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的原创公众号
0-6岁的育儿百科全书
北美全职带娃老司机教你轻松育儿套路
最近有个搞笑的新闻可能大家都听说过,说有家长投诉《伊索寓言》,理由是内容有太过暗黑,不适合孩子看,应该下架
对于这个新闻,评论大都还是持一种嘲讽的态度,认为这位家长神经过于脆弱。


但是也有人仔细地看了被投诉的那篇《蟹与蛇》,认为这个故事确实是让人感觉诡异:螃蟹真诚正直,蛇阴险卑鄙还不听螃蟹劝,螃蟹就趁蛇睡觉把它掐死了。这是神马价值导向啊?是教育孩子看不惯别人就消灭的意思吗?
至于举报要求《伊索寓言》下架这件事很夸张,但是我想当父母的都多少理解一下这种心情,有些文化作品看上去确实是不太靠谱,譬如说价值导向有问题,审美趣味低下,甚至有暴力杀戮的情节,我们新时代嘛,养孩子要精细点嘛,不想让孩子被吓着,被带偏,被引导出奇怪的审美和三观,那难道还错了嘛?
我觉得这个想法也没错,我们父母也有责任守护孩子的精神世界,但是如果像这位举报的家长一样,打着个“不教坏小孩”的旗号,去挨个给各种书籍进行审查过滤,又明显太过分了。真要照这个思路,古今中外各种名著那就没有一个跑得了的。毕竟,越是伟大的作品,那就越是充满人性的幽暗与现实的复杂,越是会出现很多暗黑残酷、“儿童不宜”的坏人坏事。
可是再反过来想,难道小孩子就不配接触深刻而复杂的文化作品嘛?那些小猫小狗小白兔的幼稚故事是很安全,但只让孩子接触这些安全牌是不是会让他们的精神世界过于贫瘠了?
一方面想要保护孩子,一方面也不能过度保护孩子。这也让很多父母在这方面感到很纠结。
其实真的大可不必这样小心翼翼,我们的孩子没那么脆弱,也没那么容易随便地被哪个文化作品教坏。最能够影响他们的,也是他们最想要相信的,还是我们父母。只有当父母严重失职或缺席的时候,孩子缺乏一个真实权威的引领,才会在书里电视里电影里找答案。
所以作为一个如此关注孩子教育的父母,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影响力可以大过那些文化产品。我们要做的并非只是让孩子待在安全无菌的真空里,而是应该传授给他们抵抗不合适内容的免疫力,让他们知道:有些书和影片你们是需要回避的,你们要懂得保护自己,要知道什么内容能看,什么内容不能看,如果不确定就来问问爸爸妈妈。
我家毛头现在就有这个能力,无论看书看电视或玩游戏,他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有一次从图书馆借来一本书,好像是讲一些加拿大古老的神秘故事的,结果他看了两页就说,妈妈这个书太恐怖了,我看了会害怕,我觉得我应该长大点再看。

有一次我给他看哈利波特的系列电影第四部,他死活都不要看,因为他发现这部电影的分级是PG-13,说自己不到13岁不能看这个,我和他解释,PG13的意思是13岁以下不能单独看,但是妈妈陪你是可以看的,可劝到最后他还是拒绝了,认为自己13岁再看更稳妥一点。
毛头还会告诉我,他的同学有人在玩吃鸡游戏,但是他认为吃鸡游戏的画面是真的用枪射人,所以不适合小孩子玩。小孩子如果想玩这类游戏,应该像他一样玩《漆弹大作战》。我说小朋友如果明白枪是很危险的东西,其实在虚拟世界里玩玩也无妨嘛,我小时候也玩过打枪的游戏啊。毛头就很不同意我的看法,认为我这样不在乎的态度很危险,会把小孩子教坏的。
唉……看看毛头小朋友这个警惕性,我真要想教坏他都不容易啊!
所以不要以为孩子就喜欢看那些儿童不宜的东西,事实上孩子比你还要害怕自己看到那些吓人的,暴力的,或让他学坏的东西,他也不想让自己纯洁的心灵有阴影啊有没有。
只要我们以建议的方式,和孩子讲一些基本的原则,孩子会十分愿意去遵守的。

