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栩然说"(ID:xuranshuo)   作者/赵清  栩然  



1

我们常说要“扩大格局”,因为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视野,进而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那么,什么叫做“格局”呢?

百度上对于“格局”一词的解释是“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可这样的解释依然有些抽象,为了让大家通俗易懂,我们就用“斗地主”这个日常生活的例子来说明吧。

这里说的“斗地主”不是指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就是指我们熟悉的扑克牌游戏,让我们尝试用不同格局的视角来看待“斗地主”游戏,感受思维有何不同。

大家一定很熟悉“斗地主”的游戏规则吧?三个人围成一桌,其中一个人叫牌成为“地主”,另外两个“农民”联合起来斗这个“地主”,看谁先把牌出完。


如何保证自己每一局都成为胜利者呢?

如果只看局部,站在“参与方”的角度上看待这场游戏,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呢?站在己方的利益上,就要看抽到的是好牌还是烂牌,思考如何算牌,如何给对手设置出牌障碍......

总之,一切的思考和策略都以战胜对手为目的。

你是这么想的,可对不起,对手也是这么想的,影响牌局最终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彼此手上是好牌还是烂牌,彼此的策略是什么,彼此有没有让对手栽坑......

好,这一局你抽到了好牌,策略也用得好,赢了,拿到分数了。正当你开心不已的时候,下一局又开始了,一切又要重头开始。

新的一局里,你能保证自己又能抓一手好牌吗?能保证自己新制定的策略就能稳赢吗?显然不能!

正当你盘算着如何再拿一局的分数时,上一局失分的人也盘算着如何把失分扳回来。

赢了的还想赢,输了的想扳回来,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只要这个内心活动存在,那么就会有下一局、下下一局、下下下一局......

尽管每一局手上的牌不一样,出牌策略不一样,但每一局中当事人的内心活动都是一样的,不过是同样的故事换了不同的版本,“换了个马甲”又重新出现而已,一局又一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这就像是古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他一次又一次将巨石从山脚下搬到山顶上,可每次在山顶上一松手,巨石就又滚落到山脚下,于是他不得不再次将巨石搬到山顶上,如此循环、轮回......


如果看整个游戏的全局,站在“谋局者”的角度上看待这场游戏,又是另一种思维:

不管谁当“地主”、谁当“农民”,不管牌好牌坏,不管出牌策略是什么,游戏的规则一开始就决定了这始终是个“零和游戏”,胜利一方得到的分数是从失败一方那里拿来的。

在这场游戏里,运气是轮流转的,策略是相生相克的,从来不会有保证每次都能抽到好牌的窍门,也不会有什么“百试不爽”的必胜策略,互相之间斗来斗去,最终却改变不了“零和游戏”的本质。

如何保证自己每一局都成为胜利方呢?答案是无法保证!

只要你看清了它“零和游戏”的本质,那么对不起,任何策略都无法保证你每一局都稳赢。


看到了吗?这就是格局不同,产生的思维不同。

前者的格局只在局部,仅限于自己的利益,后者的格局却包含了全局;前者制定了战胜对手的策略,属于“战术思维”,后者发现了“零和游戏”的本质,属于“战略思维”。

如果对事物的认知只限于局部,只限于对自己有利的范围,就注定无法从更高的维度看清全局的面貌,注定只能与对手在一个狭小的圈圈里不停打转转。

这就印证了一句话:战术上的勤奋弥补不了战略上的懒惰,这场游戏的规则就已经决定了结局,无论你如何在战术上努力,都无法保证自己每一局都是胜利者。

当然,“斗地主”只是一个娱乐消遣时玩的游戏而已,我们不必如此较真。

只是,它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事物的新思路,在很多现实环境中,这种在大局为“零和”甚至“负和”的前提下,各方只为眼前利益而相互博弈的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


2

在小格局的思维里,一直存在“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说法。在这种人看来,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

顾好自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就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好,别的事与我无关。

只是,每个“利己主义者”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彼此互相争夺,整体的利益就会最大化吗?未必。

“斗地主”游戏不就是这样吗?无论参与者怎样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整体始终是个“零”。

用经济学的术语讲,这是一个“存量市场”,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有你的就没我的,有我的就没你的。

很多情况下,各方都想尽了一切办法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可为什么总是无法持续获利呢?

