月12家科创板公司被正式纳入沪股通,同月富时罗素全球指数将11家科创板企业纳入,今年5月MSCI中国指数将5家科创板企业纳入。
《报告》中称,未来无论是互联互通纳入科创板股票带动的主动配置基金,还是国际知名指数纳入科创板股票带动的被动资金,均有望增加海外资金对于科创板的配置。
看点3:科创板公司超一半研发人员占比超10%
科创板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方面,《报告》统计,截至2021年5月31日,已上市的282家科创板公司行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36%)、生物医药(22%)、高端装备制造(16%)、新材料(13%)行业。
“也就是说大部分战略新兴产业中的头部优秀企业,部分已经来到了科创板上市,实现了高水平的产融结合”,阎晓博讲到。
而科创板各细分领域上市公司的业绩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持续的高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则是检验科技创新企业科创属性的“硬性”指标。
《报告》统计,2020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支出为369亿元,同比增长22%。板块间横向对比看,科创板研发投入高于其它板块。2020年科创板、创业板、主板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0.4%、5.0%、1.7%,分别较2019年研发投资占营业收入比例+3.2%、-0.3%、+0.2%。
其中,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居前的10家公司分别为神州细胞-U、艾力斯-U、康希诺-U、泽璟制药-U、百奥泰-U、前沿生物-U、寒武纪-U、君实生物-U、三生国健、天智航-U。
此外,从数据上看,截至2021年6月24日,科创板已上市企业中,2020年度平均每家企业研发人数约284人,平均研发投入约13,392.85万元,平均核心技术人员数近6人。已上市的303家企业中,134家企业的“研发支出占营收比”超过10%,267家企业的“研发人数占员工人数比”超过10%。
不难看出的是,尚未盈利的企业相对研发投入更大,由于科技创新行业的前期研发投入较大,回报周期长,技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持续的研发,因此早期很难盈利。科技创新企业很难在技术发展早期通过主板的盈利要求上市募集资金以持续投入研发,这也反过来导致了企业难以通过进一步的科技创新盈利,资金投入的中断还可能导致企业前期的大量研发投入付诸东流。
而科创板的上市标准考虑到了企业前期科技创新的特点,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募集资金,为研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资金募集渠道,有利于这些企业的进一步创新。
看点4:多元化上市标准和严格退市机制
与其它板块相比,科创板设置了更加多元化的上市标准。
《报告》将科创板的上市条件与港交所和纳斯达克进行了对比,主要差异性体现在:主要经营活动地点、财务规范与管理规范、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适用行业定位、公开市场要求、市值与财务指标等方面。
其中针对市值与财务指标,科创板对市值10亿元以上的、15亿元以上的、20亿元以上的、30亿元以上的、40亿元以上的企业,根据市值大小的不同,对营业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现金流量净额、技术成果等作出了五个层次的不同的要求,企业只要满足五个上市标准中任意一个的所有指标即可。
上文所提及的未盈利企业,即采用的第5套上市标准登陆科创板。
《报告》中指出,在对财务指标的要求上,纳斯达克的标准最为灵活,香港联交所和科创板虽然也都根据规模大小的不同对其他指标适当放宽或豁免,但与纳斯达克的标准相比设置了企业市值的下限,且科创板对企业市值的下限要求较高,限制了部分小企业上市融资。
《报告》中称,以上三个板块都提供了各有侧重或分层次的上市标准,可以使不同发展模式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上市标准,纳斯达克对上市企业市值的豁免有制度上的创新性,对科创板扶持中小企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好的板块、好的市场一定会有新陈代谢,因此科创板不仅安排了多元化的上市标准,同时也设置了严格的退市制度。
《报告》统计,科创板共有五类企业终止上市的情形,包括: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②交易类强制退市;③财务类强制退市;④规范类强制退市;⑤主动终止上市。
比如财务类强制退市的触发条件包括:营业收入或者利润主要来源于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营业收入或者利润主要来源于不具备商业实质的交易等。这也意味着,主业空心化将没有苟延残喘机会。
与之相比,香港联交所主板企业停牌、除牌的情形的规定,类似于科创板“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主动终止上市”的情形,但规则中对“交易所认为发行人不再适合上市”的情形没有做具体的描述。
看点5:科创属性要求更加严格
《报告》统计,截至7月7日,科创板累计上市企业305家。作为一个全新板块,科创板能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吸引越来越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硬科技”企业上市,其背后离不开各项政策对科创型企业的大力支持。
比如围绕信息披露,上交所于2020年9月11日至2021年2月1日分别发布了四项政策,皆在明确及加强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另外上交所于2020年9月11日至2021年2月26日,相继发布、完善了科创板的监管、上市、交易、退市及转板制度。
此外,在完善制度建设的过程中,科创板对科创属性要求也更加严格。
上交所于2020年12月4日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2020年修订)》,补充了“保荐人应当就发行人是否符合相关行业范围和科创属性要求等事项进行专业判断,并出具发行人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专项意见”。
此后在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决定》,修改后形成“4+5”的科创属性评价体系,同日上交所也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1年4月修订)》,补充“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等科创板上市要求。
针对“科创属性”,《报告》还统计了2020年7月23日至2021年5月31日在发审委被问询到科创属性相关问题的公司,问题类型均是科创属性的论证,包括从进口替代、研发投入、核心技术、专利情况、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等多个维度对公司的科创属性进行论证。
阎晓博对此表示,从修订思路来看,科创板各项制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培育具有硬科技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企业。
推荐阅读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下载科创板日报APP,
获取第一手科创前沿资讯!
寻求报道 / 商务合作:  
吴女士 157 3835 6693
市场 / 活动合作: 
闫女士 156 0193 8952
转载联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