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领导最近大概挺闹心,因为他们又上热搜了。这次上热搜的原因,是医院的太平间。
根据媒体报道:某市民向媒体反映,他的爱人离世后,遗体送到北医三院太平间暂时存放。结算费用时,高昂的价格让家属大吃一惊,殡葬业服务项目收费确认单上显示一系列名目奇葩、花样繁多的服务项目,比如沐浴SPA,为逝者供饭,等等。尸体停放不到三天时间,共花费3万8千多元。
一时间,网络哗然,诸多媒体更是一起出动,对北医三院口诛笔伐,认为“天价殡葬费无异于敲竹杠”。
媒体愤怒的质问:
究竟提供了什么服务,花费的几万块钱究竟用在了何处,这样的天价殡葬费为何无人监管?
媒体痛心疾首的说:
死者为大,为逝者提供遗体清理、整容等服务,是基本的人性关怀;殡葬公司照章收费,亲属于情于理都能接受。但为逝者供饭、SPA,显然不是在服务死者,而是在算计亲属,虽是“明码标价”,无异于“暗箱操作”。
新闻出来后,很多人给我留言,问我的看法。

实话实说,我觉得殡葬公司的做法或许有可批评商榷之处,但若一口咬定3.8万殡葬费用就是天价,一口咬定沐浴SPA之类的服务就是巧立名目算计亲属,似乎也并不公平。
首先说,媒体报道称“尸体停放不到三天时间,共花费3万8千多元”这样的表述,是非常不准确的。
看完那个收费清单就能明白,这3.8万元不是尸体停放的费用,而是全套的殡葬服务费用,包括鲜花山鲜花床鲜花花篮花圈之类服务。

尸体停放的费用,只有区区60元,剩下的全部是各种殡葬服务的费用。而后面那些价格看起来比较高的殡葬服务费用,比如“沐浴SPA服务”,都是死者家属可以自选的,并非强制消费项目。

所以说,这件事情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家属自选殡葬服务套餐总价高达3.8万元”,而不是“尸体停放不到三天时间共花费3万8千多元”。
后面这种描述,会让人误以为这3.8万是强迫消费的尸体停放费用,但事实并非如此。

那么,这个殡葬服务是否涉嫌巧立名目算计家属呢?是否算得上天价呢?

我觉得大可商榷。
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殡葬服务,千百年来一直都是“暴利”的。
殡葬行业的“暴利”,首先是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这个行业,是一个和死人打交道的行业。与死人打交道的行业,绝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干的,因而这个行业的服务价格普遍很高。
媒体报道的这个案例中,殡葬公司的服务项目中有一项是“沐浴SPA”,价格高达5990元。媒体认为这个服务项目很荒唐,认为近6000的价格属于巧立名目敲竹杠。
确实,这个“沐浴SPA”听起来似乎确实有些荒唐,死人做什么SPA啊对吧。

实话实说,我也不知道这个“沐浴SPA”到底是什么服务,依照名称推测,应该是给尸体进行全面彻底清洗,然后为尸体涂上气味芳香的精油之类的服务。
我猜的不一定百分百准确,但应该八九不离十。
如果殡葬公司把“沐浴SPA”换成“尸体清洗及精油涂抹服务”,是不是听起来就合理多了呢?

殡葬公司把“尸体清洗精油涂抹服务”说成“沐浴SPA”,或许是为了听起来好听,或许是为了避开“尸体”、“遗体”之类的刺激性词汇,或许是因为这个行业普遍文化素养不高又喜欢赶时髦结果搞的不伦不类,但说成“巧立名目敲竹杠”似乎欠妥。
那么,这个“沐浴SPA”收费5990是否是天价呢?实话实说,这就属于见仁见智了。
阿宝生在农村,小时候农村有老人去世,也是需要人帮忙清理遗体和帮忙穿寿衣的。做这些工作的,大都是死者的直系血亲,有时候家属实在胆小做不来,就找村里一些胆子大的人帮忙,并给帮忙的人很丰厚的谢礼。