因为所有人都在争夺有限资源,大家立场不同,都向着相反的方向用力,陷入了一片“红海”。


这不过是个现实版的“斗地主”游戏而已。

既然总体是个“存量市场”,既然自己获得分数必须建立在他人失去分数的基础之上,那么无论怎么做,与他人的对立关系都一直存在,这种内在的结构就无法保证自己永远是胜利者。

就像“西西弗斯”没有解决“石头在山顶上会滚下来”的根本性问题,只是思考怎样将石头搬上山一样,并不是说努力了就会有回报,格局小、思维窄是他的硬伤。

如果小格局的人站在“谋局者”的格局上看清了本质,或许会觉得自己过去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做法是多么的可笑,追求的无非是过程中即生即灭的“泡沫”而已……

如果你用“斗地主”游戏里的思路来照看现实,就会发现很多共性:

1.少数人拿到了多数的资源,多数人拿到了少数资源,然后“多数派”联合起来斗这些“少数派”;

2.有些人天生好命,一出生就抓到了一手好牌,可这并不能成为永久优势。当局势发生变化时,一切资源又要重新洗牌,“少数派”可能会变成“多数派”,“多数派”也可能变成“少数派”;

3.当资源重新洗牌,新的一局开始时,各方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原来的“敌人”可能变成“朋友”,原来的“朋友”可能变成“敌人”。这里的“敌友关系”并不以私人感情导向为转移,而是以利益导向为转移,这是由游戏规则本身决定的!

如果我们扩大格局和视野,以“上帝视角”观察一些社会现象时,就会发现上述现象不断循环,形成了一次次宿命般的轮回。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着一切,形成一次次的轮回,而且不以意志为转移。

古语中有个“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即使一个家族在巅峰时期有多么鼎盛,经过几代之后就会消失殆尽。通俗来讲,就是“富不过三代”。

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可能是多重的,但从“轮回”的角度上看,只要其成为占有多数资源的“少数派”,那么自然就有“多数派”站在对立面,与之对抗。

这在特定的社会秩序中,这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博弈关系,“少数派”早晚会被“多数派”斗下去,然后进入下一个“轮回”。

这就是“小格局”思维的硬伤,只要把时间线拉得足够长,就会发现即使一段时间里他们占有非常多的资源,但只要依然被“无形的手”所操控,那么这些资源终将失去。

只看局部,不看整体。他们就是现实版的“西西弗斯”,追求的不过是过程中即生即灭的泡沫而已......


3

试问,这只“无形的手”是什么?

是的,就是规则

在“斗地主”游戏里,产生这种轮回的就是“零和游戏”的规则本身;在现实中,产生这种轮回的就是“少数人占有多数资源”的社会秩序。

只要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社会失去了公平,就永远存在“多数派斗少数派”的现象,“阶级斗争”就会像浪花一样一波接一波的到来,无穷无尽......

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并不是某个人,而是社会秩序。只要社会秩序不变,就算换一波人玩这个“斗地主”的游戏,不还是一样轮回吗?

这种轮回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换谁玩都一样。

如果不看到这一层,不从“社会秩序”本身上进行突破,那么即使我们再有本事,也逃脱不了轮回。就像孙悟空一样,怎么样都无法逃脱如来佛祖的“五指山”。

往大处说,中国五千多年历史中,无论各朝各代在巅峰时期多么鼎盛,却都逃不了衰落后被其他朝代所取代的命运,这也就是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对话”中与毛泽东提及的“历史周期律”。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造成这一轮回的根本原因,依然“少数人占有多数资源”的社会秩序,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体制,都是让多数人为少数人服务,大量的社会资源都被少数人占有。

当然,毛泽东在1945年的“延安窑洞对话”中也给出了答案,但这是此文的后话,暂且不提。先看看20世纪初期,中国大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吧。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清朝灭亡,“大一统”的局面结束,随后天下便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各路军阀互相混战。


如今我们看那段历史时一定觉得超级复杂,各路军阀一会儿联合这个,一会儿联合那个,互相打来打去,简直就是“一锅乱炖”。

但是,当我们看清这段历史的本质时,就会觉得非常简单--这不就是一个现实版的大型“斗地主游戏”吗?

