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374 篇文章
题图:文中照片皆来自一诺。
经常会发一些孩子们在田野里和山里的照片,往往是走挺长的路。有朋友就问我:都不大的三个孩子,路上肯定是状况百出,带娃走长路是不是很需要勇气?
事实上,一迪三岁的时候我们全家就一起爬了黄山。当时其实是准备背着抱着的,没想到她一路上只让抱了一会儿,还是赶上下雨的时候,就基本全程自己走下来了。
三岁的小一迪
我们后来去怀柔野长城, 路很不好走,大概有五六公里,对大人都很挑战。去的时候朋友说最小记录保持者是个 5 岁的小朋友,那时候一迪 4 岁,也开开心心地自己走上去, 算刷新了纪录。俩哥哥更不用说,早撒着欢跑到上面等我们了。
四岁的小一迪
想想这些年和孩子们走了不少山路,回看其实是有一些方法的,而且和教育孩子的很多方面也相通,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1
首先,你不需要是“牛人”
我和华章都不算什么户外达人。近 20 年前在南加州读研究生的时候,一个共同爱好就是爬山,几乎周围可爬的山都去了。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个爱好很便宜,哈哈,一双合脚的鞋,一个合适的包,一顶帽子,就可以上路了。而且,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技能,就是走路。当然走多了知道是需要技能的,也需要心态,但这些其实所有想走的人都可以做到。
后来我们走过很长的路。最长的一次是和一帮朋友爬 Mt Whitney,是美国大陆 48 个州的最高峰,来回 22 英里。因为一直从山脚走到海拔 4418 米的顶峰,还是很有挑战性的。走这条路每年人数都有限制,需要申请 Permit,据说申请了去的,只有 35% 能走到山顶。那时候为了准备这一次长路,我们还专门做了一个列表,把周围能走的陡峭、难走的路和海拔高于 1 万英尺(~3000米 )的山都走了,几乎每个周末都坚持出去走。现在回忆,每周一次去山里和自然亲近,是那些年读书生活的底色。
这里有个插曲,2008 年我有机会回国工作,可以去北京或者上海。我既不是北京人也不是上海人,到哪里都只是暂住。当时大部分时间是在上海工作,有一次去佘山,知道了海拔 90 米是上海最高峰,当下就想以后不能来上海常住(上海朋友莫怪哈哈一定得去有山可爬的地方——有大片的自然,有山,不知不觉中已然对我很重要。当然后来也越来越有深刻的体会,山野有神奇的力量。
对于孩子更是如此。有了孩子以后,爬山、走长路成了我们一家五口最喜欢的集体项目。
2
让孩子感觉“我能行,我被支持”
陪小孩子
走长路是有诀窍的
这次主要讲小孩子,是大概3到7岁这个阶段
)。
走路这件事儿,大家可能觉得最重要的是体力,其实这种活动,孩子的体力都是够的,而且往往超出我们成人的预期,最重要的是他自己认为“我能行”和“我被支持”。
很多时候,惧怕的都是我们大人,“哇,好远啊?孩子是不是不行啊!”其实孩子没有这种惧怕,不自信都是大人给他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愿意走,觉得孩子可以,很重要。不要讲路有多长,走起来多难,相信孩子,孩子是可以的。
所以说,带孩子走长路,对孩子有信任和支持是最重要的。
3
整个旅程,是个游戏
走路,成人会赋予很多意义,什么锻炼身体啦,磨练意志啦,等等等等。其实对孩子来讲,做一件事,头等重要的就是好玩。孩子天生就是爱玩,所以把走路当成一个游戏,你是孩子的玩伴。这个其实也可以延伸到生活中,不要动不动搞得目标高远,苦大仇深。就是享受这个过程。
比方说一走路,就可以玩个游戏,我当车,他们是司机。我手里边拿个小木棍,放在背后当方向盘,孩子在后面掌控方向盘。“车子”开动起来以后,孩子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点子,比如哪样是左转哪样是右转。开着开着,创意就升级啦——
踩一下我的右脚,说是油门,踩我左脚就是刹车,那我就得停下来;
同时踩两下脚是加速,踩三下脚就是飞速,两只脚一起踩就是跳过(有时候前面有小水沟或者别的障碍),各种组合下来,就可以开很久。
还可以加各种条件,比方说,“我是车,闭着眼睛呢,怎么做就全靠你了!”然后我就真的装作闭了眼睛,横冲直撞的,让我直走我就直走(即使前面有沟),让我拐弯我就拐弯;
这时候“司机”就更尽责了,还时不时按一下我手上的“按钮”提醒:按左边就是要进水了,按右边就是从水里出来了……
在开车的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嘴巴也不闲着,不停地交流。比如说哪里有水、有树枝等障碍,他们也有意无意地去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路况,更是增加了走路的乐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路上的风景
01
02
03
04