我们可以把文化制品的禁区分成两个级别:
一类是一定不可以看的,因为这类东西制作出来就是用来给成年人搞刺激的,对小孩子冲击力大,看了八成会做噩梦,就一定不能看,需要等长大成年才能看的,尤其是主题就是恐怖、血腥、暴力、色情这四种类型的作品。这类作品很好辨别,就是孩子一旦看了会有情绪反应,会感觉害怕、恐惧、恶心、不舒服,冒冷汗。告诉孩子,如果你感到非常难受,那就说明这个东西不适合你,可以尽快停止。
另一类是需要父母辅助观看的,因为有些作品涉及到表现某些世界黑暗面的情节,譬如有谋杀、灾难、虐待、裸体、脏话、欺骗、背叛等有点负面的东西,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困惑不解或无法接受,这时候孩子应该及时和大人沟通,尽快开解好自己对于世界以及人生的小小怀疑。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笼统的归类,但如果涉及到具体作品上,可能很多人要纠结犯嘀咕:

譬如你说金庸小说孩子能看嘛?里面都是打打杀杀动不动就死人的情节啊!
譬如说很多经典童话都有点暗黑色彩,好人没好结局:《狼和小羊》《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譬如说公主王子英雄美人之类的爱情故事,不光亲来亲去的,还传达了很多腐朽落后的性别价值观。
譬如说《复仇者联盟》这种电影或漫画,好像永远都在打架和毁天灭地……
这些都能给孩子看嘛?
在这里我的建议是,只要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而且禁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化作品,那就说明它们没啥问题,整体上是符合大众价值观的,哪怕细究起来好像都有雷点,那依然是可以让孩子看的。
因为书籍和影视等文化作品的创作目的,往往就是让我们体验到一些日常生活中难以体会到的情感和经历。而这世界本来就并非完美,有光就必有影,不去了解影子后面的黑暗,就没办法体验到光明的可贵。如果一点负面的东西都不让孩子知道,让孩子一直住在虚假的彩色泡泡里,他就会一直只是个单纯不谙世事的孩子。
孩子有权力去了解这个复杂多元,黑白灰共存的世界。

如果是怕孩子出现情绪,或者父母有一些担心,也大可不必去屏蔽这个作品,毕竟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没太大必要去改变书,只要让人学聪明点,有自己的想法就好了啊!
让孩子变聪明点,那就是我们父母的职责了:当遇到一些“有趣”的情节时,可以和孩子多交流,听听他的想法,再聊一聊自己的想法,孩子就会明白很多道理。孩子就是在这种不断拓展认知边界的过程中,不断丰富阅历,也不断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他就越来越能够接受那些更复杂的作品,思考得更加深入,而不是只想追求一个圆满大结局。
譬如说《伊索语言》中这个螃蟹和蛇的故事,是让人不爽,那你可以和孩子讨论这种不爽嘛:你觉得螃蟹做得对嘛?螃蟹是好人嘛?螃蟹有没有权力因为觉得蛇不好就杀害他?蛇品行不好,就应该被杀吗?我觉得XXXXX,你觉得呢?
如此讨论完这一轮之后,你说孩子会不会变聪明些?从这个角度来说,螃蟹与蛇就是个不错的故事。

(关于如何和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讨论交流,我曾经写过另一个实例故事,大家可以看这篇《儿子因为玩了个游戏哭得肝肠寸断》)
我们当父母的,想为孩子保驾护航,帮孩子选择读物影视,这件事可以理解。但是我们要克制一点,别拿着放大镜检视每个作品的三观,能少过滤就少过滤,重点还是让孩子尽可能的多看多体验,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境界这样孩子从小到大,就会接触到成千上万部书籍影视,就算有看过那么几个坏作品,也会像大海里的两滴墨汁,并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
回想我们小时候,也没人管我们,谁还没几个书籍影视留下的所谓的“童年阴影”呢?也没人开解也就慢慢自愈了不是?

承认吧,其实没有书籍影视能教坏孩子,这个责任永远都属于我们父母。
给朋友们推荐下我的小助理橙子大管家,大家快来扫码加她,不仅产品售前售后问题可以找她帮忙,有育儿问题时也可以随时发给她,让她帮你转述给橙子哦~
如果你已有大管家的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大管家收到问题后会及时反馈给橙子,并将橙子的解答回复给你当然橙子有时差,回答不及时希望大家多包涵哈
感谢大家对橙子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听橙子说育儿故事
一起不焦虑育儿
与孩子共同成长!
热门话题  点击标题即可跳转

学龄前 | 培养专注力 | 如何读绘本 | 表达爱意

婴儿游泳 | 视觉刺激 |锻炼想象力

原创不易
因为有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足足的精气神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