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伦偷税漏税事发后,一个女儿对追星妈妈的嘲笑与伤害。
|我是艾小羊
1
邓伦因税务问题被罚1.06亿,工作室微博被封,名字在多部作品中“被消失”,演艺生涯尽毁是十有八九的事儿。今后事业可选的路,要么是像薇娅那样做幕后,要么像范冰冰卖面膜。
当代计价单位继一爽、一薇之后,又有了一伦。这事儿本来没什么好写的,明星主播高收入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成年人做了不该做的事,该承担后果,承担后果;该付出代价,付出代价。至于粉丝津津乐道的阴谋论、谁谁家逃的更多怎么不抓他以及被身边人坑了等等,说实话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自媒体应该写的事情。
如今连小学生都知道,一人犯错一人担,即使别人犯错也不能成为你减轻罪责的理由,更不要说什么谁谁谁没被抓,为啥只抓我家爱豆,还是后台不硬,上面没人……
年纪轻轻真的不要学这些,不然以后的路会很难走。
你们手里要真有证据,直接实名举报。不能凭私人感情把一件是非黑白已经无比清晰的事情,搅得乌烟瘴气。
其实粉丝也大可不必哭卿卿,人生这么长,演偶像剧的事业生命线本来也不长。吃一堑长一智,被动转型最终成就美好人生的故事,很多。
2
说好不写,今天又要写,是因为B站的一个视频。这个视频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不知道是不是UP主自己觉得压力大给删掉了。
UP主是个年轻女孩,妈妈是邓伦的粉丝,平时总找机会给她安利邓伦,还为邓伦跟家人辩论吵架。
如今邓伦塌房,女孩非常开心,发消息刺激妈妈,妈妈没有回消息。
女孩一直强调母亲因为追星,对自己关心不够。主观认为妈妈在她生大病的时候,在高中最艰难的时候都忽视了她。
B站的受众以00后为主,因此这条视频的留言区,很多年轻人与UP主达成了共情,纷纷对于“中年老阿姨”追星表示不解、嘲笑甚至愤怒。
“那让邓伦跟她过吧”。
“还好我妈妈心思全在我家人身上。”
“精神出轨。”
“让你爸打一顿就好了。”
“有这样的妈各位也是很可怜了。”
“追星追得没脸没皮了。”
相信有兴趣打开这个视频的年轻人,很多人本身就在追星,不追星的人对谁塌房根本没兴趣,甚至不知道塌房是啥。

年轻人自己追星,却转头嘲笑妈妈追星,真是老双标人了。
这个女孩不是第一个这样的“双标人”,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甚至单纯责备这个女儿,我都觉得没必要。
将妈妈的形象固化与扁平化,是整个社会都在犯的错。相对于爸爸,妈妈是被要求跟讨论次数更多的人,许多人一开口评价谁谁谁的妈妈,习惯性的语境就是“整天就知道打扮自己,不管孩子,自私冷血不负责任”。
大家很少去考虑以下问题:
  • 第一,什么样才叫关心孩子,妈妈付出的限度是多少,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还是多多益善;
  • 第二,孩子是不是妈妈一个人的孩子;
  • 第三,为什么当妈妈开始追求自我价值,就注定会成为一个被嘲讽、被挑剔、被指责的不合格的妈妈;
  • 第四,目前全社会戴在妈妈头上的光环与赞美,是不是变相的圈套与枷锁?
那些没事儿就吐槽“妈妈”、 吐槽“中年老阿姨”的年轻人,希望你们想想以上这些问题;你们中有多少人,一边嚷嚷着不婚不育保平安,一边以压榨父母尤其妈妈的剩余价值为乐?
这种肆意双标,毁掉的不仅仅是妈妈。
当年轻人普遍认可女人只要当了妈,就注定是个了无生趣的苦逼,只能一边被嫌弃一边拼命付出,女儿们本人就会拒绝成为一个妈妈。
社会生育率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妈妈付出过多、妈妈过得不好。
3
之前也有女儿上网吐槽妈妈购买爱豆推荐的咖啡机,无理智追星,大家以为那个咖啡机很贵,结果只要800元。
也许是巧合吧,骂“中年老阿姨”的主力军,竟然很多都是年轻小姐姐。
有人说她们口吐莲花,是不打算活到“老阿姨”的年龄了。从心理学角度,根本原因是这些女孩无法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对于成年女性的未来充满恐惧。
她们通过对年长女性的吐槽与辱骂来对抗自己的性别恐惧。通过捍卫类似于“女性活得不好一定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这样的伪命题,而进行自我心理按摩——虽然我是女性,但我足够努力,所以不会过得不好。
女人对同性的苛责背后,是典型男权社会的逻辑。即女性遭遇任何事情,需要反思与改正的都是她们自己。
男权社会制造了“厌女”,很多女性却成了“厌女”的打手;她们本想变得更强,却走了弯路。
女性变得更强,不是通过谄媚男权,假装自己背靠大树就有了力量,而是改变男权,自我觉醒长成一棵大树。
平权的路漫长而艰难,先从给妈妈一条生路开始,解放被固化的“妈妈”,将奉献、牺牲、成全、忍耐四块大石头从妈妈身上移开,哪怕只是暂时地移开。
“男人成了爸爸,依然还是一个男人,女人成了妈妈,就是永远的妈妈”。
女性被死死地罩在了“妈妈”的身份下面。如果在这个身份前面再加个“伟大”,更是杀人不见血——成年女性身上,与妈妈这个身份相违背的一切,都将被杀死。
4
我最近在看阿什莉·奥德兰写的《我本不该成为母亲》。
阿什莉·奥德兰在成为全职妈妈之前,担任加拿大企鹅图书公司的公关总监,与同事合力推出过全球畅销书《追风筝的人》、《美食、祈祷、爱》。
她因为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选择辞职,并且着手写作《我本不该成为母亲》。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母职绑架”。
社会通常会以一种刻板的印象,去绑架成为妈妈的女性,告诉她们应该如何,不能如何。在长期的“母职绑架”下,妈妈们由单独的个体,变成了一个群体,用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压榨个体的自由与荣耀。
当妈妈有了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我们喜欢人为地夸大这种生活的危害性,试图将妈妈重新绑在“母职”光环之中。
她喜欢网购,我们说她败家;她喜欢化妆,我们说她扮嫩;她喜欢追男明星,我们说她老不正经……
说实话,除去极少数个案,已经被生育折断了翅膀的妈妈,再败家能败成啥样,再疯狂能疯成啥样?
年轻人是再不疯狂就老了,妈妈可是再不疯狂就没了。你说谁更应该抓紧时间疯狂一把?
长期以来,女性的伟大都被高估了,讲真我们并不需要伟大这种赞美,更不愿意拼尽一生去接近伟人。
别把对妈妈的自私,对中年女性的PUA,伪装成爱与赞美了。
如果好女人、好妈妈的标准是无止境地丧失自我,那我宁愿做一个“渣女”,同时愿天下的“渣女”更多一点。
—END—

●艾小羊。复杂人生的解局人,品质生活的上瘾者,专治各种不高兴。代表作:《我不过无比正确的生活》。公众号:我是艾小羊(ID:qingchangaixiaoyang),微博:有个艾小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