给遗体做清洗,与给活人做清洗,那服务价格肯定是差别很大的。
这个“沐浴SPA”服务,我觉得怎么也得两三个人忙活一阵子。

我想问问正义网友和媒体朋友,让你干这活的话,你觉得多少钱合适呢?给你两人6000块,让你们去把一具尸体清洗干净,而且过程中不能粗暴不能造成损伤,你干不干呢?
我觉得大多数人大概是不会去挣这个钱的。

至于“给死者供饭”,大概就相当于按时给死者摆供品之类的,说“显然不是服务死者”似乎也过于武断。
除此之外,殡葬行业的“暴利”,还和市场容量有关。
“市场”这个词儿或许有些不合适,但我实在想不出更合适的表述。
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殡葬市场是很小很小的,客户群体越小,服务成本和价格就越高。

北京的殡葬市场有多大呢?

2018年的时候,北京火化遗体数量超过10万人,平均每天将近300人离世。这300人中,有相当部分不是死在医院里的。
而北京有多少医院太平间呢?截至2021年7月份,北京有二级及以上医院308家,每家一个太平间的话,就是308家。

换句话说就是:北京每家医院的太平间,平均每天提供的殡葬服务不到1人。

而这一个人,还有很大概率不会选择新闻里这位先生要求的沐浴SPA,以及
鲜花山鲜花床鲜花花篮花圈之类
的高价服务。

殡葬公司的人员设备等等,都是需要24小时待命服务的,患者凌晨两点去世,你总不能等天亮上班了再清洗遗体给遗体穿衣服吧?

人员设备需要24小时待命,而每天服务的客户却极其有限,那服务价格必然偏高,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那么,在这起新闻中,殡葬公司有没有“敲竹杠”呢?坦率的说,我觉得在法律层面上,很难做出这种认定。
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收费清单中,只有3项是硬性费用,是家属必须缴纳的。分别是:抬尸费80元,消毒费30元,冷冻存尸费60元,总计仅仅170元,这肯定算不上天价。
至于后面的“沐浴SPA”等服务,如果都是明码标价家属完全自愿选择的项目,而且国家允许殡葬公司自主定价,那大概也谈不上敲竹杠。
所谓“死不起”之说,并无道理,家庭困难的话,你只支付最基本的170元费用就可以。

至于“家属悲痛之中糊里糊涂选了这些高价服务”的说辞,似乎也有强词夺理之嫌。
新闻中的家属,先是选择了各种服务项目,把清洗尸体之类的服务都让殡葬公司替家属做了,还要求了
鲜花山鲜花床鲜花花篮花圈之类的
全套服务,然后扭头去媒体曝光嫌贵,似乎也不是很合适。

那么,北医三院和殡葬公司有没有改进工作的空间呢?我觉得是有的。
太平间这种地方,虽然日常“客流量”很小,但好歹也是个窗口行业,这里面出现的各种负面新闻,毫无疑问还是会对医院形象造成影响的。
而殡葬行业由于其特殊性,从业人员的素质肯定比不上公务员和医生护士教师之类,再加上死者家属普遍较为悲痛,还是很容易出现一些纠纷的。
所以,医院对于承包太平间的殡葬公司,最好对其有一定的约束和管理。至少,像“沐浴SPA”之类容易引起误解的项目,最好换一个规范点的名称,或者至少有一个书面的详细说明,免得家属误解。
同时,虽然理论上殡葬行业有自主定价权,但各家医院在拟定承包条款的时候,最好还是照顾绝大部分家庭消费能力,对收费标准做出一些必要限制,以免造成纠纷。同时应该明确要求殡葬公司不得强行推销各种服务,每项服务都应该对家属做出详细说明,确保家属知情同意。
最后,医院最好要求殡葬公司制定一个保底价格,对那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殡葬公司可以按照保底价格提供最基本的仪容整理和简单的丧仪服务,给死者以尊严。对那些经济条件较好,希望给死者提供更多更好服务的家属,殡葬公司完全可以在两厢情愿的前提下,为其提供高价优质服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