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晒一晒朵拉五月份读的书,总共读了11本。
其中有10本是读完的。剩下的那一本,则是一本经典名著。
最近朵拉经常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四本书是四大名著?
我说:“出版社和专家选出来的。”
她追问:“凭什么选这本为四大名著?干嘛要选四大名著?”
满满的怨念啊。
这都是《三国演义》这本书给闹的。这也是朵拉阅读课的教材。其实老师非常贴心,让大家买了未删节内容的白话文版本,以降低难度。但是朵拉还是觉得不好看。
我一直觉得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情,读什么,怎么读,应该根据每个人的需求来定。不爱看名著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如果变成了教材,那还得学啊。尤其是朵拉主动报名参加了课堂活动——分享《三国演义》的心得。
自从看了《写给大家看的PPT设计书》以后,朵拉就对做PPT兴趣大增。刚好阅读课老师让同学们分享读书心得,她觉得是做PPT的一个机会,所以很开心地报名了。
现在麻烦了。
我问她:“你想谈什么?”
“谈三国里的人物关系。”
“什么人物,什么关系呢?”
“所有的人物关系啊,”朵拉说:“但是我才看了5页。”
我建议说,不妨把话题缩小一点,可以讨论一下自己读书时感到疑惑的问题。“刚开始读的时候正是好机会,因为这个时候问题最多。”我说:“比如我读的时候,就想不通为什么周瑜会被气死。”
年少得志,领导赏识,娇妻在侧。就算职场遇到了挫折,挺一挺就过去了。何至于气死?
朵拉就带着提问的心去读书了。第二天,她说,在看桃园结义的时候,最想不通的问题是,为什么刘备可以当老大?刘备岁数比关羽小,为什么可以当关羽和张飞的大哥?而且刘备没钱、不会打仗,文采也不行,为什么可以当老大?
我说,那你要不要去网上查查别人是怎么说的?
她查到很多评论文章。这些说法又把她引到了《三国演义》的古文版。于是她去查阅了古文版,再和自己的白话文版本对照,又有了新发现:第一,古文也不难看懂啊;第二,原来自己这本未删节版其实也是有删节的。
在这个过程中,朵拉也会问我和爸爸的意见。比如,爸爸提到刘备特别能坚持,朵拉就去网上查,看到别人也有同样的看法。然后再去书上找相关的段落。
我更多是提问题。比如朵拉讲到孙权有江东六郡,我就想知道这是哪六郡,相当于中国现在的哪些地方。于是朵拉再去找地图。
忙活几天,朵拉终于完成了PPT。她觉得特别有意思,“因为是我自己提问题,自己找答案。”朵拉说:“但是我还是不喜欢看三国。”
好吧。反正她也读了,也有所收获,这就够了。
对于孩子不爱看但是又必须看的书,有几个办法来鼓励她:
首先,对于孩子特别不爱读的书,除非是老师要求,不强求必须看,或者必须看完。 
其次,如果是必读书,可以鼓励孩子去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孩子不爱读书,但是还是可能为了完成作业,或者想好好表现而去参加活动。这些活动,如果家长提供一些建议或者鼓励,孩子真正投入了,就能有所收获。
第三,对于孩子没有那么反感的书,可以提出定时定量的读书要求。比如朵拉最近看的《科学探索者》系列,实际上是科学教材。如果让她自己选,大概率是不会读的。我要求她每天读20页。从2月下旬开学到现在,她已经读完了这个系列的10本书。 
最后,还是保持耐心。人的兴趣、认知以及理解能力都会变。一本书,今天不爱读,可能明天就喜欢得不得了。比如《射雕英雄传》这套书,是我几年前给朵拉买的。但是当时她根本不碰。最近几天入迷了,每天吃饭也读,休息也读,还和同学们强烈推荐。
所以,有时候我们什么也不必做,只需要等待。
顺便给大家推荐一个朵拉读书间隙玩的小游戏。她每次读书或者学习三十分钟,就会玩。很方便,也很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尤其适合疫情防控时期无法出门的大朋友小朋友。

相关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