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不可被一时煽情忘了立场,成为了引发雪崩的那一片片雪花。
来源:医脉通
作者:亦一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编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2年2月23日,医疗大V@白衣山猫 在微博上讲了这样一件“奇葩事”:
图源:微博截图 
一位患者因一氧化碳中毒被送往医院,考虑到高压氧是救治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高压氧舱晚上不开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为他特地连夜赶来救治。
众所周知,高压氧舱中,但凡出现一点火星或者静电,都有可能引发爆炸,氧舱毁坏事小,一旦起火,舱内人员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在进入舱室之前,医护都会根据制度要求,反复对病人进行详细告知宣教,不能携带手机和任何物品,更换不带静电的专用治疗服等等。
可是这位患者呢,他“比较任性”——
第一次进舱前,护士宣讲了三遍,出于信任,没有检查身体;
第二次进舱前,护士宣讲了三遍,不放心,医生检查他口袋发现一个纸质的小本子(这是不能带入的危险易燃品);
第三次进舱前,护士宣讲了三遍,不放心,医生检查其口袋并未发现异常。然而,在高压氧舱治疗过程中,他藏着身上的手机响了……
图源:见水印
可想而知,当时有多惊险,又有多惊慌。
鉴于该患者此番不计后果的胡作非为,医生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可患者和家属不乐意了,反过来辱骂医护。
后续医生考虑到该患者主太不配合,为了其他人的安全着想,按照治疗管理规范,暂时停止了该患者的高压氧舱治疗安排。
听此消息,该患者的家属怒不可遏——强行冲进高压氧舱,高举手机,对着医护人员和医疗区狂拍,辱骂医护人员,还扬言要发视频到网上!
之后更是屡屡出言不逊,言语威胁,辱骂医生护士就是服务员,没有他们一家,医生护士都得去吃屎!
对于这样一件事,真是看完让人直摇头的水平,简直就是不可理喻,无理取闹。
目前而言,这件事看似是个happy ending,没有爆炸,也没有恶意抹黑网上曝光,可“假如”呢?
假如高压氧舱发生了爆炸……
假如患者恶意曝光在网上……
这个“假如”直面了最惨淡的现实,但却是曾经最为真切的过往。
假如高压氧舱发生了爆炸……
高压氧舱发生爆炸,这样的“悲剧”不少。
小编随手搜索了下关键词,这样的新闻很多。
图源:网页截图
例如:2014年7月,一名60多岁的男性患者在南雄市人民医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时,高压氧舱突然爆炸,患者全身被烧焦,最终不治身亡。
在后续调查中,记者从该院院长口中得知,护士在爆炸后的高压氧舱内发现有打火机。因此,多方推测打火机为患者因抽烟所需自行携带入内。然而家属认为,高压氧舱内出现本不应该出现的打火机,是医院相关医护人员未行全面检查之责。
可是站在别人的悲剧面前,伤痛和悔意终究是别人的。有些人,不会吸取教训,反而会内心窃喜自己幸运,且会一直幸运。
因此在第二次被医生查出携带危险易燃品之后,第三次他还是会冒险特地藏起了手机进入舱内。
因此在手机舱内响起之后,医生批评教育他们会心生不满。因为在他们看来,就算手机带进去了又如何?手机响了又能如何?我现在不是还好好的吗?医生的“危言耸听”莫不是在“吓唬人”?
这种所作所为用“侥幸”形容太轻了,用“无知”形容又觉得不够贴切,或许“又蠢又坏”这个词比较应景。
试想,如果真的爆炸了,价值几百万的高压氧舱被毁坏了不说,那里面还有很多鲜活的生命呀,他们何其无辜,要陪着你这样的人一起送命?
再者,倘若真的爆炸了,有人伤亡了,此时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最终挨板子的是不是只有医护人员,只有医院?因为患者进入高压氧舱后的一切不当行为都可以归结为医护人员没有宣教、监管到位。
假如患者曝光在了网上……
@白衣山猫 这招值得借鉴,先发制人。
倘若他没有主动曝光这事,后续的发展会怎样,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
患者拿着掐头去尾甚至是经过精心剪辑的视频散播在网上,再配以楚楚可怜且极富引导性的文字,一副完美受害人的形象就“营造”出来了。
此时,一些丧失道德底线的媒体和网友可“兴奋”坏了,流量密码这不是就来了嘛!于是,他们就不辨是非,不分青红皂白的去攻击、抹黑医护人员。
随波逐流之中,真相往往会被掩盖一阵子,紧接着,许多人会跟着谩骂、会排着队去戳医护人员的脊梁骨……
图源:摄图网
后面,或许会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吧!可是一顿不分是非的操作下来,不知会寒了多少怀揣初心的医者?不知会误导多少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
因此,在这件事上,如果该院没有这样一位拥有一定粉丝基础的大V,那么现在恶人先告状的是不是患者?现在被指责的是不是医护人员?
在医疗界,在舆论战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案例比比皆是,大家或许可以通过此次案例吸取些经验教训。
拍视频发网上不该成为要挟手段
在该事件中患者家属有个行为值得注意:他强行冲进高压氧舱,高举手机,对着医护人员和医疗区狂拍,辱骂医护人员,还扬言要发视频到网上!
从这个举动中可以看出,患者家属是相信自己在网上可以处于有利地位,也相信自己在网上可以“伸张正义”,哪怕他们明知自己不是正义的那一方。
因为前面有太多太多的案例告诉他们,患者与医院的对峙,其处于弱势的身份已经为他们赢取了一片支持,他们确实可以做到有恃无恐。
可这种现象的存在实在过于病态了。
我们不该陷入“谁是弱势群体谁有理”、“谁拍视频谁有理”的圈套。可如今的形势确实不够明朗。特别是当我看到@白衣山猫 说的这句话:“你儿子敢发帖,我就敢发视频!”(家属闹事的视频)。
图源:微博截图
究竟是什么在逼着我们的医护人员要用自己拍摄的视频反击?
此举不知是患者的不幸?还是医护人员的不幸?亦或者说是全社会的不幸?
最后,结合央视评论血奴一案与大家共勉:
图源:微博截图
用刺眼扎心的谣言,刺激社会柔软同情的神经,消耗大量社会公共资源,消费公众善心善意——无论造谣者出于什么动机,都已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这起案件,也提醒网友要“擦亮眼睛”,不妨等等真相再“吃瓜”,想想真伪再发言。
因此,小编在此呼吁大家,任何事情我们不妨等等真相再站队,切不可被一时煽情忘了立场,成为了引发雪崩的那一片片雪花。
责编 亦一 敬敏

精彩回顾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