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无价,但治病有价。
来源
:医脉通

作者:阿廖沙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生存还是死亡?
这对于莎士比亚是哲学问题,但对于医生和危重症患者是现实问题。
近日,一条“医生因患者家属放弃救治而独自流泪”的短视频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据视频拍摄者刘医生表示,当晚急诊来了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患有高血压脑出血量较大。简单和家属交代了病情后,建议手术,但家属拒绝手术治疗便把病人拉走了。
图源:视频截图
当晚,值班医生都很难过,视频主人公晓飞医生更是在值班室红了眼睛。
“我感觉他能活下来” 这句饱含遗憾的话道尽了人生的无奈。
在医院里,最让人难过的场景往往不是无药可医,而是明明可以治疗,却受制于种种客观条件不得不选择放弃生存的希望。
直白地说,多数时候客观条件就是“钱”,具体的数字需要综合年龄、收入、情感等多种因素考量,那位80多岁的高血压老大爷又能值几个“钱”呢?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强烈鄙夷这种给生命估值的行为,因为老师在课堂上清清楚楚地讲过“人的生命是无价,没有贵贱之分”。
这句话没错,可只说了一半。生命无价,但治病有价。
我猜想那位老人的家属也曾做过激烈的心理斗争,但真的无法承担手术的风险。抢救无效去世不是最坏的结果,万一成了植物人对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有多少家庭能承担长年累月陪护背后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久病床前无孝子并非虚言,与其如此痛苦与无奈,倒不如将老人接回家安安静静地陪他度过最后的时光。
在那条“医生流泪”的视频下,评论区出现了新媒体时代少见的和谐局面,没人怀疑医生作秀,也没有人斥责家属心狠,都在默默感慨人生无奈,平常连“豆腐脑咸甜”都能吵一架的网友们在生命面前也变得理性起来。
图源:微博评论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过往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在医院实习,进科第一天就得知科里有位特殊的病人,他是名老兵,80多岁了,曾经参加过朝鲜战争,后又在地方上工作多年。论物质条件他比上文提到的那位老大爷强得多,但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却更为凄惨。
据带教老师说,那位老兵早就灯枯油尽了,每天都在忍受着剧痛勉强活着。院方曾经和家属建议回家保守治疗,但被一口回绝,家属告诉主任必须用最好的药保住这位老兵的生命,言语之中甚至带有威胁的意思。
具体原因不清楚,只是听科里的同事吐槽过,老兵的家属很怕老兵去世,好像是和各种福利待遇有关。凭借着高价药续命,直到我出科时老兵还在静静的活着,家属的目的还是达到了,至于老兵的生存质量又有谁在乎呢?
有人求生,有人求死,均求而不得。
未来的某一天,当视频中那位医生回看自己哭泣的片段也许会害羞,但更多的应该是感动。
他会记起那个曾经的自己,虽然年轻脆弱,但是善良又敬畏生命。

不过我还是想提一个不合时宜的建议,对于医生群体来说,最好还是不要将这种视频发到公共平台上,因为一旦形成广泛传播容易对病人家属造成很大的“道德压力”。做出放弃的选择已经很难,就不要再对他们进行二次伤害了。
医疗和医学在“同情、关怀和尽力救护”中诞生,并成为文明社会中的一种社会责任和职业。他从来就不单纯是一门技术,其背后的人文主义精神同样可贵。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责编 阿廖沙  亦一

精彩回顾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