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从事建筑设计相关领域的人来说,汉口路151号这座建筑可能并不陌生。七十年前这座大楼建成时,因其现代主义的前卫设计而闻名沪上,之后的时光里,这里又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各大城市地标的设计源地,许多优秀的设计创意都在此诞生……
汉口路151号浙一大楼 
口路151号位于汉口路与江西中路路口,原为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大楼,建筑于1948年11月开工,至1951年9月竣工。现为华东建筑设计院的办公大楼。
历史背景:同类近代建筑中年纪最小
这座建筑最早的使用者是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它的前身是浙江实业银行,是近代“南三行”之一。所谓“南三行”是浙江实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通称。
1947年行号图上此处尚为空地,而周边早已银行林立
江第一商业银行大楼是上海同类近代建筑中年纪最小一个了。在1947年行号图中,江西中路汉口路口的场地还标注为“空地”,这栋大楼的新建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建筑例证。
1948年浙一大楼历史图纸图签
上海市城建档案馆藏历史图纸看,大楼于1948年9月设计,11月通过审查通过并开工建设。
建筑本身:现代主义设计实践
1950年代大楼照片
江第一商业银行大楼始建为八层(内设两层夹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首层为银行营业大厅,二层和夹层设保险金库,三层设各类管理用房,楼上各层为写字间。建筑平面布局自由,营业大厅和办公人员流线清晰、互不干扰,空间尺度适宜、经济合理,建成已逾七十年,至今仍在使用。
1950年代大楼西立面(银行营业厅主入口)
筑立面延续了现代主义风格。沿江西中路的西立面为长边,采用水平向遮阳板和条窗形式,用贯通的横向玻璃窗打破古典立面束缚的同时,外挑的遮阳板也起到了遮挡西晒的作用。沿汉口路的北立面为短边,办公楼层的入口设置于此,北立面采用竖向贯通的玻璃窗凸显出主入口,使总体横向线条在入口这里得以打破,在规律中蕴含变化。正门精致的两扇大型铜质移门,也体现了建筑的独特气质。
历史图纸立面图中外墙材料为水平向的泰山砖
大楼建设时采用的方形褐色釉面砖
外墙材料上,浙一大楼主体采用褐色釉面方形面砖错缝拼贴,而在历史图纸中外墙绘制为横向泰山面砖,褐色釉面方砖表面因窑变而呈现丰富的色彩变化,这种面砖材料也是大楼特色之一。
大楼底层外墙磨光面金山石处理方式
彰显了建筑师对现代风格的细节和质感追求
水平向的遮阳板几乎贯通整个立面,材质采用灰黄色水刷石(汰石子)。纤巧的黑色钢窗在体现现代性的同时获取最大化的室内采光。大楼一二层外立面则采用磨光面的金山石外墙,一方面延续建筑基座的传统效果,另一方面磨光面石材处理也与传统古典主义建筑迥异,再次彰显了建筑师对现代风格的细节和质感追求。
大楼室内主楼梯 
对于近代上海来说,无论西方新古典主义还是现代主义,都是带有新鲜感的舶来品。采用现代主义风格的上海近代建筑,大多为公寓、住宅建筑,且尤其多用水平向线条,而于办公功能等公共建筑略少,且办公类建筑立面则倾向竖向线条,以突出高耸挺拔
相比之下这座建筑的设计者,则能始终坚持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类型也丰富多样,手法简练,用材创新,建筑功能也涵盖了住宅、办公、剧院、工厂等多种类型。
周边建筑
1.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楼
该建筑1921年动工,1923年6月竣工,建筑面积23415㎡,整栋大楼为钢框架结构。大楼八角门厅的彩色马赛克拼花图案等令人印象深刻。
地址:中山东一路12号
2.格林邮船大楼
格林邮船大楼于1922年竣工。现大楼地上7层(局部8层),总建筑面积约为1.3万㎡。主入口位于北京东路2号,东入口为中山东一路28号。现为上海清算所。
地址:北京东路2号
旅游线路推荐
浙一大楼→都城饭店→上海浦发银行大楼→海关大楼→格林邮船大楼→益丰大楼→上海邮政博物馆
往期精彩回顾
(滑动查看更多)
资料:市文化旅游局

编辑:孙凌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