各路军阀只看重自己一方的利益,都想为自己扩大地盘,可地盘总体有限啊,于是就互相争夺,几个弱小的“多数派”联合起来打那个强大的“少数派”,待资源重新洗牌、实力强弱重新排名之后,“朋友”和“敌人”的身份又会互相转换,再进入下一轮的“一锅乱炖”.....

总之,各路军阀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资源有限的局势里打来打去,无非也是个“零和游戏”。

不,不能说是“零和游戏”,应该说是“负和游戏”,也就是说他们彼此争夺的资源总量也在不断减少。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彼时的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列强竞相强行干涉中国内政,掠夺中国更多的资源。


说通俗一些,就在国内各路军阀开了一桌“斗地主”时,国外各国列强也开了一桌“斗地主”,抢夺着另一桌的资源。对于国内军阀们来说,他们争夺的整体蛋糕正在一点一点缩小,这是一个“负和游戏”。

这时,“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站了出来,想结束这种乱局。1913年至1918年,他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全都以军阀内部的混战而宣告失败。

为什么呢?因为孙中山依靠的是军阀这些“精英阶层”,而各路军阀之间会因为立场不一致而随时改变态度,注定无法拧成一股绳,这依然是个“零和”甚至“负和”的斗地主游戏。

只要资源重新洗牌,利害关系发生变化,那么各路军阀内部就会重新权衡利弊,于是“屁股决定脑袋”,大家转变了态度,原本的“朋友”转化成了“敌人”,内部又开始新一轮的混战。

每个“局部”都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而做出行动,整体的混乱就是注定的,这是天然的人性使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不跳出“零和”甚至“负和”游戏的规则框框,那么谁都无能为力,即使是孙中山这样德高望重的人物,事态的发展也不会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蒋介石掌握了国民党的实际权力。1926--1928年期间国民党开始北伐,此时也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时任中共总书记的陈独秀也赞成北伐,去消灭北洋军阀。

说来说去,不还是在“零和”甚至“负和”游戏的规则框框里吗?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一段时期里,蒋介石对待共产党一直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其本质依然是在玩“负和游戏”--日本人都已经将魔爪伸到中国国土上了,国民党居然还要剿灭共产党?这不是内耗吗?

虽然大家矛盾重重,但大家都是中国人吧?现在大家不一致对外,却在玩“负和游戏”,中国人之间“窝里斗”,不断消耗整体实力,这不是变相的帮助了日本人吗?

这就是当时中国的真实状况,不仅处于“内忧”之中还处于“外患”之中,如何解?

显然,在原先的思维格局里找不到答案,历史在此刻陷入了困局,蒋介石也不是解决这一困局之人。


4

好了,铺垫了这么多,大家应该很清楚当时的局势了吧?对于20世纪上半叶的近代史,也从全局上看得比较清晰了吧?

这时,近代史的男一号--毛泽东登场,他一上来就说了一句话: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这是《毛选》的第一卷第一篇第一句话,请反复品读这句话的意味,越品你就越会感到震撼。

小格局思维的人天天都在琢磨怎么斗争对手,研究的都是战术问题,而这句话有战术的内容吗?

没有,它强调的是“立场问题”

为了打胜仗,人人都在研究《孙子兵法》,殊不知《孙子兵法》中有句经典之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其中谋略和外交才是上策,而兵戎相见只是下策而已。

如果不研究“伐谋”、“伐交”的战略,只是研究打打杀杀的战术,岂不是本末倒置?

伐谋、伐交,这些都是研究“立场问题”,其背后代表了各方的根本利益。如果我有利于你的根本利益,跟你的立场一样,让你成为了我坚定的伙伴,那么我还有必要天天琢磨如何防着你,如何战胜你吗?

