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科学精神的地方
不太可能诞生自由和民主
文、编:先知书店
为什么中国人总智力资源全世界第一,诺贝尔奖得主却很少?
如果放在传统社会,人们很容易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中国人更重视人情,所谓的发明创造都是些“奇技淫巧”。
然而,在科学技术早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人们往往不愿思索、甚至回应这样的问题。然而,很多现实问题根本无法回避。比如,为什么很多学生是天才“做题家”,但在生活中却缺少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再比如,为什么大力发展科技之后,社会上的不公不但没有减少,甚至加剧了?
实际上,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国人忽视科学,恰恰在于国人太重视科学,但科学精神又一直缺失。有人甚至“洞见”的更远:没有科学精神的地方,不可能诞生和民主和自由。
不过,尽管国内科学精神普遍缺失,市面上绝大多数书籍依然只在普及科学知识,从未深入科学“灵魂深处”,唯有吴国胜的“科学精神系列”《什么是科学》《科学的历程》带有浓厚的中国问题意识,不仅还原了科学的前身今世,更探寻了科学精神的本质,值得推荐:
◎一套专为国人写的科学启蒙书
▲书籍内页展示
目前,影响国人认识科学的最大阻碍,首先来自于对科学的“固有”误解:
要么认为它是一种“这样做不科学”的价值判断,要么将其视为一种发展生产力的手段,甚至将它视为真理本身......

而吴国胜老师的《科学精神》套书,首先纠正的,正是国人最迫切的科学误解:
●科学不是一种价值判断标准,而是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
●科学不是某种服务于发展的实用性工具,其本身就是目的。
●科学不是真理,它永远在“接近真理”,但绝不能取代真理。
此外,这套书更从概念和历史2大源头,帮国人厘清了有关“科学的一切”:
1、科学根植于希腊的两希文明,没有希腊的理性精神,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2、现代科学起源于两希文明,但同时包含了现代人的功利传统——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然而,后者只是科学繁荣的“附加条件”,科学精神才是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源泉。
3、科学精神跟发展生产力没关系,跟个人智商也没关系,其本质是自由,是一种对人性的培养方式。它不考虑知识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只关注真理本身。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自由,不可能真正拥有科学精神,跟不可能立足世界民族之林......
◎在中国科学史界,没人比吴国胜更权威
▲书籍内页展示
学术界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定律:一个学者的是学术水平往往跟他的“高冷”程度成正比。然而,吴国胜却颠覆了这一惯例。他不仅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与领军人物,与江晓原并称为中国科学界的“南江北吴”;更于2000年在北大开设“科学通史”课程后,以“有趣有料”、“启发智识”等特点,迅速成为北大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
这套《科学精神系列》丛书,正是他多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不仅包含了他“什么是科学,为什么要发展科学,中国人要发展什么样的科学?国人怎样才能避免被科学控制”等浓厚的问题意识,更搭配了科学进程中无数生动活泼的细节,新版《科学的历程》还增添了世界各国实地拍摄的700多幅照片,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吴国盛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是中国科学史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先知书店特别请吴国盛老师为这套书签名,签名版数量有限,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读懂科学精神(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剑桥科学史》)。

致亲爱的粉丝们:
感谢各位粉丝长久以来对沉思的托克维尔的支持,现因我个人工作原因,我将改在周六日更新原创文章,周一至周五我诚邀先知书店为大家推荐好书好文。先知书店是与沉思的托克维尔价值观相似的、也坚持在这个碎片化时代提倡深度思考的思想服务商,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
沉思的托克维尔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