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作者百草园,在美国东部一家公司任Manager,常帮助公司面试和招聘IT的技术员工,包括刚出校门的大学生。面试多了就有很多感触:

 

其实,学生的成绩和大学好坏,只是我们考虑的很少一部分,而大学生的工作情况和所做的工作,才是我们重点要看的东西。大学生的工作,除了可以在校帮助老师以外,暑期如果能在公司里找到临时的工作(internship)就更重要了,因为这说明这个学生有在公司环境下工作的经验,这对以后适应他们的正式工作很有帮助。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Intership在找工作中的重要性。


本文转自公众号:雲中錦書苑


编辑:北美养娃

1阿涛


阿涛是一个中国家庭的老大,一位非常聪敏的男孩子。他曾经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的一个住宿高中。多年在外生活,养成了他比别的孩子更加独立的性格,同时也让他有更多不听父母之言的理由。

高中毕业后,阿涛进了美国一所不错的大学,而且选学了计算机专业。进了大学以后的阿涛,比在高中更独立了,也更向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方向前进。

因为我们两家是非常不错的朋友,所以每年都有一些来往。接触中我发现阿涛可能受比尔·盖茨那人人皆知的大学没毕业就开公司故事的影响,阿涛非常渴望能自己开一个公司,进而一举成名。

无论在大学里或者大学的暑期,阿涛都没有动过找工作打工的念头,每次暑假都是在家里伙同几个大学生,搞那些比较空想的开发。因为我的工作经验,我曾经告诫过他的父母,大学期间,暑期应该去公司做一些跟他专业有关的工作。

很不幸,阿涛的父母也没真正地明白这一点的重要性,总之阿涛四年大学,没有任何计算机方面的工作经验,他的家里为了他能挣到零花钱,居然允许他在暑期,给家里房屋油漆而提供给他零花钱。

最后的结果是,尽管阿涛在大学里的成绩很好,在毕业前和毕业后,他都没找到工作。

我认为原因是两方面,第一,他找工作的经验包括面试的经验太少,第二,也是最最重要的,招工公司无法很好地定位他的工作能力。在当代高竞争的情况下,哪个公司愿意招一个不确定因素,又有哪一个公司愿意从零开始培养一位新人?!这么说吧,如果我在工作中收到一份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求职简历,我估计我会告诉人事部门,不用安排面试了。

多说几句,阿涛毕业后干脆在学校里找一些餐厅零工,来维持生计(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没人会在大学毕业后还会依靠父母)。他毕业时,正好伊拉克开战,他干脆跟父母说,他要从军上战场!他的母亲打电话哭哭啼啼地向我求救,我给了他们最后的一点建议:请他们把阿涛找回家,在父母的监管之下,全时间找工作,同时在网上继续修一些跟计算机专业有关的课。

我让他在网上继续修课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表现给招人公司,他的知识没老化,他还在努力;另一个是,多拿几门计算机方面的证书,会对他找工作和以后做工作都有帮助。

阿涛在毕业一年后,终于在父亲的监督下找到了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2布朗


故事之二,一个美国孩子,儿子凯文的好朋友,我们前面提到的布朗。

布朗是凯文的高中同学,他有钱的父母在他上大学之前就宣布,因为他已经年满十八岁,他上大学,家里将不给予任何经济援助,当然也不干涉他想去什么样的大学。这样的美国父母,虽然在美国不能占大多数,但也不是我们想象的个别情况。至少一点,在美国长大的孩子都希望能在大学期间,尽量地自立。

父母的态度,让布朗在好大学和本市普通大学之间选择了本市大学,因为本市大学给了他最高奖学金----免除一半学费。这也就意味着布朗要半工半读上大学。

我觉得中国家长,无论是在中国的,还是在美国的,都很难赞同布朗父母的决定。这给孩子的挑战太大了,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无法在四年里读完大学。

不过从后来布朗的情况来看,我们也很难说他的父母做错了什么。

布朗一到大学就开始找打工的工作,只有大一时他打工的工作是那些零散的小工,从大一以后的暑期开始,他都是找跟他想学的经济管理有关的工作,他从开始的小公司边缘工作做起,到大三时,就已经在本地的一个很大的公司,做几乎全时制的正式工作了。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有毅力的孩子,他一直坚持半时就读大学的课程,终于花了五年的时间读完大学。

看布朗的经历,我很难支持布朗的父母。主要是,一则,这对刚刚成年的孩子是不是太严苛;二则,不是很多孩子有布朗这种毅力,他们可能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弃读大学,成为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美国没有大学文凭,很难挤进白领阶层,也几乎无法使自己的生活达到中产阶级水平。


3凯文


说说第三个故事,是读者熟悉的凯文,讲讲他由于在大学期间没做正式的暑期工作,对他毕业时找工作的影响。

一直在讲,我们不希望惯孩子,所以凯文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分配给他一些家务,比如吸尘、扔垃圾、剪草之类的零活。