就像是改变“斗地主”游戏的规则,现在咱不要玩“零和游戏”和“负和游戏”了,咱改玩“正和游戏”,一起联合起来,每个人都会因为协作而拿到更多的正分,岂不是更好?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存量市场”改为“增量市场”,把“红海思维”改成“蓝海思维”:咱不要在有限的“红海”里争夺资源了,你看打打杀杀的,流出的血把海水都染红了;咱一起到还未被开发的蓝海里吧,一起收获那里的资源。

如果我想战胜你,那么我的策略不能让你看见,只能背着你“在阴地里搞”,这就叫“阴谋”;

如果我想联合你,和你一起共赢,那么我的策略完全可以公开啊,就放在阳光下,让你知道的越多越好,这就叫“阳谋”。

既然是阳谋,既然想让你参与的更多,那《毛选》里面有秘密吗?没有秘密!

一切都是公开的,我是真心实意想对最广大的人群好啊,既然想对你好,我干嘛隐瞒?

既然我在“耍阳谋”,既然我想是“明目张胆”对大家好,我还害怕大家不读呢,赶紧读,读得越多越好。


别说面对自己的同志不隐瞒,毛泽东面对敌人也不隐瞒他的“阳谋”。就拿《论持久战》一文来说吧,此文写成于1938年,里面已经预见了抗日战争未来的走势,以及中国在各个时期应采取的应战方式。

按理说,这样的文章应该算是“绝密”吧?应该越少人看到越好吧?可毛泽东偏偏敢在报纸上发表此文,这意味着不但共产党人会看到,国民党人会看到,甚至连日本人都会看到。

对于日本人,毛泽东也是在“耍阳谋”:我已经在文中“明目张胆”的告诉你了,接下来我会怎么做,你会怎么做,你就算不情愿也不得不按照我说的方式去做,走我的剧本,最终走向我已经写好的结局。

就算你知道我的战略部署,那又怎样?战争的走势不还是按照我预见的方向走?中国人民不还是会取得胜利?

我也想低调啊,可实力不允许啊!我就喜欢看你不服气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毛选》最大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一切都是公开的。

阅读《毛选》最大的障碍,并不是里面有什么未公开的秘密,怕就怕带着“小格局”、“利己主义”的思维格局去阅读,如果走不出那个思维框框,那确实是百思不得其解。

相比较而言,那些耍小聪明、搞阴谋诡计、互相算计、想谋取蝇头小利的行为简直弱爆了。

既然军阀之间互相混战了,那么这里显然已经成为“红海市场”了,在这里根本找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出路,要想救中国,必须找到一片“蓝海市场”。

那么毛泽东找到的“蓝海市场”是哪里呢?

对了,就是农村。

军阀之间打过来打过去,其思维始终在“精英路线”的框框里出不来;而毛泽东则打破了框框,以“平民路线”的思维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既然在原来的“困局”里找不到答案,那“谋局者”就敢于“破局”,在框框外找答案。

在毛泽东看来,农村才是真正的海洋,广大农村是休养生息的地方,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毛泽东找到了中国革命真正的“蓝海”,农民阶级的数量占中国总人口的90%以上,就在共产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时候,各路军阀却依然在小泥潭里你争我夺,来回扑腾,对眼前真正的海洋却一无所知......

一切的差异,都来源于思维格局的差异!萤光之火岂能与皓月争辉?

带着这样的整体思路,再去读毛主席的很多著作,你一定会明白它到底在讲什么,而不至于陷入细枝末节。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讲的是什么?其实就是讲如何做“统一战线”的工作:分析各阶级的根本利益,结合各阶级的立场来认清“敌我关系”,研究怎样团结最广大的人群;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讲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在做市场分析:描述国内各路军阀在一片混战中国争夺“红海市场”,而农村则是一片“蓝海市场”,所以要“在湘赣边界割据”,一定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讲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在很多人对时局悲观的情况下,分析当时国内的局势,论证“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正确性,展望中国革命这片“蓝海”的未来;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讲的是什么?讲的是两方面:一来咱们要跟国民党玩“正和游戏”,一致对外对抗日本人的侵略;二来咱们要防止国民党跟我们玩“负和游戏”,所以要“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由于篇幅的原因,各篇文章就不展开解读了,去读读原著吧,绝对是一场扩大思维格局的盛宴。


5

好了,共产党统一战线,团结了各阶层最广大的人民,变“零和游戏”和“负和游戏”为“正和游戏”,终于打下了江山。

当过去的“打江山”的历史任务即将完成之时,共产党又要面对“坐江山”的历史新任务,如何面对这个历史议题呢?

