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年的改革累计成果来看,国家组织集采节约费用2600亿元以上。
来源:“健康界”微信公众号
作者:和星星

2022年2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
“深化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进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此次会议围绕带量采购的工作进展,及2022年带量采购部署规划展开,并对集采药品稳定供应、2022年重点耗材品种采购规划、采购药品及耗材质量保证、采购药品及耗材临床应用等问题,作出针对性解答。
带量采购的本质是打掉药品和耗材等价格水分,使其回归合理价格。
带量采购总体上有“价降、量升、质优”三大特点,吹风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总结:
一是价格回归合理水平,让老百姓用上了便宜药。
前六批药品集中采购平均降幅53%,心脏支架平均降幅93%,人工髋关节、膝关节平均降价82%,有力挤压了虚高空间。
从三年的改革累计成果来看,国家组织集采节约费用2600亿元以上。
总体药品价格水平呈稳中有降的趋势,从医保局开展的药品价格监测数据看,2019年和2021年这两年,药品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年均达到7%左右。
二是临床使用药品、耗材的质量得到稳定提升,让老百姓用上了好药。
从统计上来看,集中采购品种中,群众使用原研药和通过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其份额从集采前的50%上升到90%以上。
以心脏支架为例,原来在支架产品中间,1/3是不锈钢的,现在基本上被淘汰,中选的铬合金使用率达到了95%。
再有《我不是药神》里面的伊马替尼,通过集采以后,它的使用量增长到了35%,使需要治疗的患者得到了充分的用药保障。
第七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正在谋划,今年省级集采品种有望翻倍
目前为止,国家已经组织了六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采购234种药品,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年药品采购总额的30%。
2021年开展的胰岛素专项采购,首次将集采从化学药品拓展到生物药领域。
在高值医用耗材方面,聚焦心内科和骨科两个临床备受关注的科室。
据了解,心脏支架集采已经平稳运行一年,中选支架总量169万套,达到全年协议采购量的1.6倍。
吹风会上,陈金甫透露,目前第七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正在谋划:2022年,将指导地方根据临床需要,围绕大品种和常见病,查漏补缺进行推进,力争每个省份开展的省级集采品种能够达到1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能覆盖到5个品种。
这比过往三年,“平均每个省份集采品种累计达到50个、高值医用耗材达到3种”的成绩,又分别增加了100%和66%。
关注临床需求,这些药品、耗材是重点
带量采购是借助医保指挥棒,医保局代表医疗机构和药企进行谈判,从而达到以量换价的结果。
因此,医疗机构的临床需求,决定了带量采购的重点。
陈金甫在吹风会上透露,2022年将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则对群众反映多、价格调整空间大的耗材品种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在药品方面,集采已经从最早的化学药拓展到2021年的生物药(胰岛素),并在2021年部分省份已经组织联盟采购的基础上,将于2022年进一步扩大中成药范围。
而高值耗材方面,2022年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指出的“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也有了更为具体的规划安排。
陈金甫介绍,2022年骨科耗材将进一步延伸到“脊柱类耗材”领域。加之此前已经完成的人工髋关节、膝关节高值耗材集采,骨科耗材中用量较大的类别,已经基本覆盖。
关于脊柱类耗材集采进展,陈金甫介绍,正在进行摸底研究、信息标准化和集采规则:骨科临床需求很大,但是标准不一,尤其是产品的组成非常复杂,所以如何按照临床医疗需要形成采购产品组。近日我们将跟高值医用耗材联采办进行专题研究,并且广泛听取临床专家的意见、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争取上半年有一套初步的方案,条件成熟的情况下,2022年能够顺利开标。
药物球囊方面,此前有新闻称,冠脉支架率先招采,降低了支架价格后,临床医生选择了价格更高的药物球囊,导致药物球囊的使用一度大幅上升。
针对这一现象,陈金甫解释道,“这个说法当然是不攻自破了。”
由于集采挤掉了药品耗材水分,改变了过往部分医生过度滥用支架的习惯。接下来,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药物球囊的集采,挤去药物球囊的水分,堵住虚高的空间。
关于备受争议的种植牙集采,陈金甫明确,种植牙社会需求很大,国家医保局从地方探索开始,于2021年初部署种植牙集采:由四川组织省际联盟,研究种植牙体集采规程。现在方案基本成熟,也广泛听取了临床、企业和各地意见,准备2022年上半年力求能够推出种植牙地方集采的联盟改革。
陈金甫强调,今后集采规则至上:不同招标标的特点复杂,需要符合产品质量的要求,又要符合临床需要,又要切实让企业、患者能够共享改革的成果。


杜绝带金销售,集采后头部企业研发费用逐年上升
此前,业内不时传出“集采大刀阔斧的改革或将导致药企利润不足,从而影响行业持续发展”的讨论。
此次吹风会,就这一问题,陈金甫做了详细解读:原来医药采购的时候,只有价、没有量。所以药企如果想实现销售,还要跑量,这就是带金销售。既增加了企业成本,也增加了运营的不确定性。
2022年带量采购将进一步完善采购药品及耗材品种,包括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三大领域全覆盖,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临床需求大的高值耗材重点聚焦。从而进一步压缩带金销售等空间,并在部分领域达到彻底杜绝。
招采合一要求医院,招了就要采,采了就要用。这是对行业发展最根本的制度性安排,也是带量采购的核心。陈金甫进一步解释,这一顶层设计,使企业从过去的私下里跑医院,变成面对面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规模性行业和龙头企业,在中国这样一个大规模、刚需市场下,最终实现企业的规模发展。
集采倒逼医药企业持续创新。根据过往带量采购中标企业数据:集采以来,部分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逐步上升,有些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从原来的6%、10%,已经上升到20%。
这意味着,一方面头部企业可以做仿制,另一方面更加头部的企业要转型做创新。这得益于带量采购的制度性设计,也将最终反馈给中国老百姓和创新药企。
责编 敬敏

精彩回顾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