凯文上初中时,我们曾经不太满意美国中学的数学课,老师几乎很少让孩子们做习题,从凯文参加的一些数学竞赛中,我们发现如果他计算速度更快一点,可能会对他有帮助。经过一些考察和询问,我们发现一种日式叫库玛(Kumon)的学习程序,可能会对凯文有用。凯文进了库玛学习中心,也在我们期望的方面有很大收获。同时,也埋下了一个我们当时没有意识到的隐患,这个隐患跟库玛课程没关系,而是跟凯文的个性有关。

凯文是属于那种数学天赋极高的人,但他的致命弱点跟一些中国智商高的男孩子一样,内向,不善交际。

在库玛的课程学习中,凯文基本创造了一个孩子学习这个系统的纪录,总之,他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十二年的课程。那年,凯文十五岁。

他所在的库玛学习中心的老师决定留下他,当那个中心的辅导助教。当时我们做父母的反应是,不错啊,恭喜!因为十五岁小小年纪能有一份这样的零工,总比在麦当劳炸薯条强。

不知道大家看出问题没有。第一,我已经交代这孩子不善交际;第二,无论是在自己家里帮助家务,还是他的第一份打工工作,都是别人给提供的,凯文没有自己去找工作,也就是说,他没有面试或者争取。

凯文在库玛学习中心工作了三年,也就是说,在高中期间从来没自己去找过工作,也没有面试的经验。在他上大学之前,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向他指出了这个问题。可是凯文的天性就是不喜欢搞那些出头露面的事情,他的反应是无所谓,我们的教育方式从来都是基本顺其自然,所以,我们也没有进一步地要求他做什么。

凯文去了大学,第一学期,我们像对待珍妮一样,没有要求他去打工。而他自己又是不很喜欢花钱的人,他在高中的存款,和上大学时家里亲朋好友给的红包,足以够他几年的花销。凯文干脆自己发展了一步,整个大一他都没打工。第一年的暑假,凯文回家了,他没有像姐姐那样在家的附近找到一份工作。我们能做的就是督促他在本地找到一份义工,去做一些社会服务。

第二年,凯文虽然在我们的游说下申请了一份当学校楼长的职务,但他在最后一分钟,自己擅自回绝了这份工作。他给我们的理由是,不喜欢管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总而言之,在大学期间凯文也不是一点没工作,但他的工作都是那些他喜欢做的助教,或者助研的工作,部分是教授直接提供的,也就是说,他没有什么找工作和在正式大公司工作的经验。

最后的结果,不会出人意料,跟阿涛一样,凯文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他比阿涛幸运的是,有一位像我这样比较了解美国劳务市场和性格外向的妈妈,最后我帮他在一个极小的公司找了一份薪水非常低的工作。

人们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很适合凯文的情况。

那个小公司的老板是一位紧紧盯着员工的管理者。这也就是说,凯文不但挣的薪水低,而且还要在一个高压管理者的眼皮底下战战兢兢地工作。我们,我是说我和先生,都认为我们这一步终于走对了,这对凯文的个性有益处,这也让他在刚入职场时就知道什么是真实的现实社会。

已经不想再继续深造学习的凯文,在那个公司工作了几个月,就明白了,他应该怎样做才能跳出那里,而且可以在他的人生中再往上走一步。他申请了研究生,准备把自己再锻造一下,再次出击他的人生,还算孺子可教。

大家看到,人不能说大话,凯文上大学之前可是曾经说过,读完大学直接工作,不要读研究生。现在,他自己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是他能往上走一步的,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途径。

凯文的第一份工作给他的教训不光是,要提早锻炼自己,早早找工作,还有就是并不是所有的美国公司都会按牌理出牌,尤其那种老板就是你上级的小公司。希望这个弯路能给他一定的启迪,也希望他能在研究生毕业后,找到他心仪的工作。

这就是美国的职场文化。希望这些个例能给大家借鉴,留学生们,还有美国本土的大学生们,不管你们将来要不要留下来,家里需不需要你的收入,都要在上学期间找一份工作,多学一点美国的工作经验。

 一个独立的人生,才是你自己的人生。

 

百草园,英文名Ann Xinan Sun。

  东北大学七七级理工科大学生,东北大学八一级研究生。

  海外文轩作家协会终身会员,文轩理事会理事。

  著有散文集《忆海拾贝》,该文集获2018年海外华人著述散文类佳作奖。

  教育文集《走入美国教育》,由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

  短篇小说《西嫁娘》获得26届汉新文学小说佳作奖。

  许多作品被收集在《教育,还可以……》、《生活,还可以……》,《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和《诗情画意》文集中。


【本文摘自《走入美国教育》文集,购买请登录Amazon,搜索作者名Ann Xinan Sun.谢谢!】


版权归作者所有。


亲子文章回顾

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

● 曾经的“熊孩子”分享:为什么父母不Get他们的青少年?
● 和已成年的儿子“讲理“,该怎么讲?

● 阿朵:我和青春期的儿子“抗衡”

● 高中校园匿名网络杂志(1):父母不知道的那些事


《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立足硅谷,放眼世界。《北美养娃那些事儿》由北美家长分享养儿育女,申请大学,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真实故事。

关注《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扫码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