前文说到,只要“少数人占有多数资产”的社会秩序不改变,那么即使是封建王朝也逃脱不了“历史周期律”。那么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呢?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对话”里给出的答案就是两个字--民主


只有将“少数人占有多数资产”的社会秩序进行调整,变为“多数人共同占有资产”的社会新秩序,真正实现了民主,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跳出历史的轮回。

因为是共同占有资产,所以简称“共产”,让多数人共同占有资产的组织就叫“共产党”,而代表这个社会新秩序的先进思想就叫做“共产主义”。

1949年初,当解放战争的天平已经明显向着共产党一方倾斜时,全党上下都洋溢着欢欣鼓舞的气氛,毛泽东却在此刻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他要求全党上下学习1944年郭沫若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甲申三百年祭》,里面深刻分析了“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从打进北京城,再到迅速败亡的过程。


当社会资源重新洗牌,再次出现了“少数人占有多数资产”的社会秩序时,“闯王”李自成不过是再次重复了一次历史的轮回而已。

毛泽东意味深长的说:“我们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

解放战争即将胜利,那么接下来共产党将采取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呢?毫无疑问,将设计“多数人共同占有资产”的社会新秩序,真正让最广大的人民当家做主。

简而言之,就是改变游戏规则,将“零和游戏”甚至“负和游戏”改变为“正和游戏”,所有人团结起来拿到更多。

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一次“大变局”,是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体制,不同于中国过去“让少数人受益”的社会秩序,这个社会秩序可以让最广大的中国人民都受益。

1949年6月30日,就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之时,毛泽东写下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

“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

既然纲领是“人民民主专政”,那么就要有相应的机构和制度保障。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简称“全国政协”。“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团结和民主是其两大主题。

从本质上说,“政协”的成立就是要兼顾国家多个党派的各方利益,大家以“正和游戏”的思维在一起进行政治协商,以图达成共赢的结果,这就是“多数人共同占有资产”的机构保证。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简称“全国人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以工农兵代表为主体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无论是“政协机构”还是“人大制度”,都是要让最广大的人民在立场方面保持一致,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各方出现了摩擦、矛盾,那也只能是在大方向一致、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一文中写道:

“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

“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

“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

说通俗点,就像是夫妻吵架,床头不合床尾合,只是生活习惯问题,没啥原则性问题,互相哄哄就好!

限于篇幅原因,关于建国后如何统筹人民内部关系,如何使人民整体利益最大化,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6

本文举了这么多例子,列了这么多史料,铺垫了这么多,旨在总结建国前和建国后,毛主席做出一系列政治决策的内在逻辑,感悟为什么其他人无法突破的困局,在他这里却得到了解决。

只有扩大了思维格局,从“局部视角”转化为“整体视角”,突破原先“零和游戏”和“负和游戏”的局限,才能真正读懂《毛选》。

只有以“正和游戏”的思维统一战线,将所有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让中国走出困局。

只有让最广大人群站在了同一立场上,才能跳出历史的轮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整部《毛选》有秘密吗?没有。

里面全是阳谋,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可谓是针针见血、拳拳到肉,没有半点虚的。

只是,“格局小”才是阅读《毛选》的硬伤,只有扩大了思维格局,才能看懂里面最大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毛选》,那么千言万语就都是围绕着一个原则:

“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推荐阅读:
婚恋大事问《毛选》
专属硕博研究生的脱单平台!小程序【理想岛VIP】,春节一折特惠!

重磅福利

▼▼▼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扫码关注理想岛,提升认知维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后,右上角设为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