当了一会儿司机后他们就会想当车,让我来当司机,或者他们之间互相扮演车和司机。还可以不时地换一根小木棍, 赋予这些木棍很多特质和魔力之类的,总之,玩法很多,玩着玩着不知不觉就走了很长的路。你会发现,让孩子当司机的过程中,他们都有特别强的责任心,非常投入,因为孩子有掌控感。
4
累了就要加加油、充充电
走路的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感觉到累。不要紧,累了就要给她加加油。
我们的办法就是站在那儿互相抱着,叫“充电桩充电”,这个办法对小一点的一迪特别好用。看她累了我就说:“来,加个油吧!”她说:“太好了,我要加油啦!”我就问:“那你要加多少油啊?”让她自己定,她便会报数说 20 个或者 30 个——加 30 ,那我们就一起数到 30, “加满油”了继续走。注意这个数字一定让孩子自己定,而不是我们定。她想加多长时间都没关系,她会觉得这个事儿她说了算,想加多少就加多少。反正孩子从来没说过要加 1000 个,哈哈,一般都是最多 50。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一迪照片
也有时候,一迪会说:“妈妈,你不要说加多少,我也不要说。”没关系,那就原地站一会儿,就在树林里安静地站着,可以听到很多旁边的声音,风声、鸟声、虫鸣声,我也不会催促她,过一会儿她自己就会说:“好了,我们继续走!”
还有另一个充电方式,就是我们把食指中指一起伸出来,就像剪刀石头布里的剪刀一样,大手和小手交叉在一起,像插销一样充电,充到她满意我们才继续走。
总之,就是这样的”小伎俩“,可以经常用,孩子很神奇,每次充完电以后就神气十足,洋洋自得,我们都乐在其中。
5
既有小奖励,又有小担当
一说适时给些小奖励,听起来好像对待小动物,哈哈。不过这个年龄段的确和小动物很像,我们出门经常会带些零食(小饼干之类的),并且一起定一个奖励机制。 
比方说,刚开始每走 20 步吃一个,后来 50 步吃一个,然后是 100 步,最后 200 步吃一个……那次我们去怀柔野长城,就是靠着这样一袋小饼干,来回一趟直到回家,那包小饼干还没有吃完。
孩子大一点,其实最好的激励是玩伴,根本用不着大人管。爬野长城那次就是如此,没多久就见不到安迪和鲁迪俩娃了,跟着其他孩子跑远了。
男子汉们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从小养成背自己的包,对自己东西负责的习惯。我开始这么做,其实是因为给三个娃背水太累。所以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给每个孩子买了背水包 camel bag——就是里面有一个水袋和吸管,可以自己背水喝水。这种包似乎没有儿童款,我就买了骑自行车用的小一点的给孩子带。下面照片里,一迪刚两岁,就自己背水包了。当然孩子这时候主要是新鲜,那就借着新鲜劲背起来。后来几年我带他们三个人滑雪,各种要带的东西不少,孩子们慢慢可以在前一天晚上自己的所有东西整理好,很省心。
上面给大家说的这些所谓窍门,其实都是一些“术”。但其实底层的东西有几个——
第一,不要给孩子灌输困难和惧怕,或者更准确的说,不要让我们的担心和惧怕投射到孩子身上。如果实在有,也没关系,忍忍别说。
第二,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能量的,是被支持的,跟爸爸妈妈一起就能够得到这些能量,“抱抱抱加油站”就是能量站。
第三,孩子是有自主权的,给孩子掌控感,加多少油、充多少电甚至走哪条路,都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
第四,帮孩子做好必要的准备,养成良好习惯。
这也是走长路真正的有趣之处。
我们带孩子徒步走长路是这样,我想,其实陪孩子走人生的路也是一样。

我们不停地给他加油或者抱抱,就是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告诉孩子父母永远在这里;我们陪孩子在走路过程中做游戏,让他开车,让他看路,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有掌控感;我们还不断地一起设定一些小目标,达成一个目标就有小小的激励,孩子充满希望和自信,长路就一步步走下来了……
当然,这些看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实际情况是经常出各种状况,孩子会赖,会懒……大人其实也一样,我们还会走错路,会出事故,会不愉快。没问题,下次再来。

因为最终,和人生一样,是个游戏, 要好玩,要享受其中。

你说是不是?
今天的二条是一土在五一期间的自然营地的招募,欢迎大家一起来。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你的孩子也贪财么?
一诺:哪有什么超人?
一诺:推荐几本小书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更好的家庭养育社区